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性神經元(inhibitory neuron)是1989年公布的生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抑制性神經元
- 外文名:inhibitory neuron
- 所屬學科:生理學
- 公布時間:1989年
抑制性神經元(inhibitory neuron)是1989年公布的生理學名詞。
抑制性神經元(inhibitory neuron)是1989年公布的生理學名詞。公布時間198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生理學名詞》第一版。1...
後者是由抑制性神經元引起的一種抑制。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存在有相當數量的抑制性神經元,一般屬中間神經元,其軸突末梢釋放抑制性物質,與其後繼的神經元構成抑制性突觸。當抑制性神經元興奮時,其末梢釋放出抑制性遞質,經突觸間隙而使所有與它形成突觸聯繫的突觸後神經元超極化,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而呈現抑制。其...
前者是指通過某種生理機制減少了興奮性突觸的遞質釋放,使得神經衝動傳至該突觸時不容易或不能引起其突觸後的神經元興奮,從而呈現出抑制性效應。後者是由抑制性神經元引起的一種抑制。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存在有相當數量的抑制性神經元,一般屬中間神經元,其軸突末梢釋放抑制性物質,與其後繼的神經元構成抑制性突觸。...
《抑制性神經元在大腦皮層慢波振盪中的功能作用》是依託浙江大學,由徐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慢波振盪是動物慢波睡眠時腦電波最重要的特徵並且與記憶鞏固密切相關。慢波振盪起源於大腦皮層並且依賴興奮性神經元和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相互連線而形成的神經網路。然而,慢波振盪的抑制性環路機制並不清楚。本...
一般中樞抑制分為突觸後抑制和突觸前抑制兩類。1.突觸後抑制 指通過突觸後膜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而發生的抑制。其特點是需要通過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來發揮作用,即興奮性神經元必須先興奮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由後者釋放抑制性遞質,引起突觸後膜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因而使突觸後神經元受到抑制。2.突觸前抑制 指通過...
《大腦皮質抑制性神經環路的發育及其基因調控》是依託復旦大學,由楊振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項目摘要 神經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依賴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的動態平衡。雖然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只占皮質神經元總數的20%,但它們與投射神經元所形成的神經環路對維持這一動態平衡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也是情感和記憶等...
傳入性側支抑制是指在一個感覺傳入纖維進入脊髓後,一方面直接興奮某一中樞的神經元,另一方面發出其側支興奮另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然後通過抑制性神經元的活動轉而抑制另一中樞的神經元。例如,伸肌的肌梭傳入纖維進入中樞後,直接興奮伸肌的α運動神經元,同時發出側支興奮一個抑制性神經元。前角運動神經元發出軸突...
根據中樞抑制產生機制的不同,抑制可分為突觸後抑制和突觸前抑制兩類。突觸後抑制 簡介 在哺乳類動物中,所有的突觸後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活動引起的。由這一抑制性神經元發出的軸突末梢釋放的遞質,能使所有與其發生突觸聯繫的其他神經元都發生抑制,都暗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按此觀點,一個興奮性神經元通過...
突觸後抑制包括傳入側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1)傳入側枝性抑制又稱為互動抑制。一個感覺傳入纖維進入脊髓後,一方面直接興奮某一中樞的神經元,另一方面發出其側枝興奮另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然後通過抑制性神經元的活動轉而抑制另一中樞的神經元。意義:使不同中樞之間的活動協調起來。例子:屈肌反射(同時伸肌舒張...
過去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杏仁核在恐懼情緒記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與此同時,杏仁核接受大腦皮層以及皮層下眾多腦區的功能調控。最近的研究顯示前額葉皮層在恐懼記憶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大腦皮層神經網路活動依賴興奮性和抑制性的精確平衡,需要抑制性神經元的密切參與。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前額葉皮層參與社交恐懼...
本項目套用非線性動力學和複雜網路的理論與方法,結合數值仿真的手段,以介觀興奮/抑制神經元網路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討論介觀興奮/抑制神經元網路的隨機共振、同步及其他放電動力學行為特性;闡述噪聲、時滯、網路集群結構等因素對其放電動力學特性的重要影響;著重揭示E/I比例、抑制性神經元對調控神經元系統...
每個神經元都與興奮性或抑制性輸入是否平衡有關,因而也調節其動作電位的放電。確定條件 神經系統中存在著不計其數的化學物質,想要確定哪些是神經遞質並不容易。神經生物學家們為此建立了以下一套標準來判斷哪些是神經遞質:①該分子必須在突觸前神經元內合成並貯存。②突觸前神經元受到刺激後能在末梢釋放該分子。③...
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存在有相當數量的抑制性神經元,一般屬中間神經元,其軸突末梢釋放抑制性物質,與其後繼的神經元構成抑制性突觸。當抑制性神經元興奮時,其末梢釋放出抑制性遞質,經突觸間隙而使所有與它形成突觸聯繫的突觸後神經元超極化,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而呈現抑制。按引起條件反射抑制的原因,可分為外抑制...
(8)發現電壓門控鉀離子通道KV3.1對動作電位波形和發放模式的調節作用;(9)發現GABAA受體表達在抑制性神經元的軸突起始段並抑制動作電位發放;(10)構建了神經遞質非同步化釋放的神經元計算模型;(11)首次揭示非同步化谷氨酸釋放對皮層抑制性微環路功能的調控和機制;(12)神經調質5-HT受體對錐體神經元軸突鈉...
