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院

據《九江能仁寺同戒錄》和《德化縣誌》載:能仁寺原名承天院,創建於南朝梁武帝時代(502-527)。唐大曆元年(766),有位白雲法師雲遊至此,見寺院一片瓦礫,就結茅為居,募捐修整了大雄寶殿大勝寶塔,從此香火不斷。宋哲宗元祐六年,增建鐵佛寺。元代以來廢於戰火。明代 能仁寺 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弘治二年(1489)改承天院為能仁寺。明萬曆元年(1573)重建了藏經樓。直至清代,乾隆皇帝又賜給能仁寺《大清三藏經》,同治年間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現存的寺院建築,多為同治九年(1870)所建。

《承天院》——陳舜俞

建昌門外小禪居,竹檻松窗靜有餘。全近江湖添悵望,乍離城市易清虛。人思求友聽啼鳥,僧愛忘筌看得魚。不為山南多勝處,便堪從此駐巾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承天院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陳舜俞
建昌門外小禪居,竹檻松窗靜有餘。全近江湖添悵望,乍離城市易清虛。人思求友聽啼鳥,僧愛忘筌看得魚。不為山南多勝處,便堪從此駐巾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