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
《抗日戰爭》是由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歷時六年完成的作品。這是"王樹增戰爭系列作品"的登頂之作,於2015年7月2日出版。王樹增在本書中站在整箇中華民族的高度上看待...
本文所說的抗日戰爭十大戰役分別是: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
抗日英雄,是指從1931年那個刻骨銘心的“九·一八”,到“對日寇最後一戰”的1945年,在這場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戰爭中,為著民族...
抗日戰爭第一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一戰區所轄範圍為河北北部及山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廣義上指的是一系列的抗日紀念日。《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發布的有關法定節日的抗日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
抗日戰爭電影(1937-1945),1937年以後,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電影創作主要圍繞民族戰爭這一主題展開。其中有宣傳軍民團結的《好丈夫》,描寫附逆分子覺醒的《火的洗禮...
抗日根據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1937年11月聶榮臻在山西五台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抗日...
抗日戰爭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所規劃的軍事部署戰區劃分。以國民革命軍為主體所劃分的各戰區,最初所轄範圍...
1987年,為紀念「七七」全面抗戰爆發五十周年,由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史料編輯部、研究室和《民國檔案》雜誌編輯部合作編輯了《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專題檔案資料。其主要...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在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使中國大片土地淪失,華北危機、中華民族危機之際,1936年經過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
在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搏鬥的作戰中,先後湧現出以英勇頑強作戰聞名於世的“四大名團”。它們分別是北京盧溝橋抗擊日軍的吉星文團、南口保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於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
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過程中乃至在處理戰時、戰後諸多問題時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抗戰精神升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
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以人物為切入點,用新視角、新理念、新資料、新技術,對從“九一八”事變開始至日本投降的14年抗日戰爭,進行全面系統、客觀生動的歷史...
2015年9月3日,是中國第二個法定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也是首個決定放假的抗戰勝利紀念日。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全稱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北京西南宛平城內,館址為原宛平縣政府駐地。1987年7月7日紀念館對外開放,為80年代北京十大建築之一。占地面積...
抗日戰爭第四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四戰區所轄範圍為廣東及...
本書作者是樊建川,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講述了抗日戰爭的一些事件。...... 本書作者是樊建川,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講述了抗日戰爭的一些事件。...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築,原為英國人開設的教堂。抗日戰爭最後一役...
事件發生地的一枚郵戳 族抗戰爆發地——北京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了館名。1997...
抗日戰爭第七戰區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第七戰區先後成立過兩次。...
《中國八年抗日戰爭日程紀要》是200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秀勤。本書的編寫,本著忠實歷史的原則,以年為章,以月為節,以日為目,逐日記述抗日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