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扶貧日(扶貧日)

國家扶貧日

扶貧日一般指本詞條

2014年8月1日,國務院決定從2014年起,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具體活動由扶貧辦商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

設立“扶貧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於扶貧開發構成的高度重視,也充分體現了對於貧困地區貧困民眾的格外關心,所以設立“扶貧日”是繼續向貧困宣戰的一個重要的舉措,也是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扶貧日
  • 節日時間:10月17日
  • 流行地區:中國
  • 節日起源:機構設定
  • 節日活動:公益活動
  • 節日意義:消除絕對貧困
  • 設立機構:國務院扶貧辦
  • 設定時間:2014年8月1日
節日起源,設立背景,節日目的,社會意義,成功因素,評選活動,主要活動,發展建設,社會觀點,

節日起源

2014年8月29日,國務院扶貧辦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全國首次“扶貧日”系列活動工作,聽取各地的意見建議。會議指出,《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扶貧日”的批覆》同意自2014年起,將每年的10月17日 設立為“扶貧日”,具體工作由國務院扶貧辦商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會議強調,全國扶貧系統要組織動員各有關方面,按照依法合規、節儉務實、注重實效的原則,精心組織開展全國首次“扶貧日”活動,使之成為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較大影響力和較強公信力的公益活動

設立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有計畫、有組織、大規模地扶貧開發以來,中國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扶貧開發為促進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和社會和諧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全球的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貧困地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貧困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貧困人口多,按照國家的標準,到2013年底還有82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參考國際標準,還有兩億多人。二是貧困程度還比較深,貧困人口不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還面臨著吃水、行路、用電、上學、就醫、貸款等諸多困難。三是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大部分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產生活條件比較差、自然災害多、基礎設施落後的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方的貧困問題是難啃的硬骨頭,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短板,所以必須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齊心協力打一場新的扶貧攻堅戰。

節日目的

設立扶貧日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工作,核心內容是學習身邊榜樣,宣傳凡人善舉,動員廣泛參與,培育良好風尚。

社會意義

設立“扶貧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對貧困地區貧困民眾的格外關心,對於宣傳黨和政府扶貧開發方針政策、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傳統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價值觀、加強扶貧理論政策研究交流,對於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 推進扶貧開發的工作格局,動員全社會力量繼續向貧困宣戰,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成功因素

減貧作為國家重要發展目標,正式列入國家發展規劃
1986年起,中國開始實施有計畫、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設立了扶貧開發專門機構,評定國定貧困縣和省定貧困縣,制定與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扶貧開發方針,並於1994年、2001年、2011年分別制定了扶貧規劃綱要,明確了階段性扶貧開發目標,把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鼓勵和幫助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經濟持續高增長,成為大幅度減少貧困人口的決定性因素
1979年到2011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高達9.9%,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4.6%,為中國減少農村貧困人口創造了必要條件。與經濟成長相伴隨的農村地區“四化”(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農民非農化、農民工城鎮化)是農村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的根本原因。
不斷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
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全面取消農業稅,實行多種農業補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加對貧困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扶貧資金。中國減貧戰略的核心是對貧困人口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提高發展能力、擴大發展機會。
創新中國特色的反貧困機制
自力更生、地方為主、國家支持、社會捐贈、對口支援、市場驅動、國際援助,7個機制組成了政府主導、多元投資、相互補充、激勵相容、廣泛參與的具有中國特色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評選活動

2018年7月1日起,啟動“扶貧日標識(LOGO)有獎徵集評選活動”,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評選扶貧日標識(LOGO)。經國務院扶貧辦批准,此次徵集評選活動由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具體承辦。
本次評選活動分報名投稿、資格審核、作品初評、網路公投、專家複評、終審公示、頒獎儀式七個步驟。報名投稿時間為7月1日至8月15日。
本次徵集評選活動將堅持權威性、導向性、參與性、紀律性的原則,要求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嚴格標準、嚴把關口、充分發揮網路平台即時傳播的優勢和服務功能的作用,既注重與公眾的互動,擴大活動的參與度和輻射面,又注重宣傳推介“扶貧日”,提升“扶貧日”的影響力和關注度。

主要活動

2014年是第一個“扶貧日”,對以後的“扶貧日”活動能夠持續健康發展是很有重要意義的。所以政府將按照依法合規、公開透明、節儉務實、注重效果的原則,精心組織好、開展好2014年的“扶貧日”活動:
一是國務院將召開社會扶貧電視電話會議,總結交流社會扶貧的經驗,表彰社會扶貧的先進個體和先進個人,對進一步推進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進行部署,同時也啟動第一個“扶貧日”的活動;二是召開一個社會扶貧的專門座談會,邀請有關方面的代表參加,來座談參與扶貧事業的體會,同時也共同探討深化社會扶貧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途徑;三是舉辦“10·17”減貧論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七個單位共同發起了2014年舉辦“10·17”扶貧開發與小康社會的減貧論壇;四是組織各種專項活動。因為2014年設立“扶貧日”的準備時間比較緊,所以首先積極發動中央和國家機關、軍隊和武警部隊、大中國小校、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單位和個人,特別是動員能源、旅遊和電子商務等有關行業,讓這些方面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參與相關活動,這些都是扶貧辦會同有關方面在進行組織和籌劃。五是通過各種媒體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宣傳扶貧典型經驗的事跡,也向社會徵集“扶貧日”的標識,遴選出來之後,今後就永久使用。同時,也徵集扶貧公益廣告。各省(區、市)也會開展各種形式的相關活動。

發展建設

“扶貧日”活動一開始就要加強制度建設,來確保它的持續發展,所以要加強監督管理。要從社會資源的募集、資金的使用、管理監督、公開實施效果評估這些方面,作出一些規定和安排。最終就是要確保所募集到的各類資源特別是資金真正用到貧困地區、用到貧困民眾最急需的項目上。

社會觀點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2014年是創新完善社會扶貧機制的重要一年。新舉措以設立國家“扶貧日”為標誌,召開全國社會扶貧電視電話會議對社會扶貧作出全面部署,這是以前沒有過的。會議上表彰社會扶貧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這也是過去這些年沒有過的。
社會扶貧司司長李春光:繼續推進社會扶貧參與機制,真正建立一個全國人民都能參與、都能看到,清晰度很強的圍繞社會扶貧的網路支撐體系,把精準扶貧直接到村、到戶、到人的信息,和社會幫扶的信息直接進行點對點的對接,讓大家更好地做這項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