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風險收益對應運營論

投資銀行風險收益對應運營論

《投資銀行風險收益對應運營論》是2012年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雲賢、何榮天。

基本介紹

  • 書名:投資銀行風險收益對應運營論
  • 作者:陳雲賢、何榮天
  • ISBN:9787504965127
  • 頁數:402
  • 定價:88.00元
  •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9
  • 副標題:雷曼兄弟經營失敗案例分析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投資銀行風險收益對應運營論:雷曼兄弟經營失敗案例分析》首先系統性地回顧了金融危機中獨立投資銀行時代的終結,粗線條地勾畫出金融危機中處於核心位置的獨立投資銀行接二連三或被收購、或倒閉、或轉型的原因。這些原因大體上共同指向了固定收益業務線上的資產證券化過程出現了問題:投資銀行購買大量的次級貸款或不動產抵押貸款,以證券化的方式向市場分銷。無疑,當美國次貸風險問題暴露後,“發起一分銷”的證券化模式將風險傳遞到市場各個角落,系統性風險陡然加大。處於資本市場核心與紐帶的投資銀行在其中發揮了風險擴散器的作用。

作者簡介

陳雲賢,1955年10月出生,福建上杭人,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發證券創始人,後由商轉政,曾先後任廣東省佛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順德區委書記,佛山市市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現任廣東省副省長。1988年師從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在北京大學經濟學系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後,曾先後受廣東省委組織部和中組部派遣,赴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進修學習。先後出版了《證券投資論》、《投資銀行論》、《風險收益對應論》、《財政金融理論與實踐探索》、《美國金融體系考察研究》、《超前引領》、《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與思考》等著作。
何榮天,1971年6月出生,福建上杭人,北京大學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曾為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管理部風險管理業務主管、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現為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1993年師從著名經濟學家陳征教授,在福建師範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97年-1998年獲英國文化教育委員會資助前往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從事合作研究,1999年-2001年為福建師範大學經濟系副主任、副教授,2001-2003年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博士後出站後進入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潘峰,1985年2月出生,貴州安順人,西安交通大學理學博士,山東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曾在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後工作站從事投資銀行學研究,研究領域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境外投資銀行破產案例、信用風險衍生品設計。曾參與多個境內外研究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十餘篇學術論文。現為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非銀行金融行業研究員。

