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賚諾爾群是侯德封於1932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扎賚諾爾群
- 外文名:Zhalainouer Grs(Djalainol Series)
- 時代:E-N(K1)
扎賚諾爾群是侯德封於1932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扎賚諾爾群是侯德封於1932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侯德封,1932年命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滿洲里以南的扎賚諾爾(侯德封,1932,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匯報,第19號),已解體,包括現在的大磨拐河組、伊敏組,廢棄。...
扎賚諾爾組(Jalai Nur Fm)是斐文中於1955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扎賚諾爾組(Jalai Nur Fm)屬全新世。由斐文中於1955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內蒙古扎賚諾爾。為一套含哺乳動物和人化石的鬆散層,稱扎賚諾爾文化層(Jalai Nur cultural bed)。下段為暗灰白色亞粘土、褐黃色砂礫石層,含軟體動物和哺乳動物化石,厚4...
扎賚諾爾墓群,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達蘭鄂羅木河東岸坡地,屬東漢時期拓跋鮮卑族墓地,發現於1959年。扎賚諾爾墓群墓群,分布在達蘭鄂羅木河故道東岸的坡地約500餘米處,有300餘座,從地面至高20餘米的山坡上,古墓分布的最密,並且埋葬的很淺。到坡地頂部,墓葬則漸少,而且埋的較深。在發掘的31座...
扎賚諾爾區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以東29公里處,它的東、南、北部是海拉爾河套平原,西部是氣勢磅礴的高爾真山丘陵,南濱碧波蕩漾的呼倫湖。考古發掘 自1927年開始,在扎賚諾爾的地下發掘出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1933年,顧振權發現第一個人頭骨,日本古人類學家遠藤隆次把這個人頭骨定名為“...
地址位於內蒙古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內蒙古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國家礦山公園是一個有著百餘年開採歷史的礦區,這裡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豐富的礦山地質遺蹟,遺蹟類型主要有:礦業地質遺蹟、古生物遺蹟、水體景觀地質遺蹟、地形地貌地質遺蹟、礦山地質災害遺蹟等,其中,“扎賚諾爾群”煤層剖面、扎賚諾爾大斷層、煤田F斷層等都罕見而...
扎賚諾爾松型枝是一種松型枝屬植物。形態特徵 長枝粗大,保存長度 17 cm,寬 1.6 cm,表面平滑。短枝 1.5~1.8 cm 長,0.6~0.8 cm 寬,頂端鈍圓,以整個基部著生於長枝上,彼此間距 1~2 cm,對生或輪生(?),表面滿布“葉痕”。“葉痕”1.5~2 mm 長,頂端有芒尖,疊瓦狀排列(張武等,...
林乾,男,漢族,1985年8月出生,大學,農業推廣碩士,中共黨員。現任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人物履歷 曾任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旗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現任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職務任免 2023年12月29日,擬任旗市區黨委副書記。工作分工 協助...
扎賚諾爾歷史文化廳 扎賚諾爾歷史文化廳以呼倫湖流域自然環境的演變、人類的發展史與自然的關係為背景,以遠古文明的曙光、拓跋鮮卑的歷史足跡、北方羌族的歷史後院為主題。以點帶面全面展示了扎賚諾爾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展廳內部主要展品有猛獁象裝架骨骼標本、東北野牛頭骨化石、鮮卑墓群出土馬形金飾、雙禽交頸紋銅飾牌...
扎賚諾爾松型枝的長枝粗大,保存長度17厘米,寬16厘米表面平滑。短枝,1.5—1.8厘米長,0.6—0.8厘米寬,頂端鈍圓,以整個基部著生於長枝上,役此間距1—2厘米對生或輪生(?),表面滿布“葉痕”1.5—2毫米長,頂端有芒尖,疊瓦狀排列。此圖為中國黑龍江省扎賚諾爾的扎賚諾爾松型枝的標本照片,現收藏於...
果鱗緊密,復瓦狀 排列,有 100 個以上,長和寬各約 1.5 cm,薄而無鱗 背;每一果鱗中有 2 枚種子,倒卵形至楔形,長約 5 mm,最寬處達 3 mm(斯行建,李星學等,1963)。時代產地 內蒙呼倫貝爾盟扎賚諾爾,扎賚諾 爾群;晚侏羅世[註:張武等(1980)將扎賚諾爾群 的時代改為早白堊世]。
猛獁旅遊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新區,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4.4億元,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扎賚諾爾猛獁旅遊區是集文化展示、遊樂體驗、生態觀光為一體的公益休閒場所和文化旅遊景區。景區介紹 旅遊區以猛獁象文化為主題、人工湖景觀觀賞為特點,主要有林地康樂類、草原生態類、休閒娛樂類三種空間類型...
