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角羚,是生活在的一種大型食草動物。它的,隨分布地區的不同,從北向南呈白色或淡金黃色、灰褐色、棕褐色和黑褐色。體形如牛,粗壯敦實,體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扭角羚
- 別稱:牛羚或羚牛
- 界:植物界
- 目:偶蹄目
- 科:牛科
- 屬:牛羚屬
- 分布區域:亞高山森林中
- 特徵:體毛厚而長,具有光澤
- 天敵:豺、熊、豹
種群分布,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
羚牛產於我國西南、西北及不丹、印度、緬甸等地,由於產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漸變淺。我國境內的羚牛,全身白色,稱為“牡羊”,老年個體呈金黃色,稱為“金毛扭角羚”。
羚牛分為4個亞種:高黎貢羚牛亞種(Bt taxicolor)、不丹羚牛亞種(Bt whitei),四川羚牛亞種(Bt tibetana)和秦嶺羚牛亞種(Bt bedfordi)。其中四川亞種和秦嶺亞種是中國的特有亞種。秦嶺亞種是四個亞種中最漂亮的亞種。秦嶺亞種主要分布在秦嶺西段,主產縣有周至縣,一般產縣有太白、寧陝、洋縣、佛坪和柞水等5縣,寧強、鳳縣、略陽、留壩、勉縣、城固、鎮安、戶縣、眉縣、藍田、長安等11個縣亦有分布,總計有17個縣有分布。
生活環境
扭角羚主要棲息在海拔高度為2000—4000米之間的針葉林和高山草甸帶,當冬季食物缺乏時,則向低山地帶遷移。它過著群居的生活,少則三五隻,多達幾十隻,甚至上百隻。單獨的扭角羚多為成年雄性,無一定的活動路線,一年四季在山上遊蕩,警惕性比群居的扭角羚還要高,發現危險就逃之夭夭。扭角羚的群體社會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儼然如同一個和睦的大家庭,它們睡覺時多圍成一個大圓圈,頭向外,尾朝內,成體在外,幼仔居中。在行進時,就像一支紀律嚴明的部隊,前面有雄壯的“頭羚”率領,後面有其他雄性緊隨,護衛著老年個體、亞成體和貼在雌性身邊的幼仔。它們在山地林中行進的速度很快,還具有很強的攀履岩壁的本領,坡度為70—80度的險峻裸岩上都能見到它們的足跡。扭角羚群體上下山坡時也很有特點,被人們稱之為“上山一條線,下山一盤散”,這樣可以避免踏絆岩石翻滾,砸傷同伴。和許多食草動物一樣,扭角羚也有嗜鹽的習性,而且大多定時定點到含鹽鹼的水塘邊飲水。它們在山間吃草或休息時,通常要有幾隻“哨兵”在站在高處向四周眺望,其他成員則安然地或臥塘睡覺,或互相蹭癢,翻滾追逐,舔吃青草,幼仔則依偎在雌性的身邊。扭角羚的食物包括松花竹、空洞菜、石莢菜、冷杉樹皮等40多種植物。取食的時候,對於較高的植物,就用頭頸將其拱彎,再用前後肢壓住採食。對於粗大的喬木,則用前肢搭在樹幹上取食。此外,還常用角磨擦樹幹,使樹皮鬆弛或脫落,然後用牙刮齧取食。扭角羚的嗅覺和聽覺都很靈敏,一旦“哨兵”發現天敵出現,立即發出“波羅,波羅”的警叫聲,扭角羚群體立即停止覓食,警惕地注視著周圍或空中,或沿山坡逃走。扭角羚的活動極有規律,在四川人們稱它“七上八下九歸塘,十冬臘月梁嘴上。”,反映了它們隨氣候變化和植物的生長規律作垂直性的遷移,並在夏季常常舔食池塘處的天然鹽鹼等習性。
生活習性
羚牛喜歡群居,常十多隻一起活動,多至二、三十隻,甚至多達百隻以上的大群,每群都由一隻成年雄牛率領,牛群移動時,由強壯個體領頭和壓陣,其他成員在中間一個挨著一個地隨後跟著順小道行走。牛群平時活動時,一般有一隻強壯者屹立高處瞭望放哨,如遇敵害,頭牛會率領牛群沖向前去,勢不可擋,直至脫離險境。它們所食植物種類多達百種,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營養,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藥,有止瀉驅蟲的功能,能抵禦疾病,它還喜愛舐食岩鹽、硝鹽或喝鹽水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林中含鹽較多的地方,常是牛群的集聚點。
羚牛有勇無謀,很易上當而掉入陷阱被捕,現已面臨滅絕。為了保護這一珍貴動物,在有羚牛分布的地區,已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為保護和開發利用這一珍貴動物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羚牛集群性強,每群約20—30頭,也有50頭左右的群體,冬季還會出現數量更多的集群。它們的天敵是豺。7—8月發情交配,次年3—4月產仔。羚牛行進時的隊伍非常有紀律,健壯的公牛分別走在隊伍的前面和後面,隊伍的中間是母牛和幼牛。群牛不會主動攻擊人,危險性要低很多。 但獨牛的性情跟生活在群體中的羚牛則大不一樣。夏天一般是羚牛的發情期,為了爭奪配偶,羚牛群中的公牛會展開決鬥,通過“暴力手段”確定等級序位,失敗者往往會“憤”而離群出走,成為獨牛。一些羚牛由於從群體中走散,而不得不獨自“流浪”。這些看似憂鬱的“獨行客”,往往性情暴躁,極易傷人。 所以,在遇到獨來獨往的羚牛時,要特別小心,及時避讓,以防遇到危險。 碰到羚牛時,不能驚慌失措、四處逃竄,可以立刻爬上高處,或者就地臥倒一動不動,羚牛就不會傷害到人。
種群現狀
羚牛生性憨厚,不設防備,很容易被人類捕殺或掉入人們誘捕它們的陷井,加之生態環境的惡化。目前,羚牛正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我國已經把羚牛列入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把它列為世界瀕危保護動物,載入特別保護的“紅皮書”。我國已經建立了兩個羚牛的自然保護區,由於保護措施落實,目前羚牛的數量不斷上升,目前有約1300頭金毛羚牛棲息在中國的西部。
是扭角羚的主要天敵。我國動物學工作者在野外考察時,曾發現豺仗自己體小靈巧,奔跑快速,結成小群聯合圍攻扭角羚的情景。它們在攻擊時,先挖掉扭角羚的眼睛,然後躍竄到它的背部,從肛門抓食內臟。
扭角羚之所以被人們稱為極為難得的珍貴動物,主要是因為數量稀少,並且這種動物體重有幾百公斤,且性情凶暴,易反擊人,所以很難捕獲。即使捉到,幾乎也無法從崎嶇偏僻的山區運出來。至於人工飼養的扭角羚,據統計,除中國動物園外,全世界只有3家動物園展出,總共也只有5頭,而且都是喜馬拉雅亞種扭角羚。四川亞種、秦嶺亞種和不丹亞種等3種扭角羚,國外動物園至今沒有展出過。故扭角羚為目前國際上公認最稀有的動物之一。
為了保護扭角羚這種珍貴的動物及物種資源,我國政府採取了積極的保護措施,除在有扭角羚分布的地區建立了多個綜合性的自然保護區外,於1980年10月又在陝西省秦嶺東段柞水縣境內建立了以保護扭角羚為主的“扭角羚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