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的愛

抑鬱的愛

《抑鬱的愛》是一本由(美)蘇珊·福沃德//瓊·托雷斯發表,海綿翻譯、小說,於2013年11月1日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抑鬱的愛
  • 外文名:Men Who Hate Women and Women Who Love Them:When Loving Hurts and You Don't Know Why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3年11月1日)
  • ISBN:9787511341747
  • 譯者:海綿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美)蘇珊·福沃德//瓊·托雷斯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譯者:海綿
  • 頁數:300頁
  • 開本:16
  • 類型:婚戀與兩性
  • 叢書:愛的傷害治癒系列
基本內容,編輯推薦,文摘,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基本內容

當愛情的浪漫落幕,真正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有很多女性發現自己陷入了抑鬱痛苦的愛情和婚姻中,那個夢想中的白馬王子其實對你造成了很多傷害。他經常毫無徵兆地大發脾氣、控制你的自由和金錢、言語諷刺地攻擊你,甚至對你實施暴力和性虐待……然後把錯都歸咎於你,為此你傷痕累累卻無計可施。
面對這樣的愛情和婚姻,該如何解決、如何逃脫?
在這本心理自助指南中,蘇珊·福沃德博士通過對那些陷入“抑鬱的愛”的男女的真實案例進行專業的分析,來幫助你了解男人們所具有的破壞性思想,以及你該如何應對他們的不當行為。這本書將幫助你治癒創傷,重新獲得尊重、獲得愛,重塑美好的婚姻關係。

編輯推薦

長期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44周!美國銷量200萬冊!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博士帶你擺脫抑鬱痛苦的愛,重塑美好的愛情和婚姻生活。

文摘

導入篇
任何正常人都不會愛上我這種德行的人。
傑夫會走進我的生活只有一個原因——他愛我。







南希第一次來找我的時候,她的狀況的確很糟——不僅體重超過60千克,而且還飽受潰瘍的困擾。她穿著一條洗得沒了型的舊牛仔褲,上身是一件活像面口袋的大罩衫。她的指甲已經被她咬得坑坑窪窪,更要命的是,她的雙手不僅難看,而且總是不由自主地顫抖。四年前,她嫁給了傑夫。她曾經是洛杉磯一家知名百貨公司的時尚助理,經常穿梭在歐洲和亞洲搜羅出色設計師的作品。作為專業買手,她並不欠缺對美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所以,她也曾經衣著入時,是城中重要聚會的座上賓,身邊更是不乏長相俊俏的魅力男士。而且,南希不只是一個會打扮的美女,而且洛杉磯地區大部分的貴婦名媛、影視明星、女企業家都曾經接受過南希的採訪,很多媒體雜誌競相向南希約稿。她既美麗又成功,那時的她還不到30歲。然而,我第一次見到南希的時候,她才不過34歲,卻已經物是人非。她不願意看見自己的樣子,也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幾乎足不出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南希對自我評價的驟降始於她跟傑夫的婚姻。可當我問起傑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南希卻開始喋喋不休地訴說傑夫有多“完美”。

他是個非常棒的男人。他有魅力、有智慧、成熟。他非常浪漫,總是會用一些貼心的小手段哄我高興,比如他會記得我們有親密接觸一周年的日子,還會給我送花。去年我過生日的時候,他買了兩張去義大利的機票,看他拿出機票的那一刻,我感動得都快哭了。

傑夫是一個專攻娛樂界的成功律師,南希說傑夫的工作雖然非常繁忙,但是卻總能抽時間出來陪她。雖然南希現在的外貌“悲慘”,但是傑夫出席商務聚餐的時候卻總是願意帶南希一起出場。

我以前特別愛跟他一起去應酬客戶,因為我們一路上總是拉著手,就像一對高中生情侶。因為他,我成了所有閨密羨慕的對象。我有個朋友說:“你真是找對人了,南希。”我知道,他的確是那個“對”的人。可問題是,我是他的“對”的人嗎?你看看我!我真不知道怎么會這樣。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特別沒用、沒出息,什麼都幹不了。我必須尋求幫助和改變,否則他早晚會不要我的。像傑夫那樣優秀的男人怎么會一直守著我這么一個黃臉婆,還是個黃臉肥婆。只要他願意,什麼樣的姑娘沒有?就連好萊塢明星也會願意跟他交往的。這么多年來,他竟然沒拋棄我,真是個奇蹟。

