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拙齋家傳》是一篇傳記,作者是清朝的張惠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承拙齋家傳
- 作者:張惠言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傳記
原文,譯文,字詞翻譯,作者,
原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號拙齋先生。父兌,以孝聞,事在郡志。
拙齋學於宜興杭生,通五經四子書,泛覽百家,為詩、古時文,然以躬行為務。補學生員,九試於鄉,不得舉。以所學授生徒,終其身。作《愛吾廬記》以自述,其辭曰:“愛吾廬者,拙齋先生讀書處也。破屋數椽,不蔽風日;方庭局武,無佳葩奇卉,可從娛目。有書數千卷,先生晝夜講習其中。有四子一孫,各授一經,日與辨析疑義。使為歌詩文辭,點筆以為樂。役使無童僕,客有至者,則延入,蔬食相對,與之論古聖賢,若晤之幾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為基址,以身體力行為堂奧,以懲忿窒欲為牆垣,以推己及人為門戶,以書策吟詠為園囿。保吾墨,全吾真,處而安焉,入而自得焉,蓋不足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語學者曰:“文詞小伎,於身心何所益,讀聖賢書,如此爾耶?”子志,試禮部,瀕行,命之曰:“行已有恥,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際,慎之!”志兄弟皆恂謹力學,父之教也。著《四書質疑錄》《拙齋集》若干卷,時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慶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拙齋年十三而喪母,即 知守禮。父卒,教育異母少弟,有恩禮。居鄉,長者行甚眾。要其大者論之,故不著。杭生者,名樂,篤行君子也,從學者稱“留閒先生”,目盲廢矣:拙齋事之八 年,及卒,邀其同門,具其行呈於學官,旌其門。拙齋所授徒陽湖張淳、宜興陸典疇,皆以力行稱於鄉里。
論曰:自時文電之學興,而六經四子之書,為科舉羔雁而已,父以是教其子,師以是傳其徒。周公孔子之說,日舉於口,而筆於書,而終身不知其為何物者,眾也。拙齋教人,求之於 心,而勖其子以有恥,古之學者,仃以異是?志為余言,君終身服一言,曰“恕”。然晚年乃曰:“吾嘗謂‘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當思孟子三自反。”然則拙齋得力之淺深,與其勤於學,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譯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號拙齋先生。他的父親叫承兌,因為孝順聞名鄉里,從事編寫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齋在宜興向杭生老師學習,精通五經四書,廣泛地 涉獵諸子百家,寫詩歌、八股文等,並且把親自做事當作自己的追求。補學生員,參加了九次鄉試,都沒有考中。 借所學的知識教授學生,終老一生。作《愛吾廬記》來自我表述,文章的內容是:“愛吾廬是承齋先生讀書的地方。有幾間破舊的房屋,不能遮蔽風雨、太陽;庭院 狹小,沒有奇葩異卉可以娛樂眼睛。有書幾千卷,先生在房 屋中晝夜講習。有四個兒子一個孫子,分別授予一部經書,每天和他們辨析所學文章中的問題。讓他們寫詩歌文辭,以圈點他們的文章為樂趣。沒有童僕使喚,有到 愛吾廬的人,就請進來,用粗陋的飯食招待,相對而坐,與他們談論古今聖賢之人,就像在几案邊會晤一樣。先生用窮究事物的原理獲得知識作為地基,用身體力行 來登堂入室,用懲戒怨恨、遏制欲望為院牆,用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為門戶,用讀寫書策、吟詠詩歌為花園。保全我沒有受到塵俗玷污的本性,處於這個地方就心 情安定,進入這個地方就自得其樂,這些是沒有必要向其他人說的。”他的樂趣就是這樣。他常常對學生說:“文章、詩歌的詞句文法都是小技藝,對身心有何好 處?讀聖賢書,難道就像這樣嗎?”他的兒子承志,進京參加會試。臨行前,承拙齋告訴他:“立身行事要有羞恥之心,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間,要慎重 對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順謹慎、努力學習,這都是他們的父親教的。承拙齋寫有《四書質疑錄》《拙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歲,在嘉慶三年三 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齋十三歲時母親就 去世,那時,他已經知道守孝。父親死後,他教育撫養異母小弟,對小弟恩禮有加。居住在鄉里,忠厚的行為特別多。因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寫下來,所以不寫 這些。杭生,名樂,是品行醇厚的人,跟從他學習的都稱他為“留閒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死後,邀請同門師兄弟,詳細寫出杭生的品 行稟告給學官,褒揚他的門風。承拙齋教育的學生中陽湖的張淳、宜興的陸典疇,都因為盡力做事聞名鄉里。
評論:自從應對科舉考 試的時文興起,六經四書就成為科舉制度中進入仕途的手段。父親用這些教他的兒子,老師用這些教授他的學生。周公、孔子的學說,每天都掛在嘴邊,用筆寫在紙 上,但一輩子不知道所學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齋教育人,讓他們用心去體驗領悟,並勉勵他的兒子要知羞恥,古代的君子,和這些有何區別呢?承志給我說,他 父親一生信奉的一個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齋卻說:“我曾經用‘恕’來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這還不夠啊,還應該思考孟子‘要多 反思自己’的話。”由此,承拙齋學問達到的深淺程度,和在學問上的勤勉以及到老還樂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字詞翻譯
以孝聞。以:因為;聞:聞名
事在郡志。事:事跡
學於宜興杭生。於:在
通五經四子書。通:精通
泛覽百家。泛:廣泛地;覽:閱讀
為詩。為:寫
然以躬行為務。然:然而;以:把;為:作為;務:要務
九試於鄉。試:鄉試
不得舉。舉:任用,選拔
以所學授生徒。以:把;生徒:學生
作《愛吾廬記》以自述。以:來
方庭局武。局武:空間逼仄、狹小
使為歌詩文辭。使:讓
點筆以為樂。點筆:圈畫改訂詩文;以:把;為:作為
則延入。延:領,邀請
以懲忿窒欲為牆垣。懲:克制;忿:憤怒;窒:遏制;欲:欲望;牆垣:圍牆
處而安焉。安:心思安寧
蓋不足為外人道也。足:值得;為:對
常語學者曰。語:告訴,對……說
於身心何所益。益:好處
命之曰。命:告誡
志兄弟皆恂謹力學。恂:恭順;謹:謹慎
作者
張惠言(1761~1802)清代詞人、散文家。原名一鳴,字皋文,一作皋聞,號茗柯,武進(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慶七年六月十二日卒。乾隆五十一年舉人,嘉慶四年進士,官編修。少為詞賦,深於易學,與惠棟、焦循一同被後世稱為“乾嘉易學三大家”。又嘗輯《詞選》,為常州詞派之開山,著有《茗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