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體補貼戰

打車軟體補貼戰

打車軟體補貼戰是在網際網路行業中的贏利模式和贏利空間的條件下,各類打車軟體在瘋狂爭奪市場,其主要突出是嘀嘀打車、快的打車兩款軟體。

打車軟體從2014年1月份開始持續了四個月之久的補貼燒錢大戰終於告一段落。對於一向以免費當道的網際網路行業,大量的補貼返現自然會帶來較大程度的用戶增長及市場份額擴張。但另一面是,用戶對整個行業的補貼現象產生依賴後,一旦優惠活動撤出,則打車軟體本身也將不可避免的遭到部分用戶離場的危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車軟體補貼戰
  • 對象:嘀嘀打車、快的打車
大戰背景,大戰歷程,軟體理性,大戰評論,

大戰背景

出租汽車電召服務包括人工電話召車、手機軟體召車、網路約車等多種服務方式。其中,手機軟體召車能夠為乘客提供高效便利出行服務,有利於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人工電話召車能夠為不使用手機軟體召車的乘客提供基本電召服務,可有效保障民眾公平享有便利出行服務。對此,打車軟體已名正言順地納入了“電召”體系,其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網際網路行業大多數可以看到贏利模式和贏利空間的,於是打車軟體的市場也在瘋狂爭奪。

大戰歷程

2014年1月10日,嘀嘀打車軟體在32個城市開通微信支付,使用微信支付,乘客車費立減10元、司機立獎10元。
打車軟體補貼戰
2014年1月20日,“快的打車”和支付寶宣布,乘客車費返現10元,司機獎勵10元。
2014年1月21日,快的和支付寶再次提升力度,司機獎勵增至15元。
2014年2月10日,嘀嘀打車宣布對乘客補貼降至5元;快的打車表示獎勵不變,乘客每單仍可得到10元獎勵。
2014年2月17日,嘀嘀打車宣布,乘客獎10元,每天3次,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司機每單獎10元,每天10單,其他城市的司機每天前5單每單獎5元,後5單每單獎10元。新乘客首單立減15元,新司機首單立獎50元。支付寶和快的也宣布,乘客每單立減11元。司機北京每天獎10單,高峰期每單獎11元(每天5筆),非高峰期每單獎5元(每天5筆);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每天獎10單。
2014年2月18日嘀嘀打車開啟“遊戲補貼”模式:使用嘀嘀打車並且微信支付每次能隨機獲得12至20元不等的補貼,每天3次。快的打車表示每單最少給乘客減免13元,每天2次。
2014年3月底,嘀嘀打車公布,自補貼開始,其用戶數從2200萬增至1億,日均訂單數從35萬增至521.83萬,補貼達14億元。雖然每單補貼已從最高峰時下降了三分之二,但每個月依然得砸下數億元。
2014年5月17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兩款軟體同時宣布取消乘客的打車補貼。但滴滴打車以兩周年慶為名,推出打車紅包分享活動:用戶通過微信分享,可以抽取紅包抵消部分車費;幾乎同時,快的也推出了積分抵車費活動。兩大打車軟體的競爭並未停息,只是從“明補”過渡為“暗補”。

軟體理性

第一,打車軟體通過綁定消費者的銀行賬戶、消費軌跡乃至消費習慣,來達到精確鎖定消費者的目的,其背後的實質是兩家網際網路企業的博弈,而不是打車業務在比拼。雖然打車軟體已停止補貼活動,更有部分用戶表示將不會再使用打車APP,但這種快速消費、快速支付的習慣已深入人心,並難以逆轉了。
第二,從創立的初衷來講,打車軟體一直就不是以“降低乘客打車成本而生”,而是為了提升出租行業的運轉效率。這就意味著,“全用戶”本就不是打車軟體的目標用戶,相反,其真正的目標用戶群則是“經常打車的乘客”。

大戰評論

收費?不現實吧。只要停止補貼,用的人就會明顯減少,如果不是這樣,企業就不會一而再地反覆來補貼。至少從運營的角度來說,打車軟體目前還沒有找到贏利模式,至少是模式不明朗。
兩大打車軟體商家的這種競爭,其目的在於吸引更多消費群體,提高自身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通過競爭達到雙贏。事實上,打車軟體正是商家為了讓人們逐步適應移動支付的習慣和模式,相當於商場商品的‘促銷’行為。現金補貼即是讓使用者形成用戶依賴。取消現金補貼後,用戶群著實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乘客為成功、快捷地打到車,可能將需要加價來支付額外的‘小費’。但總體來說,打車軟體作為信息化用於消費領域的有效手段,更多地表現在其正面影響。打車軟體給消費者帶來的方便、快捷,有效提升了社會公共服務層面的便利性。這也是打車軟體帶來的最大好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周宏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