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雷翁慘案1是指1911年 5月13日,墨西哥反政府武裝在弗蘭西斯科·馬德羅(Franciso Madero﹐1873~1913)的領導下,向墨西哥北部城市托雷翁發起進攻。破城後大肆屠殺和洗劫那裡的中國商戶。在10多個小時之間,300多名華人當場被殺死,造成震驚世界的流血慘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雷翁慘案
- 時間:1911年 5月13日
- 元兇:弗蘭西斯科·馬德羅
- 結果:300多名華人當場被殺死
介紹,華人移民,移民風潮,商業成就,排華慘案,起因,大屠殺,抗議,道歉和賠償,
介紹
1911年5月13日,墨西哥反政府武裝在弗蘭西斯科·馬德羅(Franciso Madero﹐1873~1913)的領導下,向墨西哥北部城市托雷翁發起進攻。當時統治墨西哥的是波菲里奧·迪亞斯總統。托雷翁城是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鐵路交通樞紐城市,占領這個城市是馬德羅軍占領整個墨西哥北部地區的關鍵所在。效忠迪亞斯總統的聯邦政府軍在兩天之後放棄抵抗,撤出托雷翁城,馬德羅的軍隊隨之開了進來。隨著叛軍進城的是一群暴民,他們像蝗蟲一樣突然出現在托雷翁城內的繁華商業區,大肆屠殺和洗劫那裡的中國商戶。在10多個小時之間,300多名華人當場被殺死,造成震驚世界的流血慘案。
華人移民
移民風潮
最早進入墨西哥的華人,是在西班牙殖民者的馬尼拉大帆船上執役的中國船員。在西班牙殖民時期,這艘海船定期往返於菲律賓馬尼拉和墨西哥海港阿卡普爾科之間的貿易航線上。17世紀前,很少有華人定居墨西哥;17世紀後,在墨西哥首府墨西哥城才出現屈指可數的幾個銀匠和剃頭匠。19世紀初,旅居墨西哥的華人還很少,但在19世紀後期的20多年內,由於迪亞斯總統實行鼓勵外國投資和移民墾殖政策,並於1899年和中國滿清政府簽署了友好通商條約,於是更多的華人湧入墨西哥。
到1910年,旅居墨西哥的華人已達13200多人,最高峰時達27800多人,大部分定居在墨西哥北部諸省,包括托雷翁城。
商業成就
旅居托雷翁城的華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商業成就。慘案發生之前,托雷翁城約有華人600餘人,他們和平守法,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取衣食並積累著財富。他們不僅經營著餐館、旅店、洗衣房、雜貨店,還擁有一家資金雄厚的華資銀行,並在托雷翁城內修建了一條有軌電車線路。他們還經營著大規模的蔬菜種植園,乃至當地蔬菜市場的批發和零售基本上為華人所壟斷。在托雷翁城附近的棉花種植園裡,華人同樣辛勤地勞作著。可以說,對於托雷翁城的興起和發展,華人作出了極大貢獻。
排華慘案
起因
托雷翁城華人的勤奮和財富引起了當地墨西哥人的嫉恨和不滿。1911年5月5日,一位名叫赫蘇斯·弗朗里斯的墨西哥人,在鄰近托雷翁的城市戈麥斯帕拉西奧發表街頭演講,指責華人不僅搶了墨西哥人的飯碗,還在贏取當地婦女的感情方面都是危險的競爭者。他還指控說,這些外國人,在托雷翁發了財,便囤積金錢,然後寄回中國。他更不遺餘力地攻擊華人在日用百貨、蔬菜種植和銷售等行業的壟斷地位,號召墨西哥人驅逐華人。可以說,弗朗里斯的反華演講,為此後不久發生在托雷翁城內的大屠殺慘案做了輿論上的準備。
在弗朗里斯發表煽動性演講之後不到兩周,弗蘭西斯科·馬德羅領導的反政府武裝就出現在托雷翁城近郊。5月13日星期六凌晨,4500名叛軍四面包圍了托雷翁城,和人數只有800名的聯邦守軍展開激戰。戰鬥持續到星期日晚上,聯邦軍寡不敵眾,決定撤退。15日星期一凌晨2~4點間,聯邦軍趁夜撤離托雷翁城。6點時,叛軍開進這坐無人守備的城市。
