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龍船是廣東台山市廣海鎮傳統的地方歲時節令活動,祈禱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百業興旺。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打龍船 在廣海地區,歷史上每逢端午節拂曉時侯,各個村莊或寺廟的“打龍船”隊便分頭開展活動。在農村,先賀村閘(村門),然後逐家逐戶去賀家園。在圩鎮,逐家商戶去賀興隆。“打龍船”隊的編制不等,一般包括一名旗手,一名龍船手,一兩名歌手,六名鑼手。旗手負責舉著寫上隊名的長方形旗幟,龍船手負責肩托條約1.5米長的小木龍,歌手負責高唱龍船歌,鑼手(歌手也手持銅鑼)負責敲鑼。其中兩人還肩挎長布條袋,用來裝賞物或賞錢。整個組合是每當歌手唱一句龍船歌,鑼手便敲響一次鑼,每四句為一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龍船
- 本質:傳統的歲時節令活動
- 目的:祈禱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 地區:廣海地區
歷史傳說,表現形式,主要影響,
歷史傳說
這與南宋“胡妃之禍”有關。傳說宋朝宋寧宗時,胡妃得罪了皇帝,逃出京城臨安,跟隨商人黃貯萬回到廣東南雄珠璣巷生活。後來泄露風聲,胡妃暴露了身份,皇帝派人探查,黃貯萬慌忙逃命,遺棄胡妃,致使胡妃喪命。珠璣巷人也恐怕株連被殺,於是南逃。途中,恰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為求得一些路費或食物,一些人便托著木雕龍船,畫些歷史故事紙牌畫,敲鑼賣唱,這些人散落在廣東各地。其中一批人逃到廣海海邊,以為無路可走了,就安頓下來。
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每年端午節,廣海人就托著龍船,敲鑼唱歌,以“打龍船”的方式上門到店賀節。戶主、店主當然要回送禮物,以前多是粽子,現今多是送個紅包。
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每年端午節,廣海人就托著龍船,敲鑼唱歌,以“打龍船”的方式上門到店賀節。戶主、店主當然要回送禮物,以前多是粽子,現今多是送個紅包。
表現形式
“打龍船”隊成員服裝沒有統一規範,只圖光鮮新穎,頭戴插上小繡球等裝飾物的草帽,耳邊下垂兩根彩帶。龍船歌為七字句,每四句為—段。傳統內容多為祈福字句,也可即興頌揚事物,近幾年出現歌唱新人新事新風貌。因為是無伴奏式的演唱,歌手可以無拘無束選擇歌詞,主要是獨唱,有時也對唱。“打龍船”的一隊人敲著鑼,由鄉村到城鎮,穿街過巷,來到門前,先敲一遍鑼,然後唱龍舟歌,有一人唱,也有一人領唱,一隊人齊唱。一般是敲一遍,唱一句,頗為動聽。歌詞內容有祝福的,也有唱人物故事的,唱名勝風光的,曲調是民間小調。他們根據對象唱不同的歌。如上一般住家祝福的,就唱:龍船來到貴家中,祝賀你家人壽康,勤力勞動財路廣,倉滿包漲福滿堂。來到商鋪門前,就唱:龍船來賀你店鋪,賀過你鋪人興旺,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主要影響
廣海打龍船這—民俗活動不斷傳承和發展,並經常參加省市的有關活動,參加台山市第七、八屆藝術節專場演出獲一等獎,參加全省首屆民間藝術匯演獲銅獎,深受民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