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古事

扮古事

扮古事,五華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華縣民間的傳統節日比較多,一類是以一定地域、某一姓氏為主的慶祝活動,這類節日一般都廣邀親朋參加,並舉辦“扮古事”、演戲等活動,成了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扮古事
  • 分布地區: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 
  • 保護等級:五華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 起源年代明朝 
簡介,習俗起源,習俗流程,準備,過程,習俗藝術,音樂,服裝,舞蹈動作,文化保護,

簡介

扮古事,亦有人稱“扮景”,亦有人稱“飄色”,追溯其歷史,據學術界調研,是從中原由先民遷徙在明朝期間傳入五華縣已有600多年歷史。
“扮古事”活動,主要活動比較活躍的鎮有安流鎮水寨鎮梅林鎮棉洋鎮等地。由於“扮古事”它的奇特表演,一直在民間流傳,並得到人民的喜愛。

習俗起源

關於扮古事的由來,基本上說是祖上傳下來的。扮古事儀式活動往往是以某一姓氏為一個宗族單位進行的。活動的組織者往往是此姓氏宗族中較有威望的長者,而參與者往往是某一姓氏的全部族員。每年的扮古事活動,不光姓氏宗族中所有的人都參與,還會引來眾多參觀者,所以活動場面熱鬧非凡。
扮古事的活動所定的時間往往因姓氏宗族的不同而異。例如,安流鎮陳氏宗族為祭奠陳萬一郎,在農曆正月十九舉行扮古事儀式活動。而同鎮的張氏宗族的扮古事活動則定在了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三日。雖然不同姓氏扮古事活動的時間不同,但是流程大同小異。

習俗流程

準備

五華“扮古事”多以歷史故事人物為造型,如“穆桂英掛帥”、“三英戰呂布”、“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扮古事
扮古事
扮古事前的二十天左右,組織者牽頭成立扮古事活動小組,並進行明確分工,開始張羅活動儀式。首先解決的是經費問題,組織者動員姓氏宗族的成員以戶為單位捐款,捐資多少,每戶自願。同時,分管宴會的,會開始策劃宴會的規模和菜餚品類;分管演出的,開始著手聯繫戲班,約定演出時間;負責道具的,則聯繫租賃單位,準備租借古事架等道具。
首先要製作好“古事”架,“古事”架分主幹和分枝,根據所扮人物之多少和表現姿態而定。用鐵架固定在橋式木架上,兩邊紮上竹槓,以便抬行,一台“古事”,一般扮演者為1至4人左右,並由2至8人抬著巡遊表演,巡遊時鑼鼓喧天,古笛齊鳴,只見古事架上方的“穆桂英”、“孫悟空”(由真人扮演,一般在10歲左右)騰雲駕霧或懸空而坐。
“扮古事”團隊有敲鑼,有的打鼓,有的舞龍,有的舞獅,有的舉著扎在竹竿上的“竹高串”鞭炮,有的高高在上做“古事妹”。“古事妹”多為六至十二歲的女孩,沒有特別的選擇門檻,只要孩子願意就可參加,不能太小是因為太小怕巡遊時睡著了,太大了就少了“古事妹”的俏皮、淘氣、可愛。村民們開起拖拉機、小貨車,點燃鞭炮,進行了梳妝打扮,穿著古裝,一手拿劍,一手搖扇,仙女下凡就開始出遊了。

過程

扮古事過程中,族人要對先祖祭拜,當地人稱為“奉朝”。奉朝的地方因供奉的先祖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以陳氏家族的扮古事為例,朝奉的是法師陳萬一郎,所以稱為“法師宮”。扮古事的前一天,陳氏一部分族人要去奉朝,另一部分族人則進行著遊行活動。遊行的人群拿著香燭火把,沿著先前設計好的路線行進,這也預示著正式的扮古事活動即將到來。扮古事的當天上午八點,陳氏家族的人基本都來到法師宮,先是在覡公(主持人)的主持下,大家祭拜先祖陳萬一郎,祭拜的整個過程大約持續兩個小時,程式較複雜繁瑣,大致程式有擊鼓奏樂、禮生唱、主祭復位等。
大約下午一點左右,遊行開始,第一個環節是接神。接神是一位長者將陳萬一郎的塑像放置到神轎中,在嗩吶、鑼鼓聲中開始第二個環節——游神。游神所走的路線就是前一天晚上族人們持香燭火把遊行的那條路線。當遊行結束時,眾人再將陳萬一郎的塑像送回法師宮,大家做最後的祭拜,然後結束扮古事活動。

習俗藝術

音樂

在扮古事過程中,嗩吶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扮古事開始朝奉的過程中,就會間或加入嗩吶演奏以渲染氣氛。游神前,陳萬一郎的塑像搬運到神轎的過程中也有嗩吶吹奏,且嗩吶的演奏者要跟著搬運塑像的長者,從法師宮走到外面的神轎旁。神轎離開,嗩吶演奏者才可以停止吹奏。嗩吶演奏的樂曲,中速偏快,這也是和當時的朝拜氛圍相適應的。嗩吶的演奏中,常會有調式外音出現。鑼鼓樂隊方面,基本上就是中國傳統節日那種舞龍舞獅的音樂。在游神的過程中,常伴有管樂隊的演奏,這在早些年的時候是沒有的,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加入了管樂隊。管樂隊演奏的基本上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通俗歌曲,如《好漢歌》《最炫民族風》等。可見這些音樂和祭奠的意義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純粹是為了使活動更豐富、更熱鬧,場面更宏大而已。

服裝

在活動中有舞獅隊,著裝就是普通的舞獅隊服裝。管樂隊基本全是紅色的,可能是為了突出活動的氛圍。在游神隊伍的最前面是禮炮車,緊接著是一群身著紅色上衣的族人手持紅色旗幟,旗幟上寫著宗族姓氏,以及所在村莊的名字。緊接著是一群較年輕的女性,她們穿著黃色長裙,手持紅傘,傘頂有黃色布條裝飾,非常漂亮。女士們黃色的長裙和紅色的布傘搭配,協調美觀,是游神隊伍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游神隊伍中,有一輛車拉著一個三尺多的立方形木架,被稱作古事架。在古事架上,站著兩個五六歲的兒童,一男一女,都被稱為古事妹。古事妹的著裝基本上是古裝的打扮,他(她)們有時穿戰袍,有時穿龍袍等。而具體穿什麼,則由當年所扮演的主題決定。

舞蹈動作

古事活動中的演出往往會加入一些舞蹈動作。例如,舞獅隊的舞獅動作和客家的獅舞基本相似,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扮古事活動還會請一些演出團體在法師宮外搭台演出,有時也會有一些祭祀性的舞蹈動作,以表對先祖的祭奠。管樂隊隨著音樂行進中,有時也會走出具有舞蹈性的步伐等。

文化保護

已列入五華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