通過觀察南希的外表和傾聽她的講述,我也會覺得非常奇怪。聽起來,傑夫是個好人。跟一個這么“好”、這么“愛”自己的人生活在一起,南希應該覺得快樂、自信,她就算不會更年輕,也應該更有魅力。為什麼曾經那個橫跨時尚和文化兩界、秀外慧中的美女卻淪落到今天如此不堪的境地呢?無論如何這也說不通。所以,一定有哪個環節出了錯誤,而南希顯然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
我讓她跟我說說她跟傑夫的感情互動,一開始南希不願意談細節,但是在我的堅持下,南希終於鬆口。於是,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我覺得,如果非要說我哪裡覺得不滿,那就是他的脾氣太暴躁了,非常愛發火。

“‘非常愛發火’是什麼意思?具體是怎么發火的?”我問道。聽到我這么問,她竟然笑了一下。

他發脾氣時嗓門特別大,又吼又叫。我經常取笑他是在模仿金剛。他還特別愛貶低我。比如,那天晚上我們倆跟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吃晚飯。他們在討論一部新戲,我也發表了些意見,可還沒等我說完,他就生硬地打斷我,說:“你給我閉嘴。”然後他還轉頭對我們的朋友說:“別聽她的,她懂什麼啊?就會瞎說。”我當時覺得真是丟臉丟到家了,恨不得在地上挖個洞直接鑽進去。在那之後,我連東西都吃不進去了。

南希又說了幾個類似的事件,傑夫均用“愚蠢”“自私”和“沒頭腦”這樣傷人的字眼在大庭廣眾之下挖苦她,讓南希覺得非常丟臉。說著說著,南希開始哭起來。此時此刻,傑夫變成了經常對她大喊大叫,動不動就摔門、摔東西的暴躁男人。

我拋出的問題越多,南希和傑夫這對夫妻構成的景象就越清晰。在這段關係中,女方絞盡腦汁去迎合對方,卻屢屢受挫;而男方雖然顯示出強大的吸引力卻非常易怒刻薄。南希說,傑夫刺耳的話經常讓她痛苦得整晚難以合眼。白天,她通常會沒由來地失聲痛哭。
兩人結婚的時候,傑夫堅持讓南希辭職。現在南希想重返職場,可既沒能力也沒機會了。用南希的話來說,就是:

