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中國枸杞之鄉”——博州精河縣的托里鄉。說到精河的枸杞,大家早有耳
聞,但是
精河縣所產的枸杞中,質量最好、種植規模最大的要數托里鄉。托里鄉種植枸杞的歷史可追溯到1964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托里鄉的枸杞產業已經成為支柱產業,也是托里鄉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主要支撐點。從1964年開始,我們就引進了枸杞,到了80年代初開始大規模種植,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培育了自己的新品種。托里鄉的耕地面積是7.5萬畝,僅
枸杞種植就有3.8萬畝,枸杞的種植占了近一半。種植枸杞讓廣大的農民朋友也嘗到了甜頭,比起其它的農作物,枸杞的利潤最大。
為確保種植戶利益得到有效保護,徹底實現由鬆散型銷售向集約型銷售的轉變。1999年,托里鄉投資578萬元新建了一座全國最大的枸杞交易批發市場。年加工倉儲枸杞在5000噸以上,年交易枸杞在8700噸左右,年交易額在1.04億元。
為切實壯大枸杞產業,增加枸杞種植的技術含量,托里鄉成立專門辦公室,抽調科技特派員,即使發布有關枸杞種植方面的政策、信息。托里鄉採取內引外聯的辦法,積極吸引外資,鼓勵民間籌資,不斷吸引社會資金,採取農民投資投勞等方式加大對枸杞產業的投入,同時,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加大對基地建設、制乾包裝、
市場行銷、加工轉化和枸杞種植貸款等方面的資金支持。有了好的政策支持,農民朋友們的積極性更高了。托里鄉按照“鄉有示範區,村有示範園,戶有示範田”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強化了示範帶頭作用,不斷擴大枸杞種植面積。
托里鄉的枸杞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1999年,全鄉統一了外銷枸杞品牌和包裝,制定實施了枸杞質量標準,枸杞交易方式走上依法管理的軌道。2001年9月,托里鄉被批准成為國家級枸杞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無公害枸杞栽培技術規程》被有關部門批准成為地方農業標準。
到2008年,托里鄉的枸杞業也走上和精深加工的路子,成功研製出了枸杞果醬、枸杞茶葉、枸杞保健酒等產品,成為博州精河枸杞產業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教育與文化
1993年,托里鄉有3個教學點、26個教學班,學生554名,教職工62名。有298平方米的衛生院l所、14l平方米的農牧民文化技術培訓學校l所,辦各類培訓班5期,培訓學員153名。土地所、農機站、廣播站、獸醫站也相應健全。
托里鄉青基會希望國小和大鎮宏海國小希望網校、圖書室相續竣工、落成,為我縣希望工程工作又增添一項新內容。精河縣托里鄉青基會希望國小主要依靠自治區青基會資金實施了改擴建工程,新建148平方米的電腦室、實驗室、儀器室等,維修教室10間,總投資22.5萬元,它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通過努力爭取,今年大鎮宏海希望國小被自治區青基會命名為“標桿希望國小”,獲得價值3萬元的希望網校和2萬元的希望圖書室配置,進一步豐富了學校的教育資源。
產業發展
托里鄉近年來通過不斷的摸索與創新,逐漸做大做強了枸杞產業,使枸杞產業逐漸
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帶動地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壯大枸杞產業鏈,以擴大種植,更新品種,打造品牌為基礎,加快枸杞產業化的進程,在枸杞產品開發上形成系列化,逐步形成了以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市場。現已開發出
枸杞酒、枸杞濃縮汁、枸杞葉茶、枸杞花粉蜜、枸杞精、二晶膠囊等產品。1999年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枸杞交易市場,2002年又建成了枸杞信息中心,創建了全州首家鄉級網站-中華枸杞網。建成了年出枸杞幼苗300萬株的萬畝枸杞苗木繁育基地,並有了自己的枸杞品牌--“精杞1號”。托里鄉的枸杞品質好、產業規模大、效益高,1998年被
國家農業部命名為“枸杞之鄉”。
棉花作為另一重要產業,在托里鄉也得到迅猛發展。由於該鄉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光照充足,夏季乾旱少雨,蒸發量大,熱量豐富,日溫差大,非常適合棉花生長。當地的棉花以棉絨長、潔白度高、彈性強等特點聞名全國,現已成為重要的優質棉出口基地。
托里鄉依託地緣優勢,積極招商引資,加快工業化進程。歷年工業總產值年均達4000萬元;全鄉境內有多處旅遊景點,旅遊業收入超過4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