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樓(廣東梅州梅縣松口鎮歷史建築)

承德樓(廣東梅州梅縣松口鎮歷史建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承德樓位於廣東梅州梅縣鬆口古鎮大力村,承德樓是愛國華僑梁密庵的故居,它與新中國辛亥革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承德樓得名於梁氏家族“唯德是崇”的祖訓,是梁密庵之父梁映堂於1908年設計建造,它是一座三堂四橫一雜屋連成一體的兩層圍龍屋,占地約10000平方米,歷時十年建成。承德樓雕樑畫棟、色彩鮮明、宏偉壯觀。該建築融合了客家與歐洲地區建築特色,頗為獨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承德樓
  • 地理位置:廣東梅州梅縣鬆口古鎮大力村
  • 占地面積:10000 m
  • 建成時間:1918年
基本簡介,歷史文化,

基本簡介

承德樓
承德樓
梅縣松口鎮大力村“承德樓”是一幢有近百年歷史的三堂四橫的兩層客家圍龍屋,占地近三千平方米,內有48個廳堂、18個天井、108個房間,圍屋禾坪外牆有一口寬闊的風水池塘,蘊含著財源滾滾、興旺發達之意。“承德樓”,是由梁密庵之父親梁映堂先生在巴城(今印尼首都雅加達)發達後回鄉興建的,於1908年動工,1918年建成。“承德樓”大門楹聯:“繼承勿替;道德是崇”,聯語嵌上“承德”樓名,取梁氏裔孫應繼承祖業、尊崇道德之含義。如今的“承德樓”已成為客家建築文化的活教材之一,每年都吸引眾多海內外遊客前往參觀考察。

歷史文化

承德樓
承德樓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富則驕奢,窮則思變,道出了家庭甚至家族發展的規律,而承德樓的屋主人,從梁采臣隻身到南洋創業,到梁映堂梁密庵梁錫佑梁世楨,代代相傳,一直延續家族鼎盛之風,有“五代聯輝”的美譽。
據了解,從承德樓走出的華僑均對新中國革命和家鄉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孫中山當年在東南亞進行革命時,梁密庵積極加入同盟會,並帶頭捐巨資支持革命。同時他還建立了“華僑書報社”作為華人華僑捐資轉寄機制,為孫中山在東南亞進行革命解決了資金問題。
1918年,孫中山到鬆口時,曾親臨“承德樓”與梁密庵歡敘。辛亥革命成功後,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為嘉獎梁密庵的功績,於民國元年三月向梁密庵頒發了“旌義狀”。一直到現在,“旌義狀”掛在中山公園的密庵亭中,以供後人瞻仰。抗日戰爭時期,梁密庵後人將“承德樓”無償提供當地作為校舍,歷時半個多世紀。
梁氏家族事業七代連續興旺。如今,梁密庵的子孫後裔大多數在印尼、台灣、香港等地經商,其中他的兒子梁錫佑是著名僑團領袖,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而梁錫佑之子梁世楨創辦了印尼五大房地產上市公司之一,成為東南亞著名富商。 富裕後的梁密庵後人桑梓情深,時刻關注家鄉的經濟社會建設,尤其關心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展,至2011年,已累計捐資1000多萬元為家鄉興學興教,因此贏得了“承德五世興學”美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