就算現在有人敢用我,我都不敢去作採訪,更別提去外國採購服裝了。我覺得自己根本就下不了決心、作不出合適的決定,因為我根本就不信任自己。

傑夫是這段婚姻中的國王,權威至高無上,所有生活的細節,無論大小,都必須聽從傑夫的安排。他掌管一切,他決定兩人該跟誰交往、該斷絕跟誰的交往。甚至在他上班的時候,他也要安排好南希在家做什麼。只要南希跟傑夫的意見不一致,他就氣得大吼大叫,哪怕是在公共場合,也絲毫不給南希留餘地。只要兩人稍有不和諧,那么事情就一定會鬧得很大,結局讓所有人都很難堪。
我跟南希說要解決目前的困境要做的可能會很多,但是我也向她保證,她的問題不是“絕症”,至少我可以幫她逐漸減輕壓力。我跟她說我們會一起來檢視一下她跟傑夫的關係,這可能很難,而且南希認為自己“丟掉”的自信其實並沒有走遠,更沒有消失,只不過是被她忽略了。總之,我們會把自信找回來,重現它的魅力。第一次諮詢結束的時候,南希覺得自己更堅定了,似乎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而,我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南希的故事對我的衝擊很大。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來訪者的反應甚至比我說了什麼還要重要。我的工作就是通過情感聯結跟來訪者打交道,這樣獨特的工作方式讓我有時甚至比來訪者更快速、更準確地了解他們的內心。但是,任何事都是一把雙刃劍。南希走後,我覺得非常不舒服。這不是我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了,南希也不是第一個到我這裡來傾訴這種痛苦的女士。她們雖然並不一樣,但是她們的故事給我的衝擊卻是一樣的強烈。我無法再躲避或者否認這個事實,南希的情況跟我的生活很像。
在外人看來,我自信,成功,擁有一切,淡定自如,仿佛看透了人生。日復一日,在我的辦公室、醫院、我從業的心理診所,展現的都是我最完美的一面。我幫助他人找到自信,重塑他們力量的來源。然而,回到家,另一幕演出才剛剛開始。我丈夫跟南希的丈夫傑夫很像,帥氣、性感、浪漫,我幾乎是對他一見鐘情,從此便無法自拔。然而,沒過多久我就發現他特別易怒,而且他的憤怒讓我覺得自己很渺小、無能、失態。他不但要控制我所有做的事,甚至還要控制我的信仰和我的感覺。
別的心理諮詢師可能會對南希說:“你覺得你丈夫愛你?我可不這么看。事實上,我覺得他不但不愛你,還有拿愛當幌子對你進行折磨的嫌疑。”可我如果說了這些話,我如何面對回家後的時光?我下班了,小心翼翼地打開門,躡手躡腳地進屋,祈求上天今天不要讓我丈夫生氣,更不要讓他對我大吼大叫?就算我的祈求上帝壓根兒沒聽到,我還是要裝作一切都好,跟自己說丈夫是一個多棒的男人,自己是多么有幸能成為他的妻子,如果真的有哪裡出了問題,那么一定是自己出了問題。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不斷地重新思考、分析、審視自己婚姻中的問題和所有跟我類似的已婚女性所面臨的情感問題。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模式的問題嗎?雖然來我這裡求助諮詢的都是女性,可她們背後的男人的行為才是真正引起我注意的事情。他們的模式都非常相像,比如他們通常都是非常有魅力的男士,甚至比一般男性更浪漫、更善於表達愛意,但是,就算是他們在表達愛意的同時,他們也可以霎時翻臉,變成一個刻薄、惡毒、冷酷的渾蛋。每個人的具體行為都不同,而且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有人是赤裸裸地威脅,有人是暗暗地譏諷,有人是不斷地否定妻子的能力、相貌、智商。總之,有明槍也有暗箭,有山洪也有細水長流般的侵蝕。不管具體手段是什麼樣的,結果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男人通過貶低女人而獲得了絕對的控制權。同時,他們絕對不會承認自己對伴侶的不適甚至痛苦有任何責任。相反,不管遇到什麼事,他們都會不遺餘力地埋怨自己的妻子沒有做好。
我的工作經驗告訴我,任何一對夫妻的婚姻都有兩面性。只聽夫妻中的一面之詞,諮詢師的判斷往往會失之偏頗。只要是關係的矛盾,就不是一個巴掌能拍得響的,再無辜的人也可能是糟糕現狀的締造者。所以我往往會叫來訪者的配偶一同配合治療,然而當我看到她們的丈夫之後,我就非常強烈地意識到,他們也痛苦,但他們所體驗到的痛苦跟他們帶給配偶的痛苦比起來,簡直是不值一提。永遠都是女人更痛苦。她們大都對自我評價較低,而且這種低落的情緒還給她們的身體帶來很直接的困擾和病痛。南希有很嚴重的潰瘍,體重超標,根本放棄對自己外貌的修整;其他人也有濫用藥物或者偏頭痛、胃腸問題、進食紊亂症、睡眠問題等形形色色的不適。她們的工作也因此一團糟。即使是曾經叱吒職場的女強人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她們會出現輕度抑鬱的症狀,會突然哭泣,經常處於焦慮中。在每一個個案中,這些狀況都出現在她們進入婚姻或者擁有固定伴侶之後。
發現這個關係模式之後,我開始跟同事討論這個事情。結果是,他們都表示認識“這類男性”,他們會運用這種模式對待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女性,比如情人、女朋友、妻子或者女兒。更讓我驚奇的是,儘管每個人都認識一兩個這樣的男人,卻沒人會把這當一回事,更沒有人仔細思考這背後的隱患。
分析到這裡,我開始重新翻閱心理學方面的文章。因為這類男人缺少對他們給自己的伴侶帶來的傷害的敏感性,所以我最開始找的是人格障礙方面的資料,有人格障礙的人很少產生愧疚、羞恥、自責等情緒。雖然這些情緒會讓人不舒服,但是如果我們要在現實層面跟他人交往,那么我們就需要這些情緒來幫助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
有兩種主要的人格障礙:第一種就是自我陶醉者。這些人都是自戀狂人,覺得自己天生就比別人強。他們跟女性建立親密關係的初衷就是為了證明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是獨特的存在。這類男人通常會頻繁地更換交往的對象,他們看中的不是具體的人,而是女性對自己的崇拜和愛慕,只要這種崇拜和愛慕消失,他們就立刻換下一個。文學作品中不乏這樣的多情公子,比如彼得·潘和唐璜。人們通常認為這類男人“很難真心地付出愛”。
而我研究的這類男人跟彼得·潘和唐璜都不一樣,他們屬於另一種人格障礙類型。他們對女人的愛意很強烈,但在很多案例中這些男人可以跟一個固定女性建立一段相對穩定的親密關係。而他們建立親密關係的初衷跟“自戀狂們”又完全不同,他們需要的不是對方的愛慕,而是對方的服從。換言之,他們追求的是控制感。

