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是國民黨海軍的一支艦艇部隊。
中國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是國民黨海軍的一支艦艇部隊。
中國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是國民黨海軍的一支艦艇部隊。主力艦艇寧海號全長:109.73米、水線長:108.2米、艦寬:11.89米、輕載排水量:2400噸、標準排水量:2526噸動力:3部總馬力10,500匹往復式蒸汽機航速...
南昌號護衛艦,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一艘火炮護衛艦。原為日本帝國海軍橋立級護衛艦宇治號、中國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旗艦長治號。發展沿革 南昌號護衛艦,原為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旗艦“長治”,為戰後接收日軍在華降艦中戰鬥力最強的一艘。該艦原為日本海軍駐華艦隊旗艦“宇治”(“橋立”級河用炮艦)。
“長治號”驅逐艦為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旗艦。中共地下黨員與艦上進步士兵秘密成立“起義領導核心小組”,發展起義人員,待機起義。1949年9月19日凌晨2時,“長治號”艦上進步士兵在上海吳淞口外大戢山海面發動武裝起義,擊斃反抗之敵,並駕駛該艦到達上海港。起義後,“長治號”艦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序列,改名為...
中山艦事件發生後,中山艦就被國民黨右派控制了。1927年4月18日,廣州反動派把中山艦開到黃埔,捕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等二百多位共產黨人和革命者。1927年6月,國民黨政府決定成立海軍部。中山艦經江南造船所大修後編入海軍部的第一艦隊。1934年1月,“中山”艦曾奉命配合其它國民黨軍隊圍剿過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和...
中華民國海軍是是中華民國國軍的一個軍種。民國海軍經北洋軍、國民革命軍和中華民國國軍三個時期。1911年(清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後,清政府海軍巡洋、長江艦隊所屬艦船紛紛起義,加入革命行列,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中華民國海軍。其發展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設海軍部,黃鐘瑛任海軍...
1952年10月16日,丹陽號編入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第11戰隊。1953年8月17日,丹陽號攜太湖號、太昭號訪問菲律賓,菲律賓以最高禮儀接納,鳴禮炮21響。1953年10月4日,“丹陽”號與美國軍援的護航驅逐艦“太倉’號在台灣東部海面,攔截一艘正開往大陸港口的波蘭油輪“布拉卡”號(台灣稱“布拉加'號,S.S.Praca),...
1930年9月,蔣介石將東北海軍編為中華民國海軍第三艦隊,沈鴻烈被任命為第三艦隊司令。嶗山事變 由於歷史的原因,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後,東北海軍沒有統一到中央海軍軍部,故東北海軍的軍費開支始終在東北地方財政收入中列支。“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東北海軍雖然安全撤至青島等地,但卻喪失了財政來源,...
黃安艦在日本海軍中原艦名為“海防8l”號,1945年剛剛下水不久,日本就戰敗投降了。中國接收時依接艦順序編號,稱其“接22”號,編入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一艦隊後,正式命名黃安艦。1947年8月30日,黃安艦駛入了青島港。此後的一年多時間,黃安艦和其他日本賠償軍艦基本都停在船廠。時任黃安艦輪機部輪機員的張大...
如今中國海軍已逐步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合成、具有現代化綜合作戰能力的海上力量。基本信息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脫胎於中華民國海軍。經過60年的成長,中國海軍擁有22.5萬人,由3個艦隊組成: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每個艦隊都由水面作戰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和岸防部隊組成。危機時刻,中國海軍還將...
當時中國海軍的抗戰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江陰。1937年8月上旬,為阻止日本艦隊沿江西上,國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陰建立了一道封鎖線。日軍為打通封鎖線,動用航母上的飛機實施大規模轟炸,將防守封鎖線的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幾乎所有艦艇炸沉。此後,日本航母經常出沒於中國沿海,配合陸上作戰行動。江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初創的中國海軍一窮二白,擁有的艦艇大都是一些起義、繳獲、打撈、修復的國民黨海軍及美、日等遺留下來的老舊艦艇。在對其中一些可航行的護衛艦進行修復後,中國海軍組建了第一支護衛艦艦隊。這些修復的護衛艦火力弱,續航力及航行性能極差,而且在航率低,維護保養困難,實際作戰中所能發揮的...
奉系軍閥首領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後,陳紹寬被蔣介石電召到北平,研究海軍“統一”問題。蔣曾向他應許過:張學良易幟後,渤海艦隊歸海軍總司令部接管。可是,當他滿懷希望趕赴北平時,蔣介石已經變卦,藉口張學良不同意,確定有關海軍統一問題須等一個時機再議。因此,他統一海軍的期望,一時成了泡影。1929年1月,國民黨政府...
據了解,各國海軍軍艦的命名方式不盡相同,沿用退役的歷史名艦艦名是多國海軍的通行做法。1950年3月,第一代濟南艦從渡江戰役的戰火硝煙中俘獲而來,為一艘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海軍在上海從日軍接收的海防艦,命名為濟南艦。1975年10月第一代濟南艦作為靶船被擊沉。1971年12月,中國第二代濟南艦入列,它是中國自行設計...
逸仙號巡洋艦由中國著名造船專家葉在馥設計,由江南造船廠建造,是中華民國海軍自行建造的一艘輕巡洋艦,排水量1560噸,裝備有一門150毫米前主炮、一門140毫米後主炮,以及4座76毫米高平兩用炮塔,戰鬥力在抗戰前的國民黨海軍中僅次於寧海、平海兩艘巡洋艦,排名第三。代表了當時中國造船業和軍事艦艇設計的最高水準。
1945年9月13日由中國海軍總司令陳紹寬將軍親自接收成軍,命名為"長治"號,編入中華民國海軍海防第一艦隊並成為旗艦。抗日戰爭硝煙剛剛散盡,國民黨頑固派又點燃了內戰的烽火。"長治"號也被拖入了內戰的漩渦之中。戰爭背景 1949年,解放戰爭進程勢如破竹。營口、葫蘆島、青島等北方沿海一批城市相繼解放。人民解放軍在黨...
1949年9月19日,國民黨海軍用來封鎖上海和長江口的“長治號”護航驅逐艦武裝起義取得成功。事件背景 “長治號”軍艦,原為日本侵華海軍的一隻裝備精良、技術先進、攻防性能均好的大型護航驅逐艦。抗日戰爭勝利後,該艦被國民黨接收,改名“長治號”,作為海防第一艦隊的旗艦。在“長治號”服務的207名官兵中,有80多名...
13日至20日,江陰要塞雖然空襲警報不斷,但或是中國空軍飛機造成的虛驚,或是敵機投石問路,均未發生實質性的戰鬥。1937年8月21日,中國海軍流下了在抗戰中的第一滴血: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修理的“永健”號護衛艦(艦長:鄧則勛中校)遭日機轟炸沉沒。 沉船封江後,中華民國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中將率領海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