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裝文化

在當代,一說到扮裝文化的起源,大部分人會聯想到歐美遊樂園中出現的各種引人發笑的小丑角色,諸如在歐洲仿製古代城堡又融合現代元素的主題公園裡、美國的迪士尼樂園中都能找到這些穿著奇裝異服的表演者手舞足蹈地向觀眾們展示著某些故事裡的情節,逼真、誇張、捧腹、歡笑,這些就是他們所帶給人們的妙趣回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扮裝文化
  • 起源地:歐洲
  • 最早表演者:吉普賽人
  • 京劇扮裝文化:採用精良的刺繡
扮裝文化的起源,京劇扮裝文化,

扮裝文化的起源

追溯時光,歐洲的遊牧民族吉普賽人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批扮裝表演者。每當路經一地,為了生存,他們就通過演出神話傳說、民間逸聞、吟遊彈唱的方式來獲得麵包與水,這其中各種演出用的服裝與道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裝備。
隨著人類現代化的進程先後進入工業化、電氣化的時代,許多原本流傳在歐洲民間的傳說、故事、戲劇也因為建築物的更替、服裝改革而逐漸淡出生活的舞台,為了紀念已經逝去的歷史,每逢在重要的節慶日上,穿著古代歐洲華服、手執上個世紀古董道具的表演者們就會再次出現,這就是歐洲扮裝文化中一個非常特別的事件——“遊行”的由來。
在西方,隨時隨地舉行的化裝舞會、一年一度的萬聖節遊行、新年大遊行和國慶日遊行活動中,我們都能發現濃厚的扮裝文化體現。
如今,各種主題樂園式的大型會所其實也都是“馬戲團、扮裝遊行”這兩個概念組合後的衍生品:過去,人們只能不定期的搭建帳篷進行表演,遊行的隊伍每年也可能只有一次;現在,人們則用永久的建築代替了不固定的帳篷,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加入遊行隊伍中。
無獨有偶,在東方,中國古代的先民也有著歷史悠久的扮裝文化。具有千年傳統的舞龍儀式可以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在古代,舞龍往往有兩種寓意,一種是祈求上蒼降甘露給農田,另一種則是祈求五穀豐登、萬象吉祥的意思。在這個活動中,首先要選出體格健壯,姿態威武的男性青年若干,並讓他們穿上黃、紅色的代表喜慶的服飾(有時為宮廷貴族表演時衣服上甚至銹有花紋),按照事先的編舞他們將組成一支或多支舞龍隊伍表演出各種方陣圖案,並有鼓鑼聲作為伴奏。到了明末清初,由舞龍中又繁衍出了舞獅、鳳舞龍翔的活動,這些都與服飾扮裝有著緊密的聯繫。
除此以外,訴說西藏民間神話英雄的中國藏戲、具有藝術創造性的傳統戲曲、超渡亡魂到極樂淨土的印度佛教中的佛事、祭祀山靈神器的日本神道教廟宇活動,服飾、道具、表演都是這些活動的重要組成元素。
由此,向更久遠的人類歷史文化中追溯,古代部落的祭祀、祭神儀式、宗教儀式、成人冠禮儀式、君主登基時的紀念活動,不難發現,集群體參與性、著重服飾禮儀,並與文化傳統、古代儀式息息相關的扮裝文化自古就有了。