人格障礙發展到極致就會變得非常瘋狂,難以控制,甚至會發展成反社會人格,做出極度出格的舉動。我們都見過有的人生活就是一團糟,活得像每天都有龍捲風降臨似的。不管是誰走入他的生活軌跡都會被利用,都會遭殃。這類人身上的另一個明顯特徵就是愛說謊。這個習慣既可以讓他們犯些輕量級別的錯誤,也可以讓他們成為白領罪犯。反社會人格的最典型也最讓人震驚的特點就是這類人完全沒有道德底線。
然而,我要描述的這類男人通常並不是“生活一團糟”的失敗者,相反,他們在社交場合非常吃得開,人們對他們的評價通常是“有責任感的”“有能力的”。也就是說他們把自己的反社會人格隱藏得很好,並不是不擇時間、地點地亂髮作。實際上,他們發作的對象非常固定。不幸的是,他們的配偶往往成為他們發泄的唯一對象。
這類人的武器並不是拳頭,而是他們的冷言冷語和變幻莫測的情緒。他們不贊成用武力對待伴侶,甚至有人還對自己的“紳士風度”大肆吹噓。實際上,軟暴力跟揮拳踢腳的硬暴力一樣會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傷害,有時甚至更甚。
我在想,是不是這些男人就是喜歡看著伴侶被自己折磨得痛不欲生,他們的妻子越是難過悲觀,他們就越覺得滿足?也許,他們就是心理學範疇的“虐待狂”。
幾乎每一個跟我談論這類男人的人都會說:“那些女人跟這么糟糕的男人在一起,是她們自己願意的,她們本身就有受虐的需要,是受虐者。”的確,心理學方面的書上經常寫到這樣以受苦為樂的女性。可就是這點讓我很生氣。在美國,心理學界認為,只要女性的感情關係不夠健康,而她們恰好又沒有分手、離婚的打算,那么諮詢師和整個社會都會不假思索地認為這女人就是個受虐狂,否則幹嗎不離開。這樣的推理和解釋很方便,可卻絲毫沒有幫助。女性在一段失敗的關係中否定自我、絕對服從,換來的卻是更加不幸的婚姻。事實上,一個對自己評價不高、很聽話的女性往往會在社會上受到肯定,甚至會比那些“女強人”得到更多的優惠和機會。矛盾就在這兒,這些所謂的“女性氣質”“可愛的優點”反而成了讓她們脆弱無力的根源。我之所以反對“受虐狂論”這一論斷就是因為這個理論會讓欺負女性成了一種理所應該的正義行為。“不是我非要那樣對待她,是她需要我那樣對待她,我也算是滿足她啊!”這種想法實在太可怕了。
當我同來我這裡接受諮詢的夫婦們進行了更加廣泛的交流之後,我發現以上兩種類型都不符合現實情況。與其說我試圖描述的這類男人,和施虐者一樣,從配偶的痛苦中獲得了情感和性慾方面的滿足,不如說他們從配偶的折磨中感受到了威脅,並被它激怒了。這裡,男性沒有扮演施虐者的角色,女性也沒有呈現出受虐者的形象。她沒有從伴侶的施暴中,在情感或性慾上感受到哪怕一丁點兒隱秘的愉悅。我再次發覺,心理學的邏輯和術語並不能準確地表述我在兩性關係中發現的事實。我試圖描述的這類男人,他們的面目沒有從文獻中逐漸清晰起來。
他不是一個輪廓清晰的反社會者、自戀狂,或施虐者,儘管這些元素常常顯現在他的性格特徵中。他與心理學方面的書中塑造的典型形象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他可以與一位女性維持長期的關係。事實上,這也讓他的愛情看上去是那么熾烈和深沉。然而,悲劇上演了,他不惜一切來毀滅這個自己聲稱最為鐘愛的女人。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知道“我愛你”三個字不足以說明一段關係中正在發生的一切。我知道,在揭露事實方面,行勝於言。當我聆聽客戶傾訴時,不禁也問自己:這是對待愛人的方式嗎?這難道不應該是對待仇人的方式嗎?
