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過長江去——王建青將軍戰場日記》是開國少將王建青將軍在戰爭年代撰寫的日記。本書的主體內容是現存的王建青將軍的兩本日記。第一本日記,王建青將軍在扉頁上題為“陣營生活”,時間為1948年4月至1949年12月。第二本日記,封面印有“民主日記”,時間為1950年1月至1952年10月。本書除穿插幾十幅歷史照片之外,還特別製作了幾幅作戰地圖,對於廣大讀者,尤其是軍事研究者、愛好者而言,是感受戰火硝煙最為簡潔、有力的紙質作品,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本書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作序。
基本介紹
- 書名:打過長江去—王建青將軍戰場日記
- 出版社:7-5475-,4_7-5475-
- 頁數:311頁
- 開本:32
- 作者:王建青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打過長江去(王建青將軍戰場日記)》是開國少將王建青將軍在戰爭年代撰寫的日記。日記涉及的內容頗為廣泛,從對當時敵我雙方的戰略態勢的分析預測,到戰役戰鬥的展開實施;從我黨我軍基層建設的歷史沿革,到我軍政治、軍事、紀律的基本實踐;從我軍官兵的英勇奮鬥,到將軍個人的內心世界,日記中都有記載。期望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那段真實的歷史,並有所收穫。
圖書目錄
序(遲浩田)
前言(王洪全)
轉戰中原(1948年4月22日至11月6日)
血戰淮海(1948年11月12日至1949年3月13日)
跨過長江(1949年3月18日至10月7日)
壯志凌雲(1950年1月1日至11月17日)
守衛家園(1950年11月25日至1952年10月1日)
永不回頭——獻給父親王建青(王洪全執筆)
前言(王洪全)
轉戰中原(1948年4月22日至11月6日)
血戰淮海(1948年11月12日至1949年3月13日)
跨過長江(1949年3月18日至10月7日)
壯志凌雲(1950年1月1日至11月17日)
守衛家園(1950年11月25日至1952年10月1日)
永不回頭——獻給父親王建青(王洪全執筆)
文摘
4月22日 許田
今天陝北廣播,我收復延安。
蔣匪去春占了延安一座空城,大吹牛皮,把延安吹成不得了的要地,好似他占了該城就是勝利的關鍵一樣。但該城是我們有計畫退出的。我們撤出是為了更機動地殲滅蔣胡匪。胡宗南占領一年多,已吃到了苦處,知道延安不是糖果,而是炸彈。他這一年多當中,自己保守了多少年的“勁旅”有的被殲滅、有的被擊潰、有的被削弱,胡匪軍再不是一年前的那樣威風凜凜,以為是天下無敵手了。現退出延安,是因四面楚歌,處於悲哀之境,時刻都有被殲的可能,尤其蟠龍戰役後,延安變成了囚籠,所以他再顧不得所謂占領延安的意義了,是逃命要緊了。但這算蔣胡匪的聰明,如不從延安逃命,延安守匪,不久的日子,就要葬身於延安的。
蔣胡匪逃出延安,影響是很大的,無論他們會怎樣解釋,怕三歲之兒也明白的。蔣介石現在不但不能進攻,而是過上防不及防的日子了。尤其是在他美國乾爸爸幫他23天經濟,又加開偽“國大”的時候,而逃出延安,此真乃好時機。他美國老子要生氣了,參加“國大”的徒子徒孫,又會在“國大”會議鬧起來了,但不知蔣賊作何解答,且看中央社下回分解。
★ ★ ★ ★
土地政策之偏向,主要是不講策略。不管地區如何,環境如何,都來了,個“平”字。但中央平分土地之政策是正確的,我地區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以地區情況,來決定土地改革中策略之運用;以少樹立敵人,多團結朋友而達到平分之目的。
我執行上教條,所以未看地區與情況,因此違犯中農利益,地主逃亡者甚多,增加了貧僱農的慮顧[顧慮],就是把貧僱農孤立起來了。除因教條而致,再就是經過整黨運動,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地區思想而搞“左”的,這實際還是個人主義及小資產階級的左右搖擺,你說我右,我就來個“左”,沒有以民眾之利益及黨的利益為前提,這也是說明立場的不穩定。
