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家(專門從事評論、評批的人)

批評家(專門從事評論、評批的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批評家指從事評論、評批工作的專家。在社會行業中有不同的分類如文學批評家,時政批評家,時裝批評家,軍事批評家,體育批評家,美學批評家等。“批評家”有時亦稱“評論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批評家
  • 外文名:critic commenter
  • 拼音:pī píng jiā
  • 意思:專門從事評論、評批的人。
  • 代表人物余光中朱大可
  • 詞性名詞
性格特點
法國啟蒙主義大師狄德羅有一句十分精彩的話,他說批評家是在“對過路人噴射毒汁”。毒汁?多么可怕!這個令人恐怖的字眼,會為社會帶來什麼呢?我們想到蜂毒。當肌體發生某種病變,民間偏方會告訴你:如果被蜂蜇,病體將會出現奇特的變化,那百藥難醫的病變會奇蹟般消失。在整個社會的有機組成中,批評家不幸而命定地長著有毒的蜂尾,面對文藝現狀,他們不能不以表面上惡毒的語言發起凌厲的攻勢,以去邪扶正,激濁揚清,這該是批評家的天職。
批評家首先是理想主義者。這不是那種借美妙的辭彙作光環,以虛張聲勢,迷惑眾眼的理想主義。他們是一些骨子裡的理想者,在他們內心深處,永遠燃著一盞照徹前程的燈。那光華美妙的聖景使他們神迷,無論環境如何險惡,人心多么複雜,無論現實的惰性多么強大,他們決不從流俗,也不輕易附合眾議,始終堅守著理想不屈服,並且為那至善至美的境界頑強地戰鬥。
批評家當然有攻擊欲。攻擊欲可謂人類的天性之一,而它在批評家身上體現得特彆強烈。這些深度的理想主義者,由於對完美有著執著地追求,於是必定要小心翼翼,百般呵護理想的聖潔。他們異常敏感,而且喜歡挑剔,總能在一份精美的菜餚中發現些許不如人意處,而對那些粗製濫造的東西,更是不惜餘力,非批得體無完膚不可。
批評家的職業特點,要求他們充滿自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許是個極自卑的人,誠惶誠恐,而一旦進入批評活動,仿佛有魔力附身,立刻會變得聲高八度、氣勢張揚,咄咄逼人。有位詩人曾形容一位批評家臨戰前的瞬間姿態,仿佛一按電鈕,立刻通了電。這種通電狀態,還是批評激情所致。面對數量眾多又時時更迭,積澱深厚且不斷增生的文藝對象,批評家的主體必須擴張,堅信自己所依憑的理論系統,堅持自己的審美理想與社會理想,建構自我牢固的理性框架。否則,就會在龐雜的對象世界面前迷失自我,甚至被對象牽著鼻子走。批評家的自信使他獲得批評活動所必須的穩定,不致左右搖擺,而且能夠立在一定的理性高度去俯察對象;使他能夠超越於世俗的物質或情感眼光,穿透惑人的假象,鞭辟入裡,透析對象。
批評家又是真正具有愛心的人。一個內心冷漠的人,不可能從事批評,而只有外表的熱情,也不可能展開真正的批評,因為這種人的口裡總是裝著頌詩。批評家的愛是一種大愛。愛生活,愛世界,愛他們得以生存的這個星球,和這星球上的一切生物與非生物。當然,更愛他們的批評對家。正是這深沉的愛心,使他們以全部激情投入這個世界。冷傲與漠然是他們的天敵。這些多血質的人對文學藝術作品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面對批評對象,就渾身發熱、激動不已。沒有愛,就沒有恨,愛之愈深,恨之尤甚恨鐵不成鋼的急切,使他們把自己的語言變作一把犀利的匕首,去剔除對象身上的一切污濁醜陋;使他們讓自己的語言如電閃雷鳴,驚醒那些陶醉於醬缸的渾噩中的人。
批評家必須學識淵博。英國文藝批評家約翰·克羅·蘭色姆說過:“文學批評一定要通過學問淵博的人堅持不渝的共同努力發展起來。”但是由於歷史、環境的局限和主觀的欠缺,批評家也許一時難已淵博,於是,他們背起尚未裝滿的行囊就上路了。好在真正的批評家都是好學的,而且那行囊能夠兼收並蓄,他們堅信自己能在浪漫的行程中不斷補充給養。(本段文字原載於1998年05月27日《中華讀書報》,作者:許文郁,標題:《批評家是什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