據我所知,希臘語中有一個描述恨女型男的詞語:misogynist。其中,“miso”意為“仇視”;“gyne”意為“女性”。雖然這個詞語在語言中存在了好幾百年,但它通常都被用來描述大屠殺者、強姦犯,以及其他對女性施暴的人。毫無疑問,從準確達意的層面來說,這些犯罪者都是恨女型男。但我認為,我試圖描述的這類男人同樣也是恨女型男,只不過他們選用的武器不同而已。
隨著我對恨女型男和他們與女性的關係的了解越深,我不僅對我的客戶,甚至對我的丈夫、我自己,以及我們的婚姻都有了更多認識。那時,我的家庭關係正處在非常時期。每天下班,我都絞盡腦汁,編造藉口,好讓自己埋頭工作,不用回家。我的孩子們生活在壓力之中,而我的自尊心也跌落至前所未有的低點。事實上,如果有任何以恨女型男的兩性關係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我丈夫和我可以說是最佳詮釋。對我丈夫而言,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無論是他工作上遇到了問題,還是他的皮鞋光澤不夠閃亮,事無巨細,都拿我是問。儘管那時還是靠我養家,可他還是時常拿心理治療業來譏笑我,尋開心。
他越是把我歸於“自私”“漠不關心”,我就越想通過道歉、屈服,甚至故意怠慢工作來討好他。當我步入婚姻時,我還是一個滿懷開心、精力充沛的人。如今14年過去,我焦慮不安,常常忍淚。我發現自己總是糾纏不休地質問他,或是陷入陰鬱、憤恨的沉默中,而不能及時調整關於我們關係的感受,最終自己再也無法承受這種狀態了。
直到有一件事發生,我才幡然醒悟。那時我開始專門著手處理成人被當作兒童而受到性侵犯的案例。我致力於將這類事件帶到公眾的視野中,並開始得到關注。隨後,我簽下了第一本書《無罪的背叛:亂倫及其危害》(Betray of Innocence: Incest and Its Devastation)的出版契約。那天,我興沖沖地奔回家,希望和丈夫分享自己的興奮和喜悅。然而我在跨進房門那一刻起,就能看出他今天顯然又不順利了。由於清楚地知道我的好訊息只能加深他的挫敗感,我一言不發地走進廚房,為自己倒了一杯酒小酌,作為慶祝。比起和對自己這么重要的人一同分享這個快樂的時刻,我還是選擇了向他隱瞞,只因為害怕這又惹得他不高興。
這時,我意識到我們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我丈夫和我——就像我輔導的那些處於恨女型男的關係的夫婦一樣——需要藉助外力來解決我們的問題。然而,我丈夫並不願意從他那一方,或者就我們的關係作出努力。最終,我只能忍痛得出一個結論:如果我不徹底讓自己屈服,我就不可能繼續維持我們的婚姻。
這個巨大的損失帶來的傷痛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它也為我打開了另一扇窗。我從自己身上發掘了以往缺乏的無窮創造力和能量。很快我的事業開始飛速上升。我的著作出版了,諮詢業務在增長,還開辦了一個專有的全國現場連線廣播節目。我發現不論是在線上廣播,還是在諮詢業務中,我接手的與自己在婚姻中所遭遇的精神虐待相同的案例越來越多。女性朋友們通過廣播打來電話,她們中有的被這樣折磨了幾個月時間,有的已經長達半個世紀了。通常當她們告訴我一些事例後,我會針對她們的婚姻關係追問以下一些問題:

