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半月刊

《抗戰半月刊》1937年10月16日創刊於廣州,半月刊,由戰時出版社編輯,廣州北新書局發行,屬於抗日宣傳刊物,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現館藏有1937年出版的第一卷第一至六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戰半月刊
  • 主辦單位:戰時出版社
  • 創刊時間:1937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人員編制,刊登內容,

人員編制

該刊的撰稿人均為社會名流,如巴金、茅盾、郭沫若、章乃器、鄭振鐸、王芸生、黃炎培、孫治方、蔣方震、潘漢年、曹聚仁、阿英等人。

刊登內容

主要闡述抗戰的意義,堅定全民族長期、持久抗戰的決心,探討戰時金融、工業、教育、軍事、外交、鄉村等問題。欄目有評論、特寫、雜文、小說。除了報導和評論上海抗戰的情況外,還對全面抗戰開始後的全國民眾總動員、中日力量對比、中國應採取之政策、戰時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政策、知識分子當前的責任及戰時國際關係等問題,提出了積極建議;尤其是第3期上,發表有《蔣委員長言中國之態度》、《毛澤東論中日戰爭》及郭沫若《如何保持抗戰的勝利》等文,影響較大。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標誌性事件一一《中國共產黨宣言》及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宣言談話》的發表,見證了抗戰初期國共合作抗戰的一段文獻材料。第3期上開闢的“國共統一抗敵”、“精神國防運動”、“民眾動員對日抗戰”、“中日戰爭的兩軍略”、“戰時經濟問題”、“戰時教育問題”等欄目所刊載的大量文章,如潘公展的《精神國防的重要性》、潘漢年的《民眾動員的基本問題》、章乃器的《現階段的救亡運動》、王紀元的《戰時經濟計畫大綱》、張宗麟的《戰時教育的課程》等,均為很有見地的重要文獻。此外還出版有“青年戰時特刊”,為一切抗戰雜誌及日報之總匯。
該刊作為戰時出版的抗日宣傳期刊,撰稿人多為社會名流,內容豐富,對於研究該時期中國社會狀況以社會名流的抗戰主張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