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歡中學

扶歡中學,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從戰火紛飛的年代一路走來,已有八十餘個春秋。從光族國小立名,先後易名四維國小、英豪中學、扶歡中學,歷盡滄桑,見證了神州大地不屈的騰飛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扶歡中學
  • 始建:1929
  • 曾用名:羅氏光族國小
  • 創建者:羅心如
羅氏光族國小,四維國小,英豪中學,扶歡中學,

羅氏光族國小

扶歡中學●扶歡中學之滄海變遷
一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曾在東溪、綦江、重慶等地任教的羅心如回到家鄉扶歡,目睹了家鄉交通閉塞、人民貧困、教育落後的現狀,萌發了興辦教育、造福桑梓的念頭。他到處遊說紳糧大戶,動員族人拿出祠產辦學,面對諸多的困難和壓力,終於用祠產辦起了“羅氏光族國小”,校址在扶歡鄉場上佛台羅氏宗祠。羅心如擔任第一任校長,初時開辦初小、高小各一班,後逐年擴大。學校收費低廉,族中子弟及家境貧困學生免收學費。光族國小有校歌,歌詞如下:光族!光族!光我中華民族。我們都是小學生,我們努力奔前程,我們要勇敢邁進,擔負起天下的責任。瀛山蒼蒼,綦水洋洋,祝我學校與民族共
久長。
禮堂大門的門額、門枋都是長條細砂石。門額上刻著“光族國小”四字,門枋上刻有對聯,上聯是:“明禮義各廉恥”,下聯是“負責任守紀律”,是曾任光族國小校長羅昭熙題寫的,現在已成為歷史遺蹟,保存在扶歡中學校內。

四維國小

光族國小後期改名為“四維國小”,“四維”從字面上來理解,是古體羅字的分解,從深層次來說還有更深的含意。據宋濂論《廉恥》一文中講,管仲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既張,國乃復興;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可見“四維”是自孔夫子以來的儒家思想核心,也是學校培養人才的宗旨。
光族國小辦出了成績,但學生國小畢業後想升入中學繼續學習仍有困難。羅心如團結族中熱心辦學的羅仁則等人,提出舉辦中學的倡議,經多方努力說服族長與各總祠負責人的支持,召開了中學設立大會,商議拿出五百石出租祠產創辦中學,並議定校名為“羅氏私立四維中學”。經連續三次申請,多方通融,四四年七月,省府指令:“既據陳明各情,姑準籌建初級中學,唯該校名稱與資中私立四維中學雷同,應飭更名。”當年九月,即在四維國小內招生開班行課,羅心如任董事長兼任校長,並擔任英語課教學。十二月校董事會遵令改校名為“綦江縣私立英豪初級中學”,並請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題寫了校名。次年,國小即停止招生,英豪中學取代了四維國小。

