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是王學典創作的社會科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1月。
該書對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如如何處理儒學和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如何處理儒學與西方中心論的關係、如何處理儒學與現行學科設定的關係等作出了論述。作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要想走向世界,並成為國際思想界的主流,就必須與世界上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義展開深度對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
- 作者:王學典
- 首版時間:2017年1月
- 字數:271千字
- 類別:社會科學著作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人文大勢 | 中國向何處去: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 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轉型之路 歷史上的“中國”該如何被敘述——試答基辛格之問 倡導一種對待國學的理性態度 西方儒學研究新動向 我們必須以國家儒學院自期——寫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重新組建之際 復興儒學,山東肩負特殊使命 新啟蒙仍是當下中國思想界的一支勁旅 2014年度中國人文學術十大熱點 2015年度中國人文學術十大熱點 近年儒學研究十大熱點報告 |
---|---|
重返本土的中國史學 | 從反思“文革”史學走向反思改革開放以來的史學 從史學理論重返歷史理論 在創造歷史中研究歷史 從西方話語中拯救中國歷史:“本土化”史學的回歸 從“河東”到“河西”:歷史學的冷熱輪迴 |
學苑省思 | 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顧頡剛——寫在《顧頡剛全集》出版之際 把顧頡剛研究推向一個新高度——在《顧頡剛全集》出版發布會上的講話 《尚書》學:從顧頡剛到劉起 “顧頡剛研究”應更多地納入到學術史範疇中去 啟蒙的悖論——龐朴與八十年代傳統文化的復興 龐朴:出入於史學、樸學和哲學之間 龐朴先生紀略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後事——痛悼張金光先生 學術與意識形態的高度綰合——山東大學1950年代文科輝煌的由來 走一條不為時風所動的厚重辦刊之路——為慶祝《文史哲》創刊60周年而作 走一條寬廣的人文學術人才培養之路 讓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觀察中國——《文史哲》英文版發刊詞 堅持“學術本位”鼓勵成名成家——對“學術立校”主張的初步理解 從“誰主沉浮”到“我的工作在哪裡” |
與媒體談傳統文化復興 | 推進儒學研究重建禮儀之邦 與新華網記者談儒學 中國文化內部各大板塊之間應該展開對話——“鳳凰國學”就“儒墨高端對話”訪王學典教授 協同創新打造國際一流儒學重鎮——訪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文史哲》雜誌主編王學典教授 漢學與宋學並重 德治與法治共進 歷史學若干基本共識的再檢討及發展前景——訪王學典教授 “數十年人文思潮之起伏盡收眼底”——訪《文史哲》雜誌主編王學典教授 讓世界了解中國人文學動向 對話,文明相處的最好方式 文史復興:重建山大人文學科的話語權和號召力——訪王學典教授 不圖腰纏十萬貫,但求坐擁五車書 |
創作背景
作品思想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 | 2017年1月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978-7-208-142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