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卡里·泰勒

扎卡里·泰勒

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1784年-1850年),美國政治家,軍事家,第十二任總統。這位戎馬生涯40 載的將軍,曾長期守衛著邊疆陣地,拼殺於墨西哥戰場。他沒有任何政治經歷,是19 世紀40 年代美國統治階級擴張的熱潮把他推到總統候選人的位置,又是以軍功贏得競選勝利而入主白宮。儘管他在戰場上屢屢獲勝,被稱之為“機靈的大老粗”、“最大的英雄”,而從政卻不如人意,最後由於派系鬥爭錯綜複雜,使他政務纏身且非常棘手,在任內死於病榻。他是繼威廉·亨利·哈里森之後,第二位死於任內的美國總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扎卡里·泰勒
  • 外文名:Zachary Taylor
  • 別名:精悍的老粗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維吉尼亞
  • 出生日期:1784年11月24日
  • 逝世日期:1850年7月9日
  • 職業:政治家,軍事家,種植園主
  • 畢業院校:未受正規教育
  • 信仰聖公會
  • 主要成就美墨戰爭的英雄
    第12任美國總統
  • 黨派輝格黨
  • 身高:176cm
生平簡介,立志從軍,印第安人,外戰英雄,當選總統,病逝白宮,個人生活,婚戀,性格特點,死因調查,人物評價,逸聞軼事,

生平簡介

扎卡里·泰勒在1784年出生於維吉尼亞泰勒的父親理察·泰勒和母親薩拉·達布尼·斯特羅瑟·泰勒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泰勒是父母的第三個孩子,父親是個種植園主,對開發西部地區非常嚮往,終於把家遷至肯塔基的路易斯維爾,開始了拓荒生活。扎卡里· 泰勒只接受過最基本的教育。他的啟蒙老師伊萊沙·艾克說他“記東西很快,學習也有耐心”。他還跟從一個叫劉易斯·韋策爾的人學習過。他最後一個老師是基恩·奧哈拉,一個愛爾蘭天主教移民、古典文學學者。泰勒小時練字可能不太用功,因為一生中他的拼寫都相當糟。
扎卡里·泰勒(照片)扎卡里·泰勒(照片)
他從小就希望成為一名軍人。1803年,不足20歲的泰勒參加了肯塔基民團。扎卡里·泰勒經歷過拓荒者的艱苦生活,頗能吃苦耐勞。1808年5月,泰勒25歲時,被任命為第七步兵團少尉軍官,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在軍中前後40年,由於機智、勇敢,不斷晉升。直到1846年升為少將。在軍隊里的40年中,使他成為一名民族主義者。1846年5月,美國對墨西哥宣戰,他率領部隊參戰,屢屢獲勝,取得輝煌勝利,成為美國的英雄。他擁有很高的聲譽,被人稱為“最大的英雄”,“頂用的大老粗”。 1848年大選時被輝格黨看中,被推上了總統寶座,當選為總統。泰勒從全局出發,他主張把從墨西哥割取的領土(即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給予州的地位,反對把從墨西哥奪到的土地開闢為蓄奴州,他的決定在國會中遭到反對。雖然泰勒已經向輝格黨預定了立法領導的原則,但是他不傾向於成為一名輝格黨領導人的傀儡。傳統意義上,當他們擬定新憲法時,決定是否想要奴隸制度
美墨戰爭美墨戰爭
因此,為了結束對在新地區是否建立奴隸制度的爭論,泰勒對在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的移民起草了一個憲法,並且申請國家地位。這導致了南方人的狂怒,因為他們感到總統正篡奪他們的決策特權。泰勒與企圖脫離聯邦的勢力作鬥爭。又揭發出他的內閣中有三個人不符合入閣資格。在此情況下他決定改組內閣。然而事情又發生了想不到的變化。在1850年7月4日華盛頓紀念碑,泰勒參加了一個典禮後,開始生病,在5天內就逝世了,在職僅16個月。在白宮病逝。
在1962年美國歷史學家投票排列的名次上看到:泰勒在31位總統中排名第二十四;是六個“低水平”的總統中的第一名;排在約翰·泰勒之上,安德魯·詹森之下。扎卡里·泰勒的軍事才能很高。亞伯拉罕·林肯在1850年時評價說:“泰勒將軍並非總是(當然在他生活中曾經有過)在勢均力敵或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下進行戰鬥,然而他從未被打敗過,也從未退卻過。泰勒將軍的戰役並非以光輝的軍事部署著稱,而是在所有經過冷靜而可靠的判斷表明他將要征服對手的情況下進行的,他總不理會自己可能會失敗。”

