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海軍》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儒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海軍
- 作者:陸儒德
- 出版時間:2015年07月29日
- 頁數:108 頁
- ISBN:978-7-5027-9180-3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海軍》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儒德。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海軍》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儒德。目錄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民國海軍重蹈歷史覆轍蔣介石為內戰漠視海軍民國海軍在抗戰中的悲慘結局海軍官兵不屈的抗敵鬥志海空軍襲擊"出雲"號·江陰"九二三"海空大戰雷、...
中國海軍布雷戰指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海軍利用水雷抵抗日軍,保衛國土的戰鬥。1938年春,中國海軍奉令破壞長江下游航運,協助陸軍在長江沿線各要點節節抵抗日軍,保衛武漢,中國海軍在馬當、湖口、鄱陽湖、田家鎮等地布雷數千枚,炸沉日船多艘,有力地配合了中國陸軍的戰鬥。1938年10月,中國海軍在荊河成立7個布雷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海軍進攻重點是上海和長江沿線,對中國沿海首先進行全面封鎖,然後實施登入作戰,達到其殲滅中國軍隊、速戰速決的目的。中國海軍的作戰方針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沿海艦艇退守港口,避免與日軍在海上決戰,運用阻塞手段,沉塞艦船,構築要塞,布設水雷,遲滯日軍行動,達到消耗戰,持久戰的目的。
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海軍在山東半島沿海,支援陸軍抗擊日軍進攻的防禦作戰。事件背景 為加強山東沿海防務,中國海軍第3艦隊抽調艦炮8門、重機槍若干挺,精選各艦優秀官兵,組建1個艦炮大隊。歷程 10月19日,第1中隊由青島開赴禹城,第2中隊到達惠民,支援徒駭河南岸中國陸軍抗擊日軍的進攻。10...
《中國海軍長江抗戰紀實》是2024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主力海軍第一艦隊、第二艦隊、練習艦隊無力與日本海軍決戰於海上,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命,練習艦隊在上海參加淞滬抗戰,第一、第二艦隊則退守長江,在江陰建立了沉船阻塞線。日軍為打通長江航線,利用優勢空中力量,對中國...
本書內容包括戰前四分五裂的民國海軍及其與日本海軍的實力對比,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海軍戰時體制編制、戰略戰術及江陰阻塞戰、長江兩岸炮戰、海口防禦戰、布雷游擊戰、海軍陸戰隊作戰等,抗戰勝利後民國海軍在包括台澎在內的沿海地區受降及收復南海諸島等。通過全面再現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海軍抗戰,客觀地得出如下...
江陰海戰是江陰保衛戰中的海軍戰役,是抗日戰爭中罕見的陸海空三棲立體作戰,也是中日甲午戰爭以來中國海軍最重大的損失。中國國民黨海軍以第1、第2艦隊主力全滅為代價,在江陰封鎖線死守近三月,直至戰役結束,日軍始終未能達成循長江而上側擊淞滬前線的中國國民黨陸軍側翼的作戰目的。海軍將士以慘烈的犧牲拚死掩護了淞滬...
《中國海軍長江抗戰紀實》是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俊傑。內容介紹 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中國海軍長江抗戰紀實》,全面論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海軍在長江流域長達8年的艱苦作戰,作者通過詳實的史料和嚴謹的論述,向讀者展示了海軍長江抗戰的恢弘畫卷。由於作者是海軍中人,對海軍戰略戰術有相當了解,...
中國準備 1932年1月28日發生的上海事變促使國民政府在開始擬制國防計畫的同時考慮首都的防守問題。參謀本部判斷,一旦中日戰爭再度在滬爆發,日軍必將在其航空兵掩護下,以陸軍沿京滬鐵路、海軍溯長江向南京進攻。1932年12月,在參謀本部內成立了城塞組,由參謀次長賀耀祖兼任主任,在德國顧問指導下,開始整修長江沿岸的...
據《中國抗日戰爭史》,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則有30萬餘的將士為保衛祖國獻出了鮮血與生命!我軍陣亡中將軍長1人,陣亡師長、副師長4人,陣亡團長28人,陣亡營長44人。由於中方海軍司令官的“沉船戰術”泄密,中央海軍全軍覆滅。日方傷亡 根據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1937年8月...
戰爭準備 中國方面 在徐州失守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增強指揮機構與作戰能力,決定調整作戰序列,於1938年6月中旬新編第9戰區。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參加武漢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14個集團軍、50個軍,作戰飛機約200架,艦艇30餘艘,總兵力近100萬人。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
中山艦金口激戰指的是1938年10月中國海軍中山艦與日空軍的戰鬥。10月24日,6架日機結隊在湖北武昌縣金口鎮上空盤旋,投彈炸毀金水河上10餘只軍火船。巡防在金口鎮長江水面的中國海軍軍艦中山艦官兵奮起迎戰,擊傷擊落敵機多架。激戰中中山艦不幸被敵機插中,艦身起火,沉入江中。艦長薩師俊及艦中官兵壯烈殉國,...
閩江口抗登入作戰是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7月到1945年5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海軍在福建閩江口地區抗擊日軍登入進攻的防禦作戰。戰鬥背景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海軍馬尾要港司令部奉命構築閩江口阻塞線,確保馬江、長門地區。成立閩口要塞,下轄禮台、電光山、劃鰍、煙臺山、金牌石,北岸、崖石共7個炮台和1個魚雷...
淞滬阻塞作戰,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8月至1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海軍在吳淞口和上海地區阻滯日本侵華艦隊溯江進攻的防禦作戰。戰鬥規模 作為抗日戰爭中國正面戰場22次會戰中少數規模最為龐大的戰役之一,這次戰鬥,中日雙方參戰的兵員總數達近百萬。在兩個多月時間內,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地面部隊包括78個師、7個獨立...
在甲午戰爭戰敗後,作為重建北洋艦隊的核心戰力,海圻號與姊妹艦海天艦一同於1896年11月11日開工,1898年1月24日下水,1899年5月10日竣工服役,1911年赴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儀式,後轉美國、古巴護慰僑胞。辛亥革命中,它與清海軍10餘艘軍艦一同起義,擁護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中國抗日戰爭初期1937年9月25日...
江陰海戰自1937年8月16日江陰大戰拉開序幕開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前後共歷時108日,是抗日戰爭中罕見的陸海空三棲立體作戰,也是抗戰期間一次海軍戰役;長年威震中國海疆的艦隊,一部份在煙臺自沉,主力則全數沉在江陰,是中日甲午戰爭以來最重大的損失。保衛江陰封鎖線的戰鬥阻遏了日軍沿長江西進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