· 他是不是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當掌控你的生活和言行舉止?
· 為了取悅他,你是不是必須割捨一些生活中對你而言非常重要的人或事?
· 他是不是輕視你的觀點、感受和成就?
· 當他對你不滿時,他是不是用咆哮、威脅,或者乾脆用憤怒的沉默來對付你?
· 你是不是需要小心排練好你想說的話,如履薄冰,以免激怒他?
· 他是不是無需過渡就毫無徵兆地發怒,讓你無所適從?
· 你是不是經常覺得自己困惑不已、力不從心,或者配不上他?
· 他是不是有極強的嫉妒心和占有欲?
· 他是不是認為你就是你們關係中一切過錯的罪魁禍首?

當這些問題的回答大部分都是“是”的時候,我就能夠確定她們同恨女型男攪在了一起。一旦向她們說明她們所遭遇的情況後,即使是通過廣播線路,我也能聽出她們話音中的釋然。
我確信自己發現了一種蔚為主流的心理錯亂症,並決定在電視節目《早間洛杉磯》(A.M. Los Angeles)中探討這個話題,更深入地挖掘一番。在我的單元中,我講述了恨女型男的典型行為和招數。
結果,在節目結束錄製後,幾位女性工作人員就圍了上來。看來她們都有與這類男人相處的類似經歷。第二天,廣播公司宣布,我的單元接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最為熱烈的來電反饋。
不久之後,我在波士頓參與了另一檔脫口秀節目。這次我花了一個小時來討論這個話題,隨後得到了更廣泛的回響。信件從全國鋪天蓋地飛來,這讓我確信自己已經抓住了問題的要害。信件也傳達出令人吃驚的緊迫感,女性朋友們急於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關於恨女型男的圖書,她們急切地想了解更多信息。
來信向我講述故事的女性朋友們也深深觸動了我。女性太需要有人來讓她們相信,她們對這種婚姻的感受並不是“荒唐”的;她們也不是“一小撮”人——有太多人都處在這種關係當中,也不覺得自己像伴侶說的那樣差。
她們的反饋使我堅信,承認、澄清並理解這種關係中發生的事實,可以帶來極大的安慰,把人從一味自責的重負中拯救出來。我明白我必須寫這本書。我不僅要幫助女性認清現實,同時要讓她們知道自己應當如何去應對。
在我們任何一個人有能力去改造一段關係之前,我們必須了解其間發生了什麼。但僅僅做到了解是不夠的。從根本上來說,“了解”不過是一種腦力訓練。要想改變自己和生活,就必須付諸行動,而不只是轉變想法。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將本書分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這種關係的機制及成因。我將從各個方面來剖析這種關係,從最初的浪漫、激情,到逐漸步入困惑和痛苦,涵蓋了任何一個與恨女型男墜入愛河的女性可能會經歷的每一階段。一方面,我將描述男性是如何為所欲為的;另一方面,我也將關注女性如何學會了適應男性的區別對待,以及她們這么做的原因。
在說明的過程中,我將穿插一些在諮詢業務中積累的婚姻實例,其中一些故事貫穿了整本書。雖然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對當事人的姓名和主要特徵進行了模糊處理,但我也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證他們經歷的事跡和描述性用語都準確無誤。
本書的第二部分,選擷了我近幾年磨鍊出的一系列有效的行為技術,可以當作為你同伴侶的關係和你自身帶來重大改善的實用手段。這些技術能夠讓你更加自信、高效,更能幫助你免於遭受與恨女型男的婚姻中常見的被操縱、惶惑和喪失自信之苦。
對現在正處於恨女型男兩性關係中,或者過往傷害已經癒合,或者未來難免遭此不幸的讀者來說,書中的某些內容可能會激起你強烈的情緒波動。儘管我無法與你相伴,一起展開這段閱讀之旅,但在前行的道路上,希望你能感受到我抱有的尊重、關懷和鼓勵。

目錄

導入篇 001

第一篇
遭遇抑鬱的愛的困惑

第一章 那個世界上最浪漫的男人 012
浪漫不是不存在,但是永遠的浪漫卻是個傳說,而偏偏人們都願意相信這個傳說。矛盾的是,就連最糟糕、最失敗的戀愛一開始也是以這種浪漫的基調開始的。當浪漫的前奏結束,當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敲響,當灰姑娘必須脫下水晶鞋的時候,真正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第二章 蜜月期總要結束 024
一旦你允許這個傢伙的陰陽兩面隨意轉換,他憤怒之後趕緊道歉,你就接受道歉,既往不咎;到下一次他再發飆,你再震驚,他再道歉,你再接受……沒幾個循環,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永無寧日了。