目錄

1 金融危機中獨立投資銀行時代的終結
1.1 背景:美國金融危機及其成因
1.2 貝爾斯登危機緣起於固定收益業務
1.3 美林證券向固定收益買方業務轉型失敗
1.4 高盛與摩根史坦利選擇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
1.5 MF Global倒閉與歐債危機
1.6 危機高潮: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
1.6.1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始末回顧
1.6.2 破產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1.6.3 破產原因初探與事件邏輯梳理
1.7 投資銀行破產原因的研究綜述:以雷曼兄弟為例
1.7.1 公司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管環境
1.7.2 交易策略與資產配置
1.7.3 金融市場信心對投資銀行破產影響
1.7.4 高管薪酬對獨立投行風險偏好影響
1.7.5 投資銀行人力資源管理
1.7.6 其他角度的研究與綜述小結
1.8 風險收益對應論在案例分析中的要素與出發點
1.8.1 注重資產結構與流動性特徵
1.8.2 考察證券組合投資與風險分散
1.8.3 研究經濟周期波動與投資決策
1.8.4 分析風險收益對應管理與組織體系性
1.8.5 案例研究的意義、目標與價值
2 獨立投行從金融中介走向全能交易商
2.1 獨立投行業務線深化與中介形態演化
2.1.1 兼併收購業務主線下的縱深發展
2.1.2 證券化業務主線下的縱深發展
2.1.3 獨立投行中介形態演化
2.1.4 資產負債槓桿運營特徵明顯
2.2 獨立投行創新業務與發展趨勢
2.2.1 資本市場創新業務
2.2.2 投資銀行創新業務
2.2.3 資產管理創新業務
2.2.4 資產證券化業務
2.3 獨立投行金融危機中的資本運營特點與作用
2.3.1 獨立投行金融危機期間的經營業績
2.3.2 獨立投行資本運營特徵與商業銀行的區別
2.3.3 過度投機與金融產品異化
2.3.4 表外實體融資下槓桿放大作用
2.3.5 順周期風險隱性累積作用
2.4 美國投資銀行經營的外部監管環境特點
2.4.1 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現代化歷程
2.4.2 金融危機前獨立投行的監管背景--低利率與市場自由化
2.4.3 當代美國投資銀行業監管現狀
2.4.4 獨立投行監管的兩種困境
2.4.5 股權激勵與金融創新對監管的影響
3 雷曼兄弟經營失敗的風險收益對應論分析
3.1 投資銀行管理軸心的背離--風險收益非對稱經營
3.1.1雷曼兄弟經營管理特點的形成背景與啟示
3.1.2當代雷曼兄弟的基本情況和經營特點
3.1.3權威型人力資源管理與激勵體系
3.1.4部門間淨收入導向的股權一現金雙重激勵制度
3.1.5 固定收益買方業務為主的風險收益非對稱經營
3.2資產組合與風險分散原則的背離--高槓桿下固定收益部核心資產集中惡化
3.2.1雷曼兄弟固定收益業務情況簡介
3.2.2固定收益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簡述
3.2.3商業不動產投資組合喪失流動性
3.2.4主要交易投資組合加重流動性危機
3.2.5不動產信託投資資產套現難度增大
3.2.6完全按揭貸款投資組合減值嚴重
3.2.7住宅抵押資產支持債券估值困難
3.2.8發行抵押債務擔保憑證增大系統性風險
3.2.9衍生品資產風險對沖功能正常發揮
3.2.10公司債券與股權投資組合整體情況正常
3.2.11核心資產分析結論
3.3 經濟周期與組織體系原則的背離--不良核心資產質量惡化成因
3.3.1董事會成員結構與逆周期經營策略
3.3.2 Alt.A抵押貸款業務推動RMBS等核心資產增長
3.3.3使用融資型槓桿貸款業務推動收購
3.3.4價差型商業不動產業務擴張導致CRE與PTG資產激增
3.3.5雷曼兄弟多層次風險管理體系與功能
3.3.6交易驅動策略突破風險管理控制
3.4 資產結構與流動性原則的背離--從流動性危機走向償付性危機
3.4.1融資能力先天不足的獨立投行
3.4.2貌合神離的資產負債匹配模式
3.4.3核心資產流動性下降產生巨大融資需求
3.4.4去槓桿化過程過於緩慢
3.4.5流動性下降及長期債務償付危機
3.4.6違規回購交易凸顯流動性危機高潮
3.4.7 SpinCo流動性增強方案失敗
3.5其他因素協同作用加速公司倒閉
3.5.1雷曼兄弟的危機應對策略及問題
3.5.2獨立投資銀行監管者的職能缺陷
3.5.3監管部門介入下的行業聯盟救助計畫
3.5.4行業聯盟救助計畫失敗原因分析
3.5.5投機性無券賣空加速公司全面崩潰
3.6交易驅動模式經營失敗的跨案例比較研究及其啟示
3.6.1 國內券商國債回購交易經營失敗案例
3.6.2貨幣市場基金贖迴風波案例
3.6.3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經營失敗案例
3.6.4交易驅動模式中風險收益對應原則的違背
3.6.5投資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重點
3.6.6風險收益對應的立體式經營策略
3.6.7逆周期平滑與流動性緩衝機制
4建立投資銀行風險收益對應發展模式
4.1投資銀行監管方式的比較研究與啟示
4.1.1已開發國家投資銀行監管體系比較研究
4.1.2美國證券監管體系在金融危機後的變革
4.2投資銀行買方業務轉型和發展研究
4.2.1投資銀行買方業務的發展趨勢
4.2.2傳統賣方業務發展的瓶頸
4.2.3買方業務的主要內容與經營優勢
4.2.4發展買方業務的前提與現實路徑
4.2.5買方業務與傳統賣方業務的互補協作
4.3 國內券商產品創新的路徑選擇:以發展CDS為例
4.3.1券商視角下CDS產品創新的市場背景
4.3.2 “中國版CDS”發展近況與問題
4.3.3 固守中介本源角色的基礎制度設計
4.3.4 CDS創新產品構成與定價機制初探
4.3.5 CDS創新業務的監管
附錄縮寫詞或簡稱一覽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