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婚

打新婚

打新婚是客家人表孝義、圖吉利、維繫親友感情的一種民俗活動,在眾多客家風俗活動中實屬罕見。這種習俗由來已久,約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對福建省永定縣坎市鎮的人民來說是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刻。這一天全鎮上下人如潮,燈似海,歡聲炮聲連萬家,數萬名觀眾都會聚集在盧氏宗祠觀賞獨特的客家傳統婚俗活動--“打新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新婚
  • 目的:表孝義、圖吉利、維繫親友感情
  • 民俗載體:客家人
  • 地點:參加祭祖活動
  • 對象:凡上一年結婚的新婚男女
  • 時間:正月十一
歷史,流程,影響,

歷史

相傳,盧姓人的第五代開基祖--林婆太百年辭世,農曆正月十一日出葬。棺木抬到現在的“打新婚”地點,突然天降雷雨,待雨過天晴,抬棺木的人回來卻發現棺木不見了。大家認為,這是天賜婆太的好“風水”,於是便在此處築起林婆太墳墓。林婆太百歲謝世,兒孫滿堂,兒孫們為了圖個吉利,定於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在林婆太墳墓前舉行“打新婚”活動,祈求人丁興旺、幸福安康。

流程

正月十一這天,凡上一年結婚的新婚男女必須參加祭祖活動。中午,客人們酒足飯飽之後,就紛紛趕往坎市東北的祠堂排去看“打新婚”了。只見排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香菸裊裊,銃炮連天。兩祠中間草坡凹陷處的“林婆太”墳場(沒有墓頭的,俗雲“天葬地”)前,寬闊的布篷下六張八仙桌拼起的祭壇上,有坐式宮燈、蠟燭台、精雕 果盒、盆景、水仙花之類,還擺滿了牲儀、熟食、糕餅、糖果蜜餞(必須擺21行,每行9盤,共189盤),橫縱筆直,儼似閱兵方陣。祭壇前方左右,還各擺了一架豬羊。
下午2時許,在喇叭、管弦齊奏聲中,“新婚祭”開始了。主祭是去年的“新婚頭”(第一個結婚的後生),後面齊刷刷分行排列陪祭的,個個都是新郎官。以往,主祭的新婚頭,必須穿長衫馬褂大禮服以示嚴肅,現在時興西裝了。禮儀按部就班,片然有序地進行。當銃炮聲響又起,他們正在向老祖宗英靈跪拜時,忽然一個鳴鑼開道的人從左祠快步出來,後面兩個壯漢攙扶著一個身穿長袍、頭戴禮帽、帽沿下壓著一張敬神的“血紙”、右手擎起一個上面寫著“早生貴子”四個字紙做的紅滾筒(俗稱“面棰”)、狀甚滑稽的“酒醉公”,滿臉通紅似醉非醉、跌跌撞撞地緊緊跟著來了。頓時引起全場水泄不通的人群騷動起來,你推我搡,左右相擠。“酒醉公”在林婆太墳前叩頭作揖並兜了一個小圈之後,繞過祭壇來到跪在祭壇前的主祭親郎官身旁,舉起“面棰”,不由分說地就從左肩到右肩上下把他滾“打”起來,而且口中念念有詞“早(左)生貴子”、“又(右)生貴子”。接著又從他的背後脊樑自上而下滾“打”一遍,口念“雙生貴子”(雙胞胎)。旁邊看熱鬧的後生,個個捧腹大笑,俏皮的還會大聲附和一句:“今年打你,明年生子!”之後,“酒醉公”又揮舞著“面棰”朝每個陪祭的新郎官照“打”不誤。有些新郎官不好意思,看到“酒醉公”來了,倏地爬起來鑽入旁邊人叢中去。誰知逃不了,不用“酒醉公”追趕,已被別人“抓”回來送去“補課”了。這就逗得大家更加好笑。嘻嘻哈哈,整個場面如同一鍋滾粥,騰騰的熱氣上升到了120度。--每年有五十幾個新郎官,雖然“漏網”了好些,也夠“酒醉公”打得氣喘吁吁了。
與“酒醉公”打新郎官的同時,五六個辦事後生把十幾籮筐的鞭炮搬到林婆太地墳上頭,幾串幾串聯起來不斷燃放,震耳欲聾地聲響也達到了高潮。就這樣,經過約莫兩個小時的“折騰”,“打新婚”活動才告結束,黑壓壓的人群心滿意足,似乎在精神上也飽餐了一大頓,於是也慢慢地散去了。

影響

“打新婚”民俗活動,參加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盧姓人都可參加。這一天,北自高陂、虎崗,南自撫市、龍潭,東自培豐、田地,西自堂堡、合溪的鄉鄰,很多人都會到坎市做客的,熱鬧非凡,到處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和祥和的氣氛,成為當地百姓團結一致、共謀發展的重要載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