京劇扮裝文化

京劇扮裝之完善的扮裝語言系統:
扮裝用材料:
做服飾用的綢緞、布、線、絨等。
做盔冠用的紙板、顏料、絨球、光珠、布等。
做靴子用的紙板、布、綢緞、線、皮革等。
做髯口用的金屬絲、鬃毛、頭髮等。
畫臉譜用的油彩等。
扮裝造型載體——演員身軀等。十分複雜、豐富的用料品種不一一列出。
扮裝服飾系統和臉譜系統:
採用精良的刺繡、裁剪、縫紉、扎制、貼上、塗繪等工藝手段,嚴格按照經過高水平藝術設計既定的形制,做成具有獨立的工藝美術品之品質的服裝系列、灰帽系列、靴鞋系列、臉譜系列、假形系列、髯口系列、附屬飾物系列等。這些扮裝語言系列,在式樣、色彩、裝飾紋樣、尺寸比例等方面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符合美術造型規則,屬於藝術形態。並呈現著雅正、大氣、和諧的藝術風範。各系列都以特定的規制、按不同行當、不同角色特徵分門別類。
“服裝系列”,既是戲曲表演用的服裝,稱為“劇裝”或“戲衣”更準確。戲衣系列分文扮和武扮。文角扮相稱“文扮”。分用:男女蟒袍、老旦蟒袍、太監蟒袍、男女官衣、男女帔、閨門帔、老旦帔、宮裝、男女褶子、茶衣、老斗衣太監衣、八卦衣、男女大坎肩、富貴衣、水田衣、道姑衣、僧衣、蓑衣、罪衣罪裙……等。武角扮相稱“武扮”,分用:男女靠、改良靠、戰衣戰裙、抱衣抱褲、英雄衣、開氅、箭衣、侉衣……等。盔帽系統:文扮分王帽、紫金冠、素相貂、花相貂、文生巾、方巾、鴨尾巾、方展紗帽、圓展紗帽、尖展紗帽、相紗、文陽、鳳冠、大小過梁……等。武扮有將巾、帥盔、夫子盔、倒纓盔、荷葉盔、八面威、判盔、羅帽、花羅帽、武生巾、金踏蹬、銀踏蹬……等等。與服裝、盔帽配合、起裝飾作用的附屬飾物系列有雉尾、鸞帶、水袖、狐尾、線尾、耳毛、茨菇葉、偏花、偏球、絲絛等等,還分生、淨、旦不同行當的不同式樣。髯口系列分滿、扎、三綹、一字髯、二濤、虬髯、一戳、八字、四喜、八字吊搭……等。靴鞋系列分厚底靴、薄底靴、高方靴、朝方靴、虎頭靴、方口皂鞋、灑鞋、僧鞋、彩鞋、旗鞋、寸子、登雲履……等。旦角頭飾系列分銀錠頭面、水鑽頭面、點翠頭面,步搖、釵頭鳳……等。假髮系列有:古裝頭、旗裝頭、耷拉翅、甩髮、水發、流蘇、發鬏、雙髮髻、蓬頭、鬼發,飛鬢、孩兒發、元寶頭、朝天撅、抓鬏、大頂、片子……等。面部化裝分俊扮、醜扮和花臉。醜扮與花臉有化裝臉譜譜式,假頭、面具幾個品類。臉譜分丑角臉譜和淨行臉譜,是用油彩塗繪在面部的,裝飾與寫意相結合的、點線面彩色圖案,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淨行臉譜分整臉、碎臉、三塊瓦臉、六分臉、歪臉、十字門臉、破臉、水白臉、油白臉、神怪臉、鋼叉臉、僧道臉、太監臉、元寶臉等數個種類。丑角臉譜分為豆腐塊臉、腰子臉、棗核臉等種類。京劇面具有跳財神、跳魁星、跳加官的加官面具,和十八羅漢面具等數種。還有豬八戒、大頭鬼等角色用的套頭。假形種類很豐富,有龍形、虎形、狗形、牛形、孔雀形、鶴形、狐形、驢形、狗形等。此外還有幾種塑造誇張的神怪造型的內襯附屬檔案,如肩把、腰把、佝僂、腆腹、駝背等多種。這種附屬檔案分屬於臉譜系列和假形系列等等。這諸多扮裝語言系列共同構成一整套完整的、極豐富的、規模龐大的京劇扮裝語言大系統。
扮裝方式:使用扮裝語言在演員身上進行裝飾。即是說用戲曲服飾和臉譜裝飾演員身體,來改變演員的自然形貌,塑造所需形象。
扮裝手段:
京劇扮裝是來用穿戴、簪插、扎束、垂掛、塗繪等手段,用戲曲服飾和臉譜把演員裝扮成劇中角色形象。
京劇扮裝之有序的扮裝形式系統
(1)《梅耶荷德談話錄》中寫道:“中國演員是用美術圖形來思維的;對於他來說,一切都可歸之為立方體、線條、空白、圓形;而當他在舞台移步的時候,他頭腦里始終有這些圖形的存在……”。這個見解與梅蘭芳追求京劇表演要“照顧到美的條件”相吻合。此外,和前文提到梅蘭芳與外國學者都認為京劇扮裝造型是有生命的藝術品的觀點聯繫一起來看,京劇表演藝術又是美術化的造型又是美術化的身段,所以,從整體上講,有理由把京劇表演說成具有美術表演,即“美術劇”的傾向。若從美術視角分析京劇扮裝,就可以看出京劇扮裝的語言形態都是以美術語言形式出現的。每一件蟒、靠、盔、冠,每一件髯口、每一件臉譜的造型元素及形象都是按美術造型規則來構造的,都充分展現著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所以說京劇服飾屬於“藝術服飾”一類,與當代流行的“藝術服飾”同屬一種類別。
以大龍蟒為例,雖然源於明代皇帝賞賜臣僚的“蟒衣”,卻做了大幅度的藝術處理。大龍蟒上繡前後身各一條大型的龍紋圖案。造型氣勢磅礴,動勢大,頭部在胸前,龍身盤繞,龍尾在肩部。不同顏色的服料配繡不同顏色的龍紋,精彩工致、美觀,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有豪華氣派,又符合高品官員身分。加上寬大的玉帶,與生活中的“蟒衣”有明顯的區別。“蟒衣”不是美術形態,雖然華貴,卻止於纖巧,不適舞台表演