這次地委會研究,我分區分三種地區來進行土改,如以三種地區之不同,而運用不同之策略進行土改,會順利的,我分區會立於不敗之地。但因我區幹部質量差,雖明確規定不同之策略,怕又會出新的偏向。
在對敵鬥爭方面,軍事打擊可謂積極,但與政治結合是忽視的,只是軍事打,未有政治瓦解爭取;同時對俘虜政策方面,注意了鎮壓,忽視了爭取。當然,鎮壓也起了很大作用,但另方面鞏固了敵人。地委會上已經研究了對敵鬥爭問題,不只是軍事的,要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向土頑展開總力戰。如下邊能正確執行的話,對土頑的鬥爭才會達到逐漸殲滅之的目的。同時要認識到殲滅土頑是長期的鬥爭,卞、鄭敵人不殲滅,土頑不會徹底肅清的。
4月23日 許田
調西華縣大隊_連補充71團,前楊來傳提意見緩調,怕影響堅持該縣鬥爭,今晚理副大隊長親來談此事。
但為整個五分區考慮,應堅持,決心不變,仍調該連,並給理作解釋,說明調該連之意義,並指示該大隊今後發展調整等工作——每區動員二三十位民兵升入區中隊,將現有區隊編為一個連,升入大隊。
為遷就新兵,過麥時區隊可放幾天假回家收麥,縣大隊也可個別準假(家中沒勞動力者)。
關於政策問題,對土頑政策、對逃亡地主政策,將地委開會討論之精神傳達了下去。 該大隊一連升級問題,不但寫信請示,又來當面請示。當然抽調一個連該大隊會受到影響,尤其在二連受到損失後。可是,這些同志基本上未看到整體問題,只看到小的單位;未看到分區主力削弱的危險,只看到自己少個連的困難。由於對分區的命令執行上的猶豫,而誤了時間,不能趁此休整時很快補充上。時間遲延就是很大的損失。
P5-7
今天陝北廣播,我收復延安。
蔣匪去春占了延安一座空城,大吹牛皮,把延安吹成不得了的要地,好似他占了該城就是勝利的關鍵一樣。但該城是我們有計畫退出的。我們撤出是為了更機動地殲滅蔣胡匪。胡宗南占領一年多,已吃到了苦處,知道延安不是糖果,而是炸彈。他這一年多當中,自己保守了多少年的“勁旅”有的被殲滅、有的被擊潰、有的被削弱,胡匪軍再不是一年前的那樣威風凜凜,以為是天下無敵手了。現退出延安,是因四面楚歌,處於悲哀之境,時刻都有被殲的可能,尤其蟠龍戰役後,延安變成了囚籠,所以他再顧不得所謂占領延安的意義了,是逃命要緊了。但這算蔣胡匪的聰明,如不從延安逃命,延安守匪,不久的日子,就要葬身於延安的。
蔣胡匪逃出延安,影響是很大的,無論他們會怎樣解釋,怕三歲之兒也明白的。蔣介石現在不但不能進攻,而是過上防不及防的日子了。尤其是在他美國乾爸爸幫他23天經濟,又加開偽“國大”的時候,而逃出延安,此真乃好時機。他美國老子要生氣了,參加“國大”的徒子徒孫,又會在“國大”會議鬧起來了,但不知蔣賊作何解答,且看中央社下回分解。
★ ★ ★ ★
土地政策之偏向,主要是不講策略。不管地區如何,環境如何,都來了,個“平”字。但中央平分土地之政策是正確的,我地區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以地區情況,來決定土地改革中策略之運用;以少樹立敵人,多團結朋友而達到平分之目的。
我執行上教條,所以未看地區與情況,因此違犯中農利益,地主逃亡者甚多,增加了貧僱農的慮顧[顧慮],就是把貧僱農孤立起來了。除因教條而致,再就是經過整黨運動,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地區思想而搞“左”的,這實際還是個人主義及小資產階級的左右搖擺,你說我右,我就來個“左”,沒有以民眾之利益及黨的利益為前提,這也是說明立場的不穩定。
這次地委會研究,我分區分三種地區來進行土改,如以三種地區之不同,而運用不同之策略進行土改,會順利的,我分區會立於不敗之地。但因我區幹部質量差,雖明確規定不同之策略,怕又會出新的偏向。
在對敵鬥爭方面,軍事打擊可謂積極,但與政治結合是忽視的,只是軍事打,未有政治瓦解爭取;同時對俘虜政策方面,注意了鎮壓,忽視了爭取。當然,鎮壓也起了很大作用,但另方面鞏固了敵人。地委會上已經研究了對敵鬥爭問題,不只是軍事的,要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向土頑展開總力戰。如下邊能正確執行的話,對土頑的鬥爭才會達到逐漸殲滅之的目的。同時要認識到殲滅土頑是長期的鬥爭,卞、鄭敵人不殲滅,土頑不會徹底肅清的。
4月23日 許田
調西華縣大隊_連補充71團,前楊來傳提意見緩調,怕影響堅持該縣鬥爭,今晚理副大隊長親來談此事。