英豪中學

“英豪”二字取名緣由有兩個,一是羅家明朝時候一個老祖宗名叫羅英豪,二是自古就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育思想,從這個層面上講,取名英豪中學”就是要為國家培養振興國家的英豪。英豪中學也有校歌,歌詞開頭為“英豪英豪,來自明朝,流澤何其遙……”。由當時的音樂教師夏經梧以北京大學校歌的譜為譜教唱。
英豪中學辦學認真負責,對師資要求甚嚴,多是從綦江、重慶聘請,一般具有大學程度,且有一定教學經驗。如現在重慶南開中學老教師戴危叨,江津的顧一吾,成都黨校的黎群以及當時中共地下黨員朱明菊、趙應南、楊中育等都先後在英豪中學任教。英豪中學對學生要求嚴格。學生人數雖不多,但除配班主任之外,還配有訓育主任、女生管理等。校長經常到教室、宿舍查看,上朝會時給學生講話,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因此,英豪中學絕大多數學生學習都非常刻苦,一開始學習氛圍就很濃厚。
一九四五年下期,英豪中學為迎接當年縣的童子軍檢閱,開學就加強訓練,作充分準備。到綦江參加檢閱的英豪學生,住在南門廟內。檢閱地點是河邊九三廣場。在凜冽的河風下,英豪學生們精神抖擻,表演了佇列行進、疊羅漢、旗語等節目,還出了一期牆報,此次檢閱評比結果,英豪中學獲得了第一名。
英豪中學從開辦起就堅持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的方針。該校僅靠羅氏祠堂祠產維持,財力有限。學校雖辦得不錯,但設備簡陋,校舍有的是土牆或夾壁房子,學生宿舍是借用一個年久失修的碉樓。扶歡是一個貧困山區,為照顧貧窮學生,英豪中學收費低廉,四維國小畢業生前五名免試入學,並免交學費。羅氏子弟及家境十分貧窮的學生,也可免交學費。很多窮人孩子因而得以入中學,被培養成為有知識的人才。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學校發動學生義務勞動,如操場的平整。
英豪中學教師的待遇,吃、住由學校提供。薪水每月稻穀二石,但當時支付學校開支已較困難。1945年下期,羅俊常接任校長,由於學校經費困難,他自己又是羅氏中人,為了支持英豪中學,除自己沒工資外,還賣掉自己多年積蓄購買的金銀首飾支付教師薪金。1946年上期方澤民任校長,由於內戰全面爆發,物價上漲,本來辦學經費就不足,這樣更是雪上加霜。款項不能到位,方澤民只身前往蓋石鄉找校董事會負責人撥款,回校時恰逢河水猛漲,過河時渡船幾經危險幾乎翻沒,方澤民繼後談及此事仍然驚心動魄。
1946年6月,在學校經費困難難以維持之際,羅氏河水林宗祠召開了族人代表大會,改選學校董事會,推選羅振之為董事長。羅振之臨危受命,他決心不負眾望,願在這危難這時把學校辦好,聘請羅開徽任校長。一學期後,學校重組班子,聘請在綦江縣境內辦學享有盛譽的田斗寅任校長(田斗寅曾任綦江中學校長)。受他治學聲譽的影響,當年招生入學的四班,生源除綦江境內的石角、三江、趕水、郭扶、青年之外,還有來自貴州溫水、習水等地,新生達50餘人,人數之多為歷屆之冠。
學校吸取了歷屆經費拮据的教訓,於1946年12月召開了擴大董事會議,拋出了宗祠田租全部交學校董事會管理的議案。方案一出台卻引起了喧然大波,各分祠遺老大為不滿。經過反覆闡明利害關係,申明教育救國之意義,終於通過了議案,緩解了辦學經費不足的矛盾,使英豪中學由初創階段跨入到完善、發展的新里程碑。
1948年解放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激劇變化,革命勢力震撼全國各地,新的思想像春潮般地在英豪中學傳盪。學校在革命形勢的影響和感召下,優先聘請思想進步者執教。數學教師朱明旺,曾在重慶陪都工商學院上學,參加地下黨組織的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的學生運動,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中央日報明令通緝,朱明旺潛回老家郭扶避居,經人介紹到扶歡中學任教。由於特務泄露,朱明旺再次被追捕,羅振之鎮定機智應對追捕人員,朱明旺及其妹妹朱明珏化險為夷。英豪中學支持、保護地下黨員的盛譽不脛而走,地下黨員紛至沓來,先後在英豪中學任教的地下黨員有楊中育、趙應南、龍倫定等同志。他們在教學的同時,向學生宣傳馬列主義、教唱革命歌曲、扭陝北秧歌等,影響極大,使不少學生開始覺醒。
1949年4月,突然接四川省政府檔案,將私立英豪初級中學停辦,校長張家珍遞了辭呈。羅振之利用原來在重慶經商共事的好友,向國民政府反映,受到國民黨元老於佑仁支持。羅振之即任董事長兼校長,八月份又招收新生第六班入學,九月開始照常行課。
1949年11月25日,民眾敲鑼打鼓,縱情歡呼扶歡解放。英豪中學的校園裡升起了五星紅旗,禮堂掛上了毛主席的畫像,英豪中學沐浴在陽光下。12月12日,重慶市軍管會頒布《保障公用事業正常經營的布告》,要求學校師生員工回校複課,羅助民積極回響,擔任校長,組織教師、員工和學生複課。不久國民黨殘餘與當地土匪勾結,襲擊駐扶歡的解放軍和征糧工作隊。土匪將學校女生宿舍(碉樓)作為至高點與解放軍和征糧工作隊負隅頑抗。羅助民不得不把學校遷至三江,歷經兩個多月,終因經費困難而停辦。

扶歡中學

1950年英豪中學更名為扶歡鄉學校,開設國小課程,1958年更名為扶歡公社學校,直至1970年,20年間,校長更替頻繁,第一任校長名叫霍學常,其後婁校長、陳士杰、吳明孝、胡昌文、蔣德先、周國良等先後上任見證了建國初期的辦學艱辛。
1970年更名為扶歡中學,由國小教育轉型中學教育,其時由周國梁擔任校長,統管全扶歡的教育,吳明孝擔任扶歡中學校長,管理扶歡中學教育教學工作,因歷史原因,吳明孝與另一教師胡在民被送到青岩水庫勞動鍛鍊,勞動期間,由周國梁校長對扶歡中學進行管理。75年9月開設高中教育。
1979年9月,扶歡中學更名為綦江縣扶歡中學,上升為縣屬中學,羅太康任第一任校長,陳繼明時任書記。1983年9月,由更名為扶歡鄉中學,不再是縣屬中學,由吳永康主持工作,第二年陳富平任扶歡鄉中學第一任校長,併兼書記。1989年9月,夏英福擔任校長。1994年3月更名為綦江縣扶歡鎮初級中學。1996年9月,副校長王正華主持學校工作,1997年王正華擔任學校校長,併兼書記。2005年9月余鍵擔任學校校長,併兼書記。2008年9月,副校長古愛華主持學校工作,2009年9月古愛華擔任校長,隨後兼任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