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旱龍:一種流傳於廣東東莞常平橫江廈村的民間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扒旱龍
- 流傳:廣東東莞常平橫江廈村
- 由來:清代
- 性質:民間活動
由來,儀式,祈福,狂歡,
由來
東莞人多為宋代從北方南遷而來。清代記載,常平鎮橫江廈村和厚街鎮橋頭村已有舞旱龍。當地是山區,不忘祖宗五月龍舟節,但沒有江河競渡,只好“扒旱龍”,一直延續至今。橫江廈村這個小村,每年五月初七、初八舉行的“旱龍節”習俗,宋代末年已存在,元代年間已成風俗,延續至今。現村里僅存的一頭木製旱龍據說乃清代年間流傳至今,已歷百多年,是村民眼中的一具神物。當天,由兩人抬著旱龍,全村男女敲鑼打鼓,繞全村一周,第二天反繞著走,祈求風調雨順,人畜平安。木製的龍頭款式延續至今。
儀式
旱龍是由五六尺的粗木製作而成,有角有鱗宛似龍形,一般由三人負責抬舞旱龍,兩人扛龍頭,一人扛龍尾,扛龍的人都戴著古樸的尖頭圓形龍舟帽。出行之際,全村人聚集在村里李氏宗祠,燃香插龍頭,繞村遊行拉開帷幕。
村民在自家門口行禮,祈求風調雨順。
祈福
神龍出行自然是風雨雷電相隨,隨著一聲仿似旱地炸雷的鞭炮聲過後,龍鼓樂聲迭起,眾獅子載舞緊隨其後,所到之處,村里老幼放鞭炮或隨後遊行。
龍舟隊伍緩緩地行進著,村民們在自家門口行禮。
人群中,舉步原已維艱的老人家,拜起龍神來卻是動作輕盈利落,祈福祈平安祈豐收,豐收就意味著來年的幸福,祈盼已成為一股堅實的精神支柱,牢牢地扶直了顫巍巍的身軀。無數懵懵懂懂的孩童,也守在圍觀的人群前列。
狂歡
每年的龍舟節,其實就是橫江廈全村人的一次全體聚會、集體狂歡。
按照習俗,每次遊行從中午開始直至晚上八九時方收場,村里還會搭台連演三晚大戲,給村民們一飽眼福。村民們歡歌載舞,既是祈求風調雨順豐收年,也是對未來幸福的預先慶賀、歡舞。
年年月月,隨著打工外出、搬遷外移,儘管村里村民已經日益稀少,儘管社會經濟的發展,風調雨順的豐收期盼已經不再沉重和迫切,但每年的此時此刻,外出打工者、喬居外地者,都會不約而同地回到橫江廈村,回到追隨著旱龍歡舞的隊伍中,回到祖輩的古老精神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