但為整個五分區考慮,應堅持,決心不變,仍調該連,並給理作解釋,說明調該連之意義,並指示該大隊今後發展調整等工作——每區動員二三十位民兵升入區中隊,將現有區隊編為一個連,升入大隊。
為遷就新兵,過麥時區隊可放幾天假回家收麥,縣大隊也可個別準假(家中沒勞動力者)。
關於政策問題,對土頑政策、對逃亡地主政策,將地委開會討論之精神傳達了下去。 該大隊一連升級問題,不但寫信請示,又來當面請示。當然抽調一個連該大隊會受到影響,尤其在二連受到損失後。可是,這些同志基本上未看到整體問題,只看到小的單位;未看到分區主力削弱的危險,只看到自己少個連的困難。由於對分區的命令執行上的猶豫,而誤了時間,不能趁此休整時很快補充上。時間遲延就是很大的損失。
P5-7
序言
在紀念王建青將軍誕辰100周年之際,出版他寫於1948—1949年的日記,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是我軍一位高級指揮員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留下的珍貴史料。
建青同志是山東省新泰縣人,193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新泰縣入黨最早的三名黨員之·。1938年1月,他組織部分進步人士,參加了中共山東省委領導的著名的“徂徠山起義”,開始了為實現黨的理想浴血奮鬥的戎馬生涯。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任營教導員、特務大隊政委、團政委、縣委書記、軍分區副政委、軍分區司令員等職,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為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力量,建立和鞏固抗日根據地作出了積極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長、副師長、軍分區司令員、師長兼政委等職,率部參加了萊蕪、孟良崮、許昌、開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戰鬥,身先士卒,指揮果斷,出色完成了作戰任務,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青同志是我熟悉、尊敬的一位老首長、老將軍。他作戰勇敢、多謀善斷,身經百戰、功勳卓著。他又是學習的楷模,勤奮好學、孜孜不倦,能文善詩、筆耕不輟,被大家稱為“老夫子”和“老八路中的儒將”。他有寫日記的習慣,戰爭年代,無論環境何等艱苦,戰鬥怎樣頻繁,始終堅持不懈,未曾中斷。可惜的是,當年戰火紛飛,環境險惡,經常輕裝長途奔襲,或拋卻輜重突出重圍,不得不多次將多本日記用油布包好藏於地下。事後雖多方尋覓,終因戰火激烈、地貌全非,或因轉戰千里、未有餘暇,竟不可得。僅存的日記,從一個側面真實生動地記述了解放戰爭最後兩年建青同志所在部隊的光輝戰鬥歷程,彌足珍貴。
讀完日記,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這是充滿革命激情、包含人生感悟、凝聚深刻思考、飽蘸心血寫就的日記,是建青同志內心思想的真實流露,是他精神境界的具體反映。作為親歷過那個年代的一名戰士,我再一次被我軍指戰員堅定的理想信念、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前仆後繼的犧牲精神深深感動和震撼。日記中記述的一些事情,我也是親歷者,讀起來歷歷在目,勾起我許多回憶,倍感親切,極為振奮。從日記的字裡行間,深深感受到建用青同志政治上的清醒堅定,思想上的深邃敏銳,作風上的求真務實,領導上的率先垂範,為人處事的坦蕩無私;深深感受到他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人民軍隊的赤誠熱愛,對戰友部屬的關心愛護,對解放區民眾的滿腔熱情,對自己的嚴格自律,對家庭親人的深情厚愛。
