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把中國“中國化”)

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

把中國“中國化”一般指本詞條

《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是王學典創作的社會科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1月。

該書對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如如何處理儒學和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如何處理儒學與西方中心論的關係、如何處理儒學與現行學科設定的關係等作出了論述。作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要想走向世界,並成為國際思想界的主流,就必須與世界上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義展開深度對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
  • 作者:王學典
  • 首版時間:2017年1月
  • 字數:271千字
  • 類別:社會科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提出“把中國‘中國化’”這一命題,並從這一命題出發對中國當代的一些文化動向進行了觀察。全書涵蓋了當代所關注和討論的諸多重大問題,如傳統與現代、政治與學術、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普世主義與區域特質、東方與西方等。

作品目錄

人文大勢
中國向何處去: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
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轉型之路
歷史上的“中國”該如何被敘述——試答基辛格之問
倡導一種對待國學的理性態度
西方儒學研究新動向
我們必須以國家儒學院自期——寫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重新組建之際
復興儒學,山東肩負特殊使命
新啟蒙仍是當下中國思想界的一支勁旅
2014年度中國人文學術十大熱點
2015年度中國人文學術十大熱點
近年儒學研究十大熱點報告
重返本土的中國史學
從反思“文革”史學走向反思改革開放以來的史學
從史學理論重返歷史理論
在創造歷史中研究歷史
從西方話語中拯救中國歷史:“本土化”史學的回歸
從“河東”到“河西”:歷史學的冷熱輪迴
學苑省思
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顧頡剛——寫在《顧頡剛全集》出版之際
把顧頡剛研究推向一個新高度——在《顧頡剛全集》出版發布會上的講話
《尚書》學:從顧頡剛到劉起
“顧頡剛研究”應更多地納入到學術史範疇中去
啟蒙的悖論——龐朴與八十年代傳統文化的復興
龐朴:出入於史學、樸學和哲學之間
龐朴先生紀略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後事——痛悼張金光先生
學術與意識形態的高度綰合——山東大學1950年代文科輝煌的由來
走一條不為時風所動的厚重辦刊之路——為慶祝《文史哲》創刊60周年而作
走一條寬廣的人文學術人才培養之路
讓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觀察中國——《文史哲》英文版發刊詞
堅持“學術本位”鼓勵成名成家——對“學術立校”主張的初步理解
從“誰主沉浮”到“我的工作在哪裡”
與媒體談傳統文化復興
推進儒學研究重建禮儀之邦
與新華網記者談儒學
中國文化內部各大板塊之間應該展開對話——“鳳凰國學”就“儒墨高端對話”訪王學典教授
協同創新打造國際一流儒學重鎮——訪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文史哲》雜誌主編王學典教授
漢學與宋學並重 德治與法治共進
歷史學若干基本共識的再檢討及發展前景——訪王學典教授
“數十年人文思潮之起伏盡收眼底”——訪《文史哲》雜誌主編王學典教授
讓世界了解中國人文學動向
對話,文明相處的最好方式
文史復興:重建山大人文學科的話語權和號召力——訪王學典教授
不圖腰纏十萬貫,但求坐擁五車書

創作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後,整箇中國的精神氣候、文化氣候、學術氣候正在發生深刻變遷,朝著更加本土化的方向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高速發展繁榮的局面正在走向終結。人文學術,特別是中國古典學術、傳統文化研究正在從邊緣重返主流。基於此,《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關於中國崛起之後中華傳統文化與自由主義價值的並存問題,作者認為,傳統文化要想走向世界,並成為國際思想界的主流,就必須與世界上占主流地位的自由主義展開深度對話。儒學要想成為21世紀的主導價值觀,就必須根據自己的基本原則去創造出一種高於自由主義的生活方式。經過“五四運動”的“打倒孔家店”、文革的“破四舊”,到20世紀80年代的“反傳統”,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呈現出全面退出社會生活、行將整體崩潰的局面。這一局面直到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才發生根本改觀。習近平總書記對孔子儒學、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偉大復興的密切關係的闡述成為儒學復興的高光時刻。在這個時刻,儒學自身才具備了與自由主義對話的時代基礎。
當代儒學與自由主義的對話是兩種文明形態的對話,是兩種對等的、並列的治國理政學說之間的對話。作者強調只有基於這種對等的對話條件,儒學才能獲得世界性的地位。這一點實際上是呼喚中國文化主體意識的充分覺醒。在實踐的層次上,作者以唐朝時期外國人描述對長安生活方式的嚮往為類比,提出創造一種既能吸收社會主義的平等元素,又能吸收自由主義尊重個性、尊重隱私的元素,既有契約精神又有人情味的生活方式,這一點攸關儒家的生死存亡。
正是在上述理念下,針對基辛格論中國》中對古代中國的錯誤認識,作者在書中寫就《歷史上的“中國”該如何被敘述——試答基辛格之問》一文,對中國早期文明譜系、創世神話、文字源頭、地理版圖、文物制度、中國文化的人間價值向世界做了較全面的介紹;而在《西方儒學研究新動向》一文中,他又把西方學界關於儒家德性倫理學研究的復興、中國文化熱對西方思想精華萃取的滲透、自由主義缺陷的批判、儒家原典譯註的升級、多元融合與過程思想的思維基礎、專職中國哲學研究學者和研究生的增長緩慢等問題向國內做了說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把中國“中國化”——人文社會科學的近期走向》
2017年1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978-7-208-14275-6

作者簡介

王學典,山東人,生於1950年代。歷史學家,山東大學教授,現任山東大學儒學院常務副院長、《文史哲》中英文版主編,長期致力於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史研究,尤長於中國現當代史學思想及思潮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