第三章 他如何一步步控制你的思想 036
這種極端的妒忌和占有欲並不是完全因為害怕自己的愛人會愛上別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恨女型男無法忍受失去對伴侶的控制。至於愛不愛的,他們又能理解多少?
第四章 他如何一步步控制你的生活 053
強迫的性:要求和指責你不想要的性生活
經濟封鎖:不管是誰掙的錢都是他來決定怎么花
控制你與他人的聯繫:為了獲得安全感,他必須控制你的思想、意見、感受和行為
身體暴力:對你使用家庭暴力甚至會對孩子動手

第五章 她們為什麼明明傷痕累累,卻離不開 082
恨女型男的嫉妒和占有欲已經把他們的伴侶困在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迷你世界裡了,而在這個迷你世界裡,只有他才是最重要的。她越是離不開他,他就顯得越發不能被離開。他越重要,她就越願意為他放棄更多的選擇,所以她的生活也就更單調,那他又會因此而顯得更重要。這簡直像個黑色的惡性循環。

第六章 男人是怎么學會恨女人的 095
恨女型男的行為敏感、難以捉摸、具有虐待傾向、冷酷無情和不可理喻。所有這些都沒有錯,沒有誰是天生的魔鬼,一旦我們找出他們背後的那股原動力,我們就能發現,他們針對伴侶的虐待行為實際是為了掩飾他們面對女性時產生的巨大焦慮感。

第七章 女人為什麼會愛上這樣的男人 123
我們真正選擇跟什麼樣的人生活在一起的原因大部分來自我們對於父母的認識。其實,正是過去塑造了我們的今天,沒有一種個性是憑空出現、毫無邏輯的。很多模式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固定下來了,如今我們不過是在按照這種模式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而已。所以,如果我們不回頭看,就永遠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這么做。

第八章 兩個人的瘋狂 146
恨女型男和他們的伴侶在童年時期體驗的都是一場殘酷的力量角逐,要么是完全控制,要么是完全被控制。他們認為自己是軟弱無能的,無力跟這個世界抗衡,自己隨時都有危險。不過在他們長大後,表現出來的“軟弱”形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但是真相往往是我們看不見的那部分,而非浮出水面的小塊冰山。
第二篇
擺脫困惑,重塑自我

第九章 了解自己的感受 158
我們的感受知覺是我們內心發出的最有用、最真實的信息。傾聽這些感受,我們就能知道我們自己是誰,我們需要什麼,什麼對我們來說是真正有意義的。為了看清自己的人生,你必須首先檢查一下自己的感受,盤點庫存、作個體檢。

第十章 別再等待,自己去改變 170
除非生命終止,否則親密關係中的“現狀”永遠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實際上,如果你不主動去改變,不過是被動地接受每天的變化而已。

第十一章 治癒過去的傷痛 189
回溯過去就像坐時間機器,沒人真正明白該怎么操控這架古怪的機器。她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解決眼前的問題,而她們眼前的問題是跟她們的伴侶有關的。誰有工夫回憶十歲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那時候我還不認識現在這個他呢?然而,我堅信,她們之所以會找到今天的伴侶、之所以會跟今天的伴侶遭遇這樣的困境,都不是什麼偶然。

第十二章 做你憤怒情緒的監理人 201
當我開始幫助她回溯童年的創傷的時候,她一方面承受著自己的創傷,一方面還不得不承認自己也被丈夫如此虐待著。這個時候,憤怒可能會像洪水般湧來,但是我們還是要讓自己冷靜下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找回自己作為人的權利。

第十三章 在行動上讓自己強大起來 213
下面我們要接觸的都是行為練習,這些練習可以幫助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這些練習比之前的情感練習要簡單得多,更重要的是,經過前面練習的積澱和鋪陳,行為練習會顯得更有效。它可以直接讓你感受到自己在兩性關係中的控制力加強,你可以預期下一步發生什麼,你能夠更理性、更客觀,你會通過這些小練習變得比恨女型男伴侶更成熟、更有王者風範。
第十四章 尋求專業幫助 233
儘管你可以通過自己的新態度扭轉局面,但要達到你的預期,一個人的力量恐怕還遠遠不夠。有些問題,你努力過了,嘗試過了,依然沒有得到改善,你就應該果斷地去尋求他人的幫助。