日記的價值不僅在於真實地記載了一段歷史,還在於能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和精神上的陶冶,對於當前弘揚主旋律、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衷心期望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朋友們,認真讀讀這本日記,認識革命事業的艱難曲折,學習革命前輩的偉大精神,繼承先烈遺志,發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銳意進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建青同志是山東省新泰縣人,193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新泰縣入黨最早的三名黨員之·。1938年1月,他組織部分進步人士,參加了中共山東省委領導的著名的“徂徠山起義”,開始了為實現黨的理想浴血奮鬥的戎馬生涯。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任營教導員、特務大隊政委、團政委、縣委書記、軍分區副政委、軍分區司令員等職,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為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力量,建立和鞏固抗日根據地作出了積極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長、副師長、軍分區司令員、師長兼政委等職,率部參加了萊蕪、孟良崮、許昌、開封、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戰鬥,身先士卒,指揮果斷,出色完成了作戰任務,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青同志是我熟悉、尊敬的一位老首長、老將軍。他作戰勇敢、多謀善斷,身經百戰、功勳卓著。他又是學習的楷模,勤奮好學、孜孜不倦,能文善詩、筆耕不輟,被大家稱為“老夫子”和“老八路中的儒將”。他有寫日記的習慣,戰爭年代,無論環境何等艱苦,戰鬥怎樣頻繁,始終堅持不懈,未曾中斷。可惜的是,當年戰火紛飛,環境險惡,經常輕裝長途奔襲,或拋卻輜重突出重圍,不得不多次將多本日記用油布包好藏於地下。事後雖多方尋覓,終因戰火激烈、地貌全非,或因轉戰千里、未有餘暇,竟不可得。僅存的日記,從一個側面真實生動地記述了解放戰爭最後兩年建青同志所在部隊的光輝戰鬥歷程,彌足珍貴。
讀完日記,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這是充滿革命激情、包含人生感悟、凝聚深刻思考、飽蘸心血寫就的日記,是建青同志內心思想的真實流露,是他精神境界的具體反映。作為親歷過那個年代的一名戰士,我再一次被我軍指戰員堅定的理想信念、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前仆後繼的犧牲精神深深感動和震撼。日記中記述的一些事情,我也是親歷者,讀起來歷歷在目,勾起我許多回憶,倍感親切,極為振奮。從日記的字裡行間,深深感受到建用青同志政治上的清醒堅定,思想上的深邃敏銳,作風上的求真務實,領導上的率先垂範,為人處事的坦蕩無私;深深感受到他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人民軍隊的赤誠熱愛,對戰友部屬的關心愛護,對解放區民眾的滿腔熱情,對自己的嚴格自律,對家庭親人的深情厚愛。
日記的價值不僅在於真實地記載了一段歷史,還在於能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和精神上的陶冶,對於當前弘揚主旋律、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衷心期望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朋友們,認真讀讀這本日記,認識革命事業的艱難曲折,學習革命前輩的偉大精神,繼承先烈遺志,發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銳意進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