又如“靠”,以古人鎧甲為原型,進行藝術創造。靠身、靠牌、靠袖、靠旗、下甲、三尖,各部分無一與真鎧甲雷同,卻明顯地呈現著威風八面、堅固而且精美的視覺效果。金彩水浪、鱗片圖案繡滿全身,又給人以華麗的美感,體現著一種絕妙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
(2)再看戲盔的藝術造型結構。以夫子盔為例,以古代王冠形象為基礎,取二龍戲珠形象綴於盔沿正中,附有多個光珠。其上有幾層大小不一的紅絨球。絨球與光珠用彈簧銜接,不斷地顫動。兩側盤龍耳輪掛有紅絲大穗和黃緞飄帶,加盔頂兩側各有盤卷的大龍鬚,也由彈簧為骨、不停地顫動。整體造型莊嚴、豐富、富麗堂皇,很有氣魄。是具有特殊身分的將帥,如關羽、霸王一類角色使用的。是十分成功的藝術造型。其它各種盔冠式樣地都與生活中歷史人物帽子、盔冠造型出入很大,有很多藝術創造因素和藝術審美功能,不一一列舉。
(3)關於旦角頭面,更是在生活用珠翠首飾、金銀釵鳳的形象基礎上藝術創造形象,分為兩種;硬的有點翠、水鑽、銀錠三種材質形式,包括泡子、鬢幅、串聯、六角、八寶福壽字、簪子、鳳釵、面花、太陽光、耳墜子等等。軟的有頭花,是用五彩光緞、綾、絹製成的四季花朵、喜壽字。還有絨花等。用這些五光十色的頭面裝飾在旦角頭部,紅綠爭艷、光芒燦爛,比生活中的女人頭飾要華麗多了。
(4)各種式樣的髯口,還分為黑、白、紅、紫、藍、黲、紅黑、紅白等多種色相,與生活中人的鬍鬚比較,有顯著的差別。有的長髯口在表演中起重要作用,形成一門“髯口功”。不必贅言。
(5)京劇臉譜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品種,具有特別的藝術魅力,早已有許多臉譜研究專家推出了大量的有關科研成果,人們非常熟悉,不需贅言。……
(6)附屬飾物系列對扮裝造型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茨菇葉、面牌、偏花、偏球、耳毛子、水發等等,都對頭部造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們的大小、顏色、形態、材質在視覺效果上都恰到好處,是藝術創造上的神來之筆。李逵全身黑色,右頰帶一朵大紅絹花,十分提神。這種本於民族傳統“造像”的寫意美學的“加法”形式,可追溯到東晉畫家顧愷之畫裴楷像,依其“明悟有識量”之神採風度,採用了在其漂亮的面頰上主觀地加畫了三支毛須,人見此畫像都有“頓覺神明殊勝”之感覺,使裴楷“俊朗”之神明躍然紙上。這是中國古代畫家特有的造像觀。同樣道理,盔冠上加長翎,武扮造型腰中加鸞帶,蟒、褶加水袖等,都對造型起裝飾作用,除了強化視覺美感外,對表演身段也起重要作用,大量的舞做身段都與這些裝飾語言有密切關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如水袖功、翎子功、水發功、踢鸞帶等等,這是扮裝造型獨有的藝術意義,沒有這些裝飾物,京劇表演會大大減色。
通過以上數例,可以說明各種扮裝語言的獨立的美術品質,都是美術形態,又都是美術造型元素。把這些造型語言構成有序的組合,便構成了完整、優美的立體造型——戲曲扮裝造型,它們都是符合美術造型規律的、完美的立體美術作品。
京劇扮裝的組合構成之整體美。
周汝昌先生在《京劇之思》一文中頗有見地地寫道:“京劇的一個重要審美原則是全舞台人物的畫面美,即以全舞台為畫框,場面上的人物活動,包括每人的姿態、位置與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姿態的位置之間的相互綜合的關係之‘全美’。”可見京劇扮裝形象不僅單個的靜態和動態是美的,組合構成的整體關係也是很美的。
以《貴妃醉酒》為例。當高力士向楊貴妃進獻通宵酒,引起貴妃誤解。經高力士解釋,貴妃才收起嗔怒之色,念:“好,如此呈上來!”貴妃邊念邊用扇子做身段。念到“來”字,貴妃微側欠身,從內場座向前傾,左手翻袖上揚,右手拿扇子手心向下撫住桌子外沿亮住。同時高力士跪在桌前右下方,向後做一個矮坐身段,蹺起左腿,面朝外亮住。這是梅蘭芳與路三寶合作的演法。路三寶曾配演高力士,他的這一身段,人人稱絕。兩個角色的亮相動作,一高一矮、一前傾一後仰,形成身段對比,扮裝形象對比、色彩對比、情緒對比等。貴妃的俯身身段形成的曲線動勢,與高力士後仰身段的曲線動勢,呼應、貫氣,在平衡中產生張力,一種沁人心脾的情韻之美,在這組“活雕塑”中體現出來。
京劇表演與扮裝附屬飾物系列的結合
許多例子中都能看到京劇表演與附屬飾物的有機結合,如前文中講的“髯口功”,還有“翎子功”、“水袖功”、“袍帶功”、“耍牙功”、“甩髮功”等等,足以說明京劇藝術中表演藝術與扮裝造型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複合”性藝術,所以說京劇的表演藝術與扮裝造型藝術之間關係是極密切的,在京劇這個“綜合性”藝術中,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