立志從軍

泰勒的先輩1620 年由英國移居大陸。父母均受過良好教育。父親理察·泰勒有地千餘英畝,獨立戰爭時曾在華盛頓麾下任中校。後來做過治官、縣長、州議員等。他的母親薩拉·達布尼·斯特羅·泰勒是當時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青年時期的理察·泰勒,熱衷於探險,對未開墾的肯塔基十分嚮往。 1784 年初秋時分,他帶著懷孕的妻子、兩個孩子和一些奴隸趕到肯塔基去開闢新農莊。上路的第二天, 11月24 日夜晚,扎卡里·泰勒出生在維吉尼亞的奧林奇縣境內一間小木屋。母親不能趕路了,帶著孩子們暫時留下,父親及其餘人繼續前進。後來他們一家在肯塔基開拓了1 萬英畝左右的土地,遍及數縣。這裡只有十幾戶人家,四周是一片荒原,夜晚屋外餓狼嚎叫,不遠的原始森林裡經常有熊豹出沒,印第安人還不時前來襲擊這批侵占他們土地的新定居者。這種緊張而艱苦的生活,鍛鍊了泰勒粗壯的體格,培養了他堅韌的性格。
扎卡里·泰勒軍裝像扎卡里·泰勒軍裝像
泰勒在邊區農莊度過了少年時期的大部分時光,因而所受正規教育較少。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後來他就教於一位遊方教師,稍晚才進了學校。泰勒從小嚮往成為一名軍人。 1803 年,泰勒十八九歲時,參加了肯塔基民團。 以後,經過表親詹姆斯·麥迪遜(曾任第四任總統)向當時傑斐遜總統推薦,於1808年5 月3 日被委任為第七步兵團少尉軍官,從此開始了軍事生涯。泰勒的妻子瑪格麗特·麥可·史密斯也生長於邊區。他們在肯塔基邊區結識。兩人於1810 年在泰勒父親贈送的農莊上結婚。從此,瑪格麗特開始了東奔西走的隨軍生活,直到1841 年才在地方上定居下來。
泰勒加入正規軍後,晉升很快,戎馬生活40 年,歷經幾場重大戰事。泰勒婚後一年(1811 年)即調到印第安納特區的諾克斯堡哈里森堡駐防。1812年第二次對英戰爭爆發後,他投入對印第安人的作戰,指揮作戰的是威廉·亨利·哈里森將軍(曾任第九任總統)。當年9 月,印第安人攻打哈里森堡,泰勒因防守成功而出了名, 10 月晉升為美軍中第一位名譽少校。1814 年,泰勒率350 人的部隊,在伊利諾斯特區的克雷迪特島上組織防禦。英國軍隊和印第安人一起,以3 倍於泰勒部隊的兵力,向克雷迪特島猛攻,泰勒所部依託工事和火力,頂住了英軍炮火的轟擊,打退了敵軍的無數次衝鋒。為了完成在得梅因建造詹森堡的任務,他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之後,成功地組織了撤退。1815年1月升任第二十六步兵團少校。
戰爭結束後,國會於1815 年3 月通過法案,規定和平時期部隊減員。泰勒的軍銜從少校改為上尉。泰勒憤然離開軍隊,回到肯塔基。1816 年,泰勒恢復軍職和少校銜,在第三步兵團任職,到密執安特區(今威斯康星州)興建霍華德堡。此後長年到處駐防。1819 年4 月,晉升中校。1822 年底,接任路易斯安那的羅伯遜兵營指揮官。後來幾度換防。 1829年轉任密執安特區克勞福堡指揮官。1832 年4 月晉升上校,任第一步兵團團長。