第十五章 知道什麼時候該離開 246
作為一個人,忍受另一個人虐待自己才是最大的失敗。結束一段毫無養分的兩性關係要比自欺欺人地躲在其中要勇敢得多。如果你已經努力過、嘗試過、改變過、妥協過、求助過,卻看不到絲毫進展,而且你知道如果你留下來就必須忍受這種狀況繼續發生在自己身上,那么你的不作為就是在協助別人虐待自己。離開這段關係,你得到的絕對要比失去的多得多。

第十六章 重新找到自己 277
我認為真正的女性應該既溫柔可愛,又堅強獨立。如果你愛自己,如果你愛一個男人,那么你能給自己和他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聰明、智慧、自信和對愛對生活的渴望與激情。

作者簡介

蘇珊·福沃德博士 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其著作《中毒的愛》和《抑鬱的愛》為《紐約時報》第一暢銷書,她還著有《對天真的背棄》、《金錢魔鬼》、《情感訛詐》等書。她是媒體訪談節目的寵兒,曾在美國廣播公司主持談話節目長達6年,並成立了加利福尼亞州第一家私人性虐待診療中心。
瓊·托雷斯 知名編劇,著有小說《幽靈貓》。

序言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接觸最多的求助者是對情感或其他人際關係產生困惑的人們。他們多半心力交瘁,對自己誠心付出卻換不來對方的接納而深感無力和傷痛。最經常聽到的傾訴是“我把什麼都給他了,怎么就換不來一點點……”,不知何故,他們周圍的白眼狼特別多。不少求助者敘述自己在沒有遇到某個特定人之前如何滋潤地生活著、瀟灑地工作著、輕鬆地享受著,然後出現了讓她前所未有的心動之人,而這個人隨即就引她進入“火坑”。遭受傷害的方式很多,毫不相干的人之間用來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辭彙驚人雷同——“傷自尊”“自感渺小”“時常提心弔膽”“屈辱感”……如果再伴有家庭暴力,上述的辭彙出現的頻率更高。有些求助者甚至說“只要我對誰上心,誰就會這么對我”。
這樣的描述最讓我感到痛心。
痛心的原因是,那些雷同的詞是別人給我們的感受,但允許別人帶給我們這些感受的人,卻是我們自己!
兩性關係是人際關係的縮影,其中幾乎涉及人際關係所有的理論和技巧。相愛伊始為了得到對方的認可,我們不惜精心打扮、小心裝扮,儘量掩飾不足並展示美好,以為這樣的修飾能長久維持我們珍惜的好感。然而,讓人失望的是,任何激情都會趨於平靜,雙方真實的面目都將不可避免地暴露無遺。隨後那些傷心的話、刺痛的事兒便一樁樁、一件件地襲來了。是我們彼此不愛了嗎?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是我們彼此愛得不夠嗎?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否定的。
那么到底為什麼相愛的人之間,要彼此傷得那么重,以至於讓人“痛不欲生”呢?
我國有句大智慧的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似乎是才過了7年就可以對一個小傢伙漫長的人生定性了似的。如果深入琢磨這個歲數,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7歲是大部分人結束封閉的家庭小環境,走入學校,開始接觸社會的歲數。於是,我以自己愚鈍的頭腦嘗試詮釋古人大智慧的總結,那就是:真正影響你一切的、真正能將你定性的,是你的家庭。所以,或許我們停止眼前自感受傷的自怨自艾和對他人的幽怨,回望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童年,或者我們再使使勁,追溯我們的上一代或更上一代,比較那些長久地在家族內部代代相傳的待人之道、處世之道,我們會更有收穫,我們沒準還能獲救。
《抑鬱的愛》這本書的作者蘇珊·福沃德博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心理工作者,自身的經歷和睿智的思考使她對人性、情感有很多獨到的闡釋。如果您雖深受情感所傷,卻依舊對其滿懷期待;如果您回望自己的現實生活,發現雖然熱愛卻不知道怎樣與愛人相處,就是需要看看這本書的時候了,它會幫助你重新整理思路,重新換個方式去愛。

畢金儀(心理學家,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北京聞心齋諮詢中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