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棍,是萬全絕無僅有的獨具特色的廣場藝術。據傳,清朝同治年間(迄今有近150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棍
- 分類: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
- 屬性:獨具特色的廣場藝術
- 歷史:150年
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文化,
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棍使用的棍有三種:一種是穗子棍,另一種叫齊眉棍,再一種是兩根三尺長的短棍,棍種不少,棍法自然多變,有二龍頭、不見天、大十字、老八點兒、三點頭、三樓腿兒、子春秋、三十二下、霸王奉鼎、五虎、夜叉、纏絲、陰魂棍、桿子棍、勺子棍、七棍、北棍、單棍等近二十種打法。開打時,雙方將領各帶一隊人馬六到八人,彼此念幾句開場詩。打起來時劈啪震耳,呼呼生風,場面驚險,令人膛目,從出現打棍以來,打棍戲不過五、六出,有《岳飛大戰金兀朮》《水戰楊么》《敬德把關》等。
每逢正月十五或節日慶典,打棍都是當地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以其熱烈的場面一直流傳至今。
壯族文化
打棍,普遍流行於壯族地區的青少年體育活動,壯話叫“得
勒尺”,意思是打尺子一樣長的短棍。用具是兩節短棍,短的五寸,長的約一尺五寸。參加者人數不限,主要是青少年。可以分組比賽,也可以單人比賽。先選擇一個稍平坦的地方,長度為五十米左右,寬度十多米左右,成長方形。在一端的中間挖一個約三寸深的長方形地槽,面對前方的一頭呈斜坡形。玩的時候,將短棍放在斜坡上,少半露出地面,用長棍一擊,小棍彈起一米多高,隨即用長棍把它打向前方,越遠越好。參加打棍的其它人(或另一組)在前方等待,短棍飛來,爭著跳起接住。誰接到短棍,誰有權回去打棍。如果沒有人接到,短棍落地之後。就可以用長棍量距離(從地槽前端量到短棍落地處),以遠者為勝。還有另外一種辦法是打棍時不用接,馬上丈量距離,接著把短棍橫架在地槽上,用長棍往前方挑。其它人在前邊接,沒接住,他可以打棍,接住了,他就失去打棍機會,加入接棍隊伍,由接到的人打棍。誰接的多,打棍機會就多,就有獲勝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