印第安人

泰勒兩次參加征服印第安人的戰役。第一次是“黑鷹戰爭”,發生在1832年5 至8 月。在密執安湖南端大草原及密執安湖密西西比河之間(今伊利諾斯州和威斯康星州境內),當時居住著一些印第安部落,黑鷹是其傑出領袖。早在1804 年,當時任地方長官的威廉·亨利·哈里森以訂約方式誘使當地五位酋長同意割讓一塊土地(位於伊利諾斯、密蘇里和威斯康星),並約定以後將這塊土地交由白人定居。後來,黑鷹否認那次條約,堅持當時的締約人並不代表他所屬的部落。白人則以條約為依據,強行把印第安人驅逐到密西西比河以西,限定他們只能居住在密西西比河西岸和西面沙漠山地之間荒涼的“印第安人保留地”以內。印第安人被迫遷移期間,黑鷹率眾奮起抗拒,越過密西西比河進入伊利諾斯那塊割讓給白人的土地。美國政府派兵進行鎮壓。亨利·阿特金森準將率部從聖路易斯趕來,溫菲爾德·斯科特少將率部從東部趕來,此外還出動了伊利諾斯的民兵。黑鷹率眾一面抵抗這三股部隊的追擊,一面沿羅克河而上,進入威斯康星南部。由於一路忍飢挨餓,疲憊不堪,加上婦女兒童的拖累,印第安人無法繼續前進,最後決定退回。8 月3 日,黑鷹率眾行至巴德阿克斯河時,被突如其來的泰勒的部隊攔截在河口,雙方在巴德阿克斯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此次作戰,印第安人慘敗。在作戰過程中,黑鷹三次提出投降,均被泰勒拒絕。泰勒在作戰中慘無人道地大肆屠殺印第安人,但也因為作戰有功,戰後被任命為克勞福德堡司令。同年9 月,印第安人終於被迫割讓了那塊土地。
泰勒參加了這場征服印第安人的“黑鷹之戰”後,返回克勞福堡駐防直到1836 年冬。後轉任密蘇里的傑斐遜兵營指揮官。泰勒參加的第二次鎮壓印第安人的行動,是“森密諾爾人之戰”。居住在佛羅里達的森密諾爾人(印第安人的一部分)曾與美國發生過兩次戰事。
第一次是在1817~1818 年,為時較短,在美國的傑克遜將軍鎮壓下,印第安人戰敗。第二次開始於1835 年,至1842 年結束,歷時七年,人們通常稱為“森密諾爾人之戰”,它是美國征服印第安人的戰爭中最激烈的一次。起因是,美國按照1832 年誘使某些印第安人領袖簽訂的條約,要印第安人離開其所割讓的佛羅里達土地,遷往印第安納特區的“印第安人保留地”。但森密諾爾人在著名領袖奧斯西奧拉領導下拒不服從。奧斯西奧拉早自1832 年起一直反對割讓佛羅里達境內的森密諾爾人的土地。最後美方施詭計,請他前去議和,但卻卑鄙地把他囚禁起來,後來他死於囚所。
第二次西米諾爾戰爭中的大炮第二次西米諾爾戰爭中的大炮
泰勒於1837 年11 月奉調到佛羅里達後參加了這場戰爭。同年的聖誕節之際,泰勒在奧基齊比戰役中,以較小的代價,打敗了西密諾爾人的部隊。1838 年,他被授予準將軍銜,並被任命為駐佛羅里達的美軍司令。期間,他在佛羅里達建立了53個新哨所,修築了848 英里的馬路、3643 英尺的橋樑和公路,有效地加強了該地區的防衛。陸軍部長喬爾·羅伯茨·波因塞特對他的成績給予表揚。1841 年,他受命為南部陸軍司令,在路易斯安那巴吞魯日安了家。這時,泰勒已有了許多奴隸和一片很大的莊園。

