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舒喪命

投舒喪命這一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東晉時期王含父子參與王敦之亂,王敦敗亡後,王含之子王應主張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含要投奔荊州刺史王舒,最後被王舒投江殺害。啟示:為人處世要善於分析自己身處的環境、背景,在關鍵時刻要有主見,能夠權衡利弊,善於抉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投舒喪命
  • 出處:《世說新語》
原文,註解,翻譯,

原文

王大將軍既亡,王應①欲投世儒②,世儒為(作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為荊州。含語應曰:“大將軍平素與江州云何,而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的原因)宜往也。江州當人強盛時,能抗同異③,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興愍惻④。荊州守文⑤,豈能作意表行事?”含不從(聽從),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於江。彬聞應當來,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來,深以為恨。

註解

①王大將軍:王敦。王應是王含之子,王敦無子,以應為嗣子( 嗣子,“嗣”是“繼承”的意思,因無子而以他 人子為嗣,其子也稱嗣子)
②世儒:指王彬
③江州當人強盛時:指江州刺史王彬在王大將軍王敦強盛的時候
④愍(mǐn三聲)惻:憐憫惻隱
⑤守文:謹守成法
⑥意表:意料之外。

翻譯

王大將軍(王敦)兵敗身亡後,王應要投奔世儒(王彬),世儒當時任江州刺史;王含要投奔王舒,王舒當時任荊州刺史。王含對王應說:" 大將軍平時和江州關係如何,你卻要投奔他?" 王應說:" 這正是我們去他那裡的原因。江州在別人強大的時候,能堅持自己的主張,和別人強制他的想法抗爭,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等他目睹別人衰敗困厄的時候,他一定會有惻隱憐憫之心。荊州死守章法,哪能做出格的事呢?" 王含不聽他的,二人就投奔了王舒,王舒果然將他們父子沉入江中。王彬聽說他們要來,偷偷地準備了船隻等待,最終他們也沒有來,(王彬)感到非常遺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