抗美援朝戰爭總後方基地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在東北地區設定的保障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的戰略後方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美援朝戰爭總後方基地
  • 外文名:General Logistic Base in the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 成立時間:1950年10月
1950年10月8日,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簽署的關於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中規定:“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後方基地,所有一切後方工作供應事宜,以及有關援助朝鮮同志的事務,統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調度指揮並負責保證之。”從1950年10月起,東北行政區轉為戰時體制,黨、政、軍、民各行各業全力以赴,展開抗美援朝戰爭的各種保障工作。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人民政府抽調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富春、東北局秘書長張明遠等東北局6名委員和東北人民政府4名部長及一批幹部,會同東北軍區後勤部,加強總後方基地的領導工作。
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下,東北行政區在戰爭期間主要負責籌集、儲備和組織向戰場運送作戰物資,與空軍和其他技術兵種領導機關共同在東北地區為前方組訓部隊和訓練新兵,收治志願軍傷病員;接收朝鮮難民,安置朝鮮人民軍軍事院校和戰爭初期新組建並進行整訓的部隊;在轄區內廣泛動員青年參軍參戰,組織鐵路工人、汽車司機、醫務工作者和組成大車隊、手推車隊、擔架隊等入朝擔負戰地勤務。戰爭前期,東北軍區組成前方後勤指揮所,直接組織志願軍的戰場後勤保障。據不完全統計,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東北地區共動員39.9萬餘人參軍,其中參加志願軍約30萬人;動員394萬餘人參加戰勤工作,其中直接赴戰場服務的74萬餘人(包括各種技術人員4萬餘人)。僅遼東、遼西(今均屬遼寧省)、黑龍江、松江(今屬黑龍江省)4省,即組織擔架1.66萬餘副;遼東、遼西、吉林3省出動戰勤大車24.8萬輛。1951年元旦前後,東北人民為前方捐獻慰問品、慰問金等共折合東北幣2380多億元(約合人民幣舊幣250多億元)。此外,還募集東北幣500億元(約合人民幣舊幣52.6億元)和2萬套衣服,救濟朝鮮難民。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總後方基地有力地保證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作戰。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