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預見

“技術預見”文如其名,指前瞻式發現技術性的問題,便於在問題發生之前提前解決,或先行休整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技術預見
  • 外文名:Technology Foresight
  • 正文: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後,
  • 概念:是一種新型的致力於科技
簡介,概念,類型,

簡介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後,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給各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深刻的變革。全球化使經濟和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新興多學科、交叉學科和跨學科技術不斷湧現,大大增加了新技術開發的難度、風險和投入成本。準確把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及其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確定重點研究開發領域,構建符合未來發展的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首要課題,技術預見應運而生。

概念

技術預見(Technology Foresight)是一種新型的致力於科技與經濟信息一體化,將各種資源進行最佳化配置的戰略管理工具,在世界範圍內得以廣泛運用,並日趨體制化,取得了顯著績效。從其發展歷程來看,技術預見經歷了“始於美國、日本改進、歐洲跟進、世界各國開始加入”的發展歷程。
國際公認的關於技術預見的定義來自英國技術預見專家、Sussex大學政策研究所(SPRU)的Ben R. Martin教授,他於1995年提出了這一概念,認為技術預見是對未來較長時期內的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系統研究,以確定具有戰略性的研究領域,以及選擇那些對經濟和社會利益具有最大化貢獻的通用技術。
技術預見倡導的基本理念是通過對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進行整體化預測,系統地選擇那些具有戰略意義的研究領域、關鍵技術和通用技術,利用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手段,實現經濟與社會利益最大化。
從各國和各地區技術預見的實踐來看,技術預見研究的主要內容集中在以下5個方面:
(1)技術發展現狀研究,包括當前技術研髮狀況、技術研發的費用效益比以及國家和地區間研發水平的比較等;
(2)明確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對未來技術的需求,分析技術更新對經濟成長、市場競爭、社會變革以及綜合國力與各國實力平衡關係的影響;
(3)集成各方面的創造性思維,全面把握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
(4)發現、認清市場機遇,市場機遇會受到各國各地區技術、經濟實力和自然資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一般需要結合對其他因素的分析進行;
(5)提出政策建議,包括研發資金的分配、研發領域的選擇和技術推廣的途徑和方法等。

類型

崔志明、萬勁波(2003)等學者依據國內外開展的技術預見實踐活動,對其基本類型作了歸納: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技術選擇的需求定位,以促進科技與資本資源的最最佳化配置。它一般採用“市場德爾菲法”,將來自產業界的需求提升到對未來技術的選擇上。如1997年3月,由荷蘭經濟事務部、蘭德公司和庫黎顧問公司三方合作所開展的技術預見活動就是基於企業需求出發的,被稱為技術雷達計畫(Technology Radar)。
(2)以技術供給為導向。主要基於科學技術自身的成長能力、發展潛力、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等進行技術預見,一般採用“技術德爾菲法”或“專家德爾菲法”,在資源配置方面積極引導和扶持這些技術的發展,從而使之獲得快速增長的機會。如在韓國、美國、英國等開展的一些基於國家層面的技術預見都屬於這種類型。
(3)以供給與需求共同定位。對技術的供給與需求進行綜合分析,一般採用“綜合德爾菲法”或“社會德爾菲法”,參加這類預見活動的專家來自不同領域,既有來自科技界的,也有來自產業界、經濟界、管理界、教育界、文化界等。如紐西蘭在1999 年3 月啟動的技術預見活動就屬於這種類型。
除了三種基本類型意外,技術預見活動的類型還可按多種方式劃分。①按地域範圍可以分為:巨觀層次的國家或國際性技術預見、中觀層次的區域或區域群技術預見、微觀層次的園區或產業群技術預見;②按領域層次可以分為:綜合性的技術預見、專業或行業性技術預見、企業或專題型技術預見等;③按照預見時間可以分為:長期技術預見(20~30年)、中期技術預見(5~15年)和短期技術預見(3~5年)三種;④按照發展層次可以分為:第一代技術預見(只考慮技術內在推動力的技術預測)、第二代技術預見(加入了對市場因素的關注)、第三代技術預見(將整個社會納入了考察範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