2002.01--2004.04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群工委副主任、團區委副書記(1997.07--2002.07齊齊哈爾大學經濟信息管理 專業學習);2004.04--2007.05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群工委副主任、團區委書記;2007.05--2009.10 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直機關工委書記;2009.10--...
西部為巴彥哈達普查區,東部為寶日希勒礦區。煤炭資源 總量為87億噸,其中保有儲量85億噸,可靠級預測儲量2億噸。正在建設中的寶日希勒礦區已利用儲量5.2億噸。含煤地層為上侏羅統扎賚諾爾群,含可采及局部可采局部可採煤14層,其中有6層為主采對象。煤種均屬褐煤,硫分特低,發熱量一般在27-28MJ/KG左右 ...
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Mammathas Coelodonta fauna)是更新世晚期分布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哺乳動物群。重要化石地點有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扎賚諾爾、哈爾濱顧鄉屯、吉林榆樹周家油坊和五棵樹等地。本動物群最富有代表性的種類有普通猛獁象(Mammuthus primigenius)、松花江猛獁象[Mammuthus(Parelephas)sungari]、披毛犀(...
關於內蒙古扎賚諾爾古墓群的族屬問題 安志敏 東北、內蒙古地區的鮮卑遺蹟——鮮卑遺蹟輯錄之一 宿白 扎賚諾爾古墓為拓跋鮮卑遺蹟論 李逸友 關於鮮卑早期歷史及其考古遺存的幾個問題 乾志耿 孫秀仁 “鮮卑” 考古的提出和近期的發展 宿白 完工墓地的文化性質和年代 潘玲 鮮卑石室的發現與初步研究 米文平 嘎仙洞...
海拉爾組(Hailaer Fm)屬更新世晚期的末期。分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海拉爾河流域,由沖積、冰水沉積的砂礫石、砂、粉砂等組成,厚度一般由數米至數十米。在扎賚諾爾煤礦東南的沙子山,為冰水沉積的粉砂、砂層,分選性與磨圓度均較好。簡介 海拉爾組(Hailaer Fm)屬更新世晚期的末期。分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海拉爾河流域,...
形式各異,均有灼燒痕跡。同時發掘出土了一批金器、銅器、鐵器、骨器、珠飾、漆器、布質標本及大量牛蹄骨、馬蹄骨、羊距骨等陪葬品。後續考古工作,將對出土的骨骼樣本進行科學C14年代測定,為墓群的斷代提供準確、出土文物 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群葬古墓群共清理6座墓葬,編號為M2-M7,收集出土文物百餘件 ...
區內重要的煤田有伊敏河、扎賚諾爾、陳旗、大雁、牙克石、拉布達林、免渡河、霍林河、巴彥花、勝利、元寶山、平莊、西烏旗、阿拉坦合力、黑城子、青石砬等。甘肅南部區小片分布於徽縣、成縣等地,產出不穩定薄煤層,常呈瓜藤狀,最厚處可達20m,煤種為低變質煙煤。中國東北部侏羅白堊紀含煤地層向東、向北延伸出國境,...
扎賚諾爾人頭骨化石及復原像 莫旗境內的金代古長城 遼代金帶扣 距今4000年的骨刀柄 遼代金飾件 契丹大字銅牌 陳旗東烏珠爾出土的細石器 謝爾塔拉出土的戰國至漢朝的青銅聯珠飾 陳旗出土距今約4000年的玉環佩 達賚湖小河口上的三翼青銅箭頭 遼代銅鏡 陳旗出土的骨器 拉布大林墓群出土的骨器 扎賚諾爾出土的2號猛獁...
呼倫湖,又名呼倫池、達賚湖、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歷史曾稱大澤、俱輪泊、闊連海子、虎圖澤、玄寞池、庫楞湖等。呼倫湖屬額爾古納河流域湖泊,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扎賚諾爾區之間,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41公里,...
第三節扎賚諾爾人 第四節呼倫貝爾的細石器 第五節銅缽浩來新石器遺址 第六節石板墓群 第七節鮮卑墓群 第八節金代邊壕 第九節元代祥州站印 第二十四章地名 第一節湖河名稱 第二節漁號名稱 第三節湖區地名 第五編風光·旅遊 第二十五章風光 第一節呼倫日出 第二節呼倫蜃景 第三節鳥的王國鳥蘭泡 第四...
步森大街一號建築群遺址 步森大街一號建築群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建於清末至民國時期,歸類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023年被列入第六批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2023年12月27日,步森大街一號建築群遺址被列入第六批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當時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生活的古人類被考古界稱為“扎賚諾爾人”。自公元1934年以來,在扎賚諾爾煤礦先後發現古人類化石已有二十多個。雖然在海拉爾市境內尚未出土古人類化石,但扎賚諾爾人在這裡活動是無疑的。不僅是因為海拉爾河與達賚湖相連,按著人類生活規律應同屬一個活動範圍,而且也有考古證據能說明,那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