外戰英雄

泰勒是個粗獷直率、不修邊幅的人。生活拉拉沓沓,有時作戰也不穿軍服。身體矮小粗胖,絲毫沒有大將的風度和氣質,有時上馬還要勤務兵扶他一把。但是,他對部屬很和氣,沒有架子,連士兵都敢和他開玩笑。所以他被人們親切地稱力“機靈的大老粗”。這位綽號為“大老粗”的將軍,儘管戰略戰術水平有限,但卻十分善於利用被稱作軍內“智囊”的參謀長布利斯,以彌補他對作戰細節考慮不周的缺陷。泰勒的最大特點是在戰場上指揮若定。他總是騎在一匹名叫“老惠特尼”的馬背上,有時一條腿還跨過前鞍,嘴裡嚼著一根稻草,算計著每一個作戰步驟,輕鬆地指揮著各部隊的作戰行動。19 世紀中期,對墨西哥軍隊的作戰,充分顯示了泰勒的這種沉著冷靜的指揮藝術。
1845 年,泰勒駐守在傑塞普堡。當時美國因要兼併德克薩斯而與墨西哥發生邊界糾紛。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總統下令泰勒到美墨爭議地區占領一個據點。泰勒占據這一據占後在那裡擴充部隊,等待進一步命令。翌年3 月,泰勒率領部隊3000 人向前推進,井立即著手修建要塞德克薩斯堡。4 月25 日,一支有1600人組成的墨西哥軍隊在德克薩斯堡附近包抄了一支只有63 人的美軍偵察隊,美軍或死傷或被俘,無一倖免。這次敵對行動是美墨戰爭非正式的開始。
接著墨軍圍攻美軍一據點。泰勒聞訊後,率部援救。5 月8 日,雙方進行炮擊,最後泰勒部隊獲勝。次日,美國步兵又不停地進行衝鋒,包抄了墨軍的左翼,墨軍潰退。這個據點的守軍司令布朗戰死,泰勒把這個據點更名為布朗堡。這次戰鬥使泰勒名聲大振,成為名譽少將。
5 月13 日美國對墨西哥正式宣戰。泰勒用數周時間擴充部隊,準備深入墨西哥境內。6 月底,泰勒正式晉升為少將。7 月,受國會嘉獎。9 月,率部向墨西哥北部重要城市蒙特雷進攻。激戰三天后,墨西哥守軍將領屈服,提出要求停火八周,準許墨軍撤退。泰勒鑒於美軍死傷很重,供應線也已延長,認為墨方提出的條件是當時可能獲得的最好結果,同意休戰兩月後,他率部進入蒙特雷。
泰勒上述行動在華盛頓引起不少批評。據說,波爾克總統對他自作主張作風甚為不滿,又鑒於他的聲望日高,有可能會成為輝格黨未來的總統候選人,遂於11 月下令他留守墨西哥北部,另派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從海路攻打墨西哥城,並下令把泰勒4/5 受過鍛鍊的部隊及戰爭物資調歸斯科特將軍使用。
美墨戰爭作戰地圖美墨戰爭作戰地圖
墨西哥總統兼總司令聖安納獲悉泰勒兵力削弱,立即率全部兵力攻擊泰勒,以期置泰勒部隊於死地。泰勒當時正駐在布埃納維斯塔。1847 年2 月22 日至23 日雙方展開決戰。這個戰役使美墨戰爭達到頂峰。當時墨軍擁兵兩萬,泰勒部隊只有4700 多人。經過兩天戰鬥,雙方精疲力竭,此役,美軍傷亡746人,墨軍損失1500至2000人。墨西哥軍隊堅持不下去,趁天黑後撤退,泰勒獲得勝利,成為美墨戰爭中“最大的英雄”,國會給了他一 枚金質獎章。1847 年11 月26 日,泰勒離墨返美。 12 月初要求解除軍職獲準,返回家鄉。