大屠殺
隨著叛軍湧入托雷翁城的暴民們約有4000餘人,大都來自托雷翁城和近郊地區。從一開始,暴民和叛軍就把怒火發泄在中國人身上。他們湧入華人商鋪集中的商業區,大肆洗劫和破壞商鋪,在大街上到處追殺中國人,搶他們身上值錢的東西,剝走死者身上的衣服之後還殘害屍體。
當肆意搶奪的暴民和亂兵湧入華墨銀行時,大屠殺達到高潮。暴民們首先衝進大廳,殺死好幾位銀行雇員。他們用墨西哥大鐮刀在受害者的屍體上亂砍亂剁,還把砍下的頭顱和四肢拋到大街上。與此同時,一小隊墨西哥騎兵開到托雷翁城郊,把那裡的中國菜農驅趕到附近的一個屠宰場,當場集體槍殺,之後還把他們的屍體踐踏在馬蹄之下。大屠殺從凌晨6時一直持續到下午4時,直到叛軍首領下令禁止屠殺為止。
在墨西哥暴民和叛軍的打劫下,在墨西哥投資經商的美國人、德國人、西班牙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但和中國人所遭受的大屠殺和野蠻洗劫相比,則顯得微乎其微。據稱,在這場暴亂中,303名華人喪生,財產蒙受重大損失。康有為保皇黨旗下的華墨銀行首當其中,遭到重創。此外,托雷翁城內一個華人活動中心、40家日用百貨市場、4家洗衣房、5家餐館、10個菜攤、23個食品攤,及數個菜園都悉數遭到破壞。死者中還包括5名日本人,他們是因被誤認為中國人而慘遭毒手的。
抗議
訊息傳出後,清政府下令海圻艦從美國前往墨西哥、古巴等地,既是“宣慰僑胞”的策略,也是一種施加壓力的姿態。
由於海圻艦的舉動,更由於當時多國對墨西哥施加的強烈政治壓力(值得指出的是在屠殺發生後美國領事館立刻成立了救濟委員會,賑濟當地包括華人在內的難民),墨西哥向清政府示軟。
清政府聘用了一個在墨西哥開業的美國律師利伯·威爾夫利(Lebbeus Wilfley)前往調查屠殺事件。該人是由美國國務院拉美事務司推薦。6月中,威爾夫利派出他的合作者阿瑟·巴塞特(Arthur Bassett)前往當地進行調查。巴塞特在聽取墨西哥人和華人證人的證言之後,在7月13日將報告發給清政府駐墨西哥公使張蔭堂。張蔭堂遞交給墨西哥的國書否認了華人向反政府軍士兵開槍的指控。他引用了一個在5月12日由華人工商社團發出的通報來說明華人的和平和溫順。在該通告裡社團勸告成員們在遭受反政府軍士兵劫掠的時候不要抵抗。巴塞特還提到了1910年T城和1911年5月初在異地的反華言論示威這些不加遮掩的公開種族歧視言行。此外,他還補充道,政府軍是由於彈藥不足而撤離的,因此沒有什麼可能性向華人提供彈藥,此外並沒有其他證人證明華人曾進行抵抗。巴塞特總結道:對華人的屠殺毫無理據,是純粹的惡意和種族仇恨。
道歉和賠償
1911年6月,清政府向墨西哥當局提出賠償方案,每位華人死者賠償10萬比索或者一次性支付3000萬比索。這個要求多少有點獅子大開口,《紐約時報》也對這個數目表示驚奇(這個報導至今還能在網上查到),因為3000萬比索相當於當時墨西哥1年的國家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按人頭賠償就是1680萬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一年海軍軍費的一成。由於既沒有得到美國以武力為其背書的允諾,又陷於國內革命的麻煩中,因此清政府的索賠額從3000萬比索下降到了600萬比索。然而中國政府並未放棄替在墨西哥的華人出氣的要求,並且堅持對屠殺的兇手進行懲罰。此後,當地設立的軍事法庭拘捕了35個涉嫌參與屠殺的士兵。
此時,海圻艦也早已啟程回國,具有歷史意義的是,其出發時飄揚的是清王朝的龍旗,而回來的時候已經變成了民國政府的五色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