根據突觸前細胞傳來的信號,是使突觸後細胞的興奮性上升或產生興奮還是使其興奮性下降或不易產生興奮,化學和電突觸都又相應地被分為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的為興奮性突觸,對下一個神經元產生抑制效應的為抑制性突觸。化學突觸或電突觸均由突觸前膜、突觸後膜以及兩膜間的窄縫——突觸...
回返性抑制是中樞神經元興奮時,傳出衝動沿軸突外傳,同時又經軸突側支興奮另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後者釋放抑制性遞質,反過來抑制原先發生興奮的神經元及同一中樞的其他神經元。(生理學——中樞抑制)簡而言之,傳出信息興奮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後轉而抑制原先發放信息的中樞。具體過程 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I(支配某一...
回返抑制是指某一中樞的神經元興奮時,其傳出衝動沿軸突外傳,同時又經軸突側支去興奮另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該抑制性神經元興奮後,其活動經軸突反過來作用於同一中樞的神經元,抑制原先發動興奮的神經元及同一中樞的其他神經元。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與閏紹細胞之間的聯繫。在任何反射活動中,中樞內既有興奮活動又有...
《CTBS對活體YFP卒中小鼠E/I平衡的調控機制與神經可塑性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徐光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腦梗死後興奮-抑制(E/I)失平衡是阻礙神經功能重塑的關鍵因素,然而有關E/I失平衡的調控機制及其對突觸可塑性的作用尚未可知。我們前期研究發現,抑制性神經元是調控E/I平衡...
本項目的順利開展不僅解決神經科學中的一個難題,還能加深系統科學對神經系統複雜性的認識。結題摘要 本項目採用神經元群發放率模型和放電神經元網路模型研究了Gamma振盪條件下興奮性神經元與抑制性神經元發放活動的相位關係。研究表明:如果Gamma振盪完全由網路中抑制性神經元的抑制性作用產生,也就是ING機制,那么興奮性...
③主要興奮脊髓的藥物,能選擇性興奮脊髓。它是另一類型的中樞興奮藥,因中樞興奮的表現是阻止抑制性神經遞質對神經元的抑制作用所致,代表藥物為士的寧、印防乙毒素。中樞興奮藥作用部位的選擇性是相對的,隨著藥物劑量的提高,不但興奮作用增強,而且對中樞的作用範圍亦將擴大。在中毒量時,上述藥物均能導致中樞神經...
我們進一步使用突觸抑制病毒和抑制性化學遺傳學手段,證明了LHb邊緣區至NAcc投射也是介導紊亂光誘發負性情緒的關鍵通路。這些結果相結合共同表明了ipRGC-LHb邊緣區-NAcc的投射介導了光直接誘導的負性情緒。 3. 光對情緒直接調控的分子機制方面,我們進行了初步探索,發現LHb邊緣區投射至NAcc的主要是抑制性神經元,而且...
感覺神經末梢形成各種感受器;運動神經末梢分布於骨骼肌肉,形成運動終極。神經元按突起的數目可分成假單極、雙極和多極神經元。按其功能特性可分為傳入神經元(又叫感覺神經元),中介神經元(又叫聯絡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又叫運動神經元),按神經元是引起後繼單位的興奮還是抑制而分為興奮性神經元還是抑制性神經元...
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的軸突分支很多,支配範圍很廣,其功能可能不在於傳遞特異的信息,而是為神經系統的其他活動創造有利條件。不能肯定NE在中樞神經系統內是屬於興奮性遞質或抑制性遞質,但可能在特定部位有其特定作用。2.多巴胺(DA)含DA的神經元,其胞體主要分布在黑質、腳間核和丘腦下部等處。在脊髓內尚未發現...
Renshaw cell(閏紹細胞)是脊髓前角內的一種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它接受前角運動神經元軸突側支的支配,其活動經軸突回返作用於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反饋地抑制原先發動興奮的神經元和其他神經元。它釋放的遞質可能是甘氨酸,其作用能被士的寧和破傷風毒素所破壞。目前知道,前角運動神經元支配骨骼肌的接頭處遞質為乙醯...
抑制性突觸:抑制性神經元軸突末梢因衝動到達而釋放抑制性遞質,並與後膜上的受體結合,增高對K⁺和Cl⁻的通透性,使後膜超極化,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抑制其後神經元的興奮性,也稱超極化抑制。突觸是神經元之間發生接觸並進行信息傳遞的特殊裝置。但接觸的部位由膜隔開,並沒有原生質聯繫。一般的突觸是由一個...
TRN TRN是大腦核團縮寫。丘腦網狀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TRN)是一個貝殼狀,在大腦中位於皮層和丘腦之間,是一個幾乎全部由抑制性神經元構成的大腦核團。
伏隔核的基本細胞類型是中型多棘神經元。 這類神經元產生的神經遞質是γ-氨基丁酸(GABA), 一種主要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性神經遞質。 這些神經元也是伏隔核的主要投射或者稱輸出神經元。隔核的95%神經元是中型多棘GABA能投射神經元,其它類型神經元還發現有無棘膽鹼能中間神經元。輸出與輸入 輸出 伏隔核的輸出...
這種抑制就稱為突觸後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在哺乳動物中,所有的突觸後抑制都是由一個稱為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抑制性遞質引起的。據此,一個興奮性神經元,通過突觸聯繫能引起其它神經元產生興奮,但不能直接引起其它神經元產生突觸後抑制,它必須首先興奮一個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然後轉而抑制其它的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