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巴卡托寺

扎巴卡托寺

扎卡拖寺是康區最早的格魯派寺廟之一,始建於公元十六世紀中葉,有450多年歷史。由第六世日喀則扎什倫布法台崗日·旦白尼瑪大師所創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扎巴卡托寺
  • 始建時間:公元十六世紀中葉
  • 類別:格魯派寺廟之一
  • 創建者:旦白尼瑪大師
  • 地址:康區
創建歷史,扎巴走婚大峽谷女兒國,

創建歷史

500百年前喇嘛崗日旦白尼瑪從阿里古格來到扎什倫布寺出家,後來遵循格頓嘉措的指意,從拉薩出發路過察雅、芒卡來到康巴木雅。 最先來到乾寧地區的八美村,在那裡建立了嘎西恰寺廟。之後到了扎壩下拖的半山腰一個叫做“卡拖”的地方,當時在那裡有一座嘎舉派的寺廟,寺廟喇嘛名叫喇嘛仁孜赤來。 崗日旦白尼瑪在那裡修行3年後招集當地民眾修建了一座新寺廟,寺廟修建後,他把以前的嘎舉派寺廟統一變為格魯派,把寺廟取名為卡拖寺。從那時卡拖寺就成了下拖唯一的格魯派寺廟,崗日旦白尼瑪也成了所有下拖老百姓的根本上師。
後來在崗日旦白尼瑪的第8世轉世活佛時期的公元二十世紀初,下拖土司所在的榮修榮恩村落的一個叫做“並果啦”的地方修復了一座小山廟,主要原因是,以前崗日旦白尼瑪曾在這裡修行過一段時間。

扎巴走婚大峽谷女兒國

扎巴是古老木雅部落的分支之一,但從本地語言、建築造型,當地習俗等方面具有獨到之處,方言上同木雅語有較大差別,扎巴臭豬肉,存放十幾、二十年左右,很有特色的一種食品,而且可以治胃病。扎巴山溝目前任保留了曾經所有木雅人比較盛行的走婚制度,被稱為走婚大峽谷,女兒國,實際上原始母系社會的社會制度和習俗。現在木雅其它地方已經瀕臨滅絕,但扎巴仍然保持這種習俗,可以說是很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上這裡屬於木雅部落的重要地段,民國時期屬於西康省。中華人民共和成立以後是屬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革以前是甘孜州乾寧縣的範圍,文革結束後乾寧縣合併到道孚縣,現在屬於道孚縣上扎巴區,下扎巴分給雅江縣。
扎巴大峽谷位於雅魯江中游,扎巴河匯合處,叫兩河谷。近些年三峽二碳公司開發水電,準備修建大垻,本來只有近一萬人口的扎巴人,面臨四處搬遷,扎巴文化又一次遭受嚴重的破壞!
卡拖的新舊兩座寺廟,還有“並果啦”的小寺廟一直保留到文革時期,文革時期三座寺廟都被破壞。當時僧人有80多位。
20多年過去後,後來在改革開放時期1982年由龍珠讓布為首的4位喇嘛帶領民眾開始修復卡拖寺,當時只修復了以前崗日旦白尼瑪時期修建的那座寺廟。幾年後又修復了“並果啦”的小寺廟。
1997年崗日旦白尼瑪的第九世轉世活佛:香仲木雅曲吉建才來到卡拖寺,因為卡拖寺修建在山上,條件不好,交通很不方便,老百姓都很難前去朝拜。所以活佛曲吉建才考慮到為了方便老百姓,同僧俗民眾商量,把寺廟搬到交通較為方便一吾村山下的公路旁。1999年開始修建新寺廟,從修建、裝修、彩繪、畫壁畫、泥塑佛像等修建工作大概用了10年的時間,去年修建工作基本完成。木雅活佛2008年為寺院通了自來水,幫助困難戶修建蔬菜大棚。
改革開放後寺廟剛剛修復完後時只有16位僧人上課,現在卡拖寺已有80多位僧人,寺廟還開辦了曾人學校,有近40名學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