當選總統

1848 年大選時,一向反對進行對墨西哥戰爭輝格黨看中了泰勒這位戰爭英雄。輝格黨在1840 年大選時就因為推選了作戰英雄哈里森而一舉成功。泰勒是南方人,擁有奴隸和棉花種植園,能夠贏取南方選票;他在對墨戰爭中的成功,又能在北方以至全國贏得選票。而且,人們並不熟知他對當時國內有爭論的重大問題的觀點,這對他竟選也頗有利。於是1848 年6 月7 日,輝格黨在費城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名泰勒為總統候選人。
民主黨於5 月22 日在巴爾的摩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名密執安州參議員劉易斯·卡斯為總統候選人。這一年在北方成立了一個第三黨,名叫自由土壤黨。這是反奴隸制運動在北方不斷擴大的結果。美墨戰爭結束後,美國獲得西南部大片土地。民主、輝格黨黨內反對將奴隸制擴展到這片新土地的四部分人士組成了這個黨。這四部分人是:輝格黨良心派(即新英格蘭良心派,屬輝格黨內北方一派);民主黨自由土壤派(民主黨內北方派,即改革派);主張廢奴的自由黨;紐約州民主黨內一部分不滿分子,他們因1844 年民主黨大會上范布倫未獲提名而對黨不滿。1848 年8 月9 日,自由土壤黨於布法羅召開代表大會,提名前總統馬丁·范布倫為總統候選人,提出的口號為“自由土壤,自由言論、自由勞動、自由人民”。
大選中泰勒獲選民136 萬餘,卡斯獲122 萬餘。卡斯得票略少是由於民主黨內部分化,力量分散,選票分散在正式候選人卡斯和自由土壤黨候選入范布倫兩人身上。最後泰勒得選舉人票163 張,卡斯得選舉人票127 張,泰勒當選為美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是米勒德·菲爾莫爾

病逝白宮

1849 年3 月5 日,這位大半生戎馬倥傯的65 歲老將,在鐘聲和軍樂聲中乘坐馬車到國會宣誓就職。總統夫人:瑪格麗特·麥克考·史密斯·泰勒;1789 年9 月21 日,出生在馬里蘭州的卡爾福特縣。1810 年6 月21 日與扎卡里·泰勒結婚。這位曾供職於華盛頓將軍麾下的軍官的千金小姐,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姑娘,她個頭適中、身材苗條、端莊秀麗、富有魅力。她在家族的薰陶下,知書達禮,善於管理家務,並培養起她畢生所遵從的宗教信仰。
1810 年春天,瑪格麗特到肯塔基州去看望她的姐姐塞繆爾·裘夫人。就在那時候,她遇到了裘家鄰居的一位名叫扎卡里·泰勒的年輕男子。瑪格麗特和他一見鐘情,大約三個月後,即在肯塔基州傑弗遜縣泰勒家的莊園裡舉行了婚禮。他們的婚姻可謂門當戶對,雙方家庭都很滿意,兩人志趣也相投。這樁美滿姻緣一直持續了40 多年。
婚後,瑪格麗特沒有過幾天安穩日子,便隨丈夫走南闖北,東征西戰,一直過著艱苦的軍營生活,直到對墨戰爭之前才算有了一個安居之地。她是一個虔誠的聖公會教徒,定期為當軍官的丈夫祈禱。據說,她答應上帝,放棄自己的社交逸樂,以換取她丈夫從戰場上平安歸來。她對泰勒的政治機遇不感興趣,擔心因泰勒當總統而影響他們的私生活。所以,她曾祈禱泰勒競選失敗。
由於泰勒幾乎是穿著軍服進入白宮的,所以,瑪格麗特也基本上是從緊張的軍營生活中進入第一夫人角色。她不善社交,加之體弱多病,只好隱居在白宮的二樓,把白宮女主人責任交給她的小女兒貝蒂·布利斯夫人代勞。她跟安德魯·傑克遜的夫人一樣,也喜歡用玉蜀黍心製成的菸斗抽菸。泰勒夫婦有6 個孩子。他們的獨子理察早年從軍,後來成為聯軍的陸軍中將。1835年,泰勒的大女兒薩拉不顧父親的反對,與傑弗遜·漢密爾頓·戴維斯中尉(後來成為美利堅聯盟國的總統)結了婚。但三個月後就病死了。小女兒貝蒂是他們兒女中最漂亮的一個,20 歲嫁給了她父親的副手威廉·華萊士·史密斯·布利斯。因此,她得到泰勒的寵愛,在母親多病的情況下成為實際上的白宮女主人。
泰勒上台後,首先處理了古巴問題。美國南部奴隸主早就垂涎古巴,視這為補充奴隸勞動力的新源泉。波爾克總統就曾想從西班牙手中購買古巴的一個島嶼。1849 年時,美國南部擴張分子支持一名古巴冒險分子於紐奧良附近組織一支遠征隊,去古巴煽動叛亂,準備以後再把古巴作為蓄奴州併入美國。泰勒總統擔心這會在國內引起極大紛爭。1849 年8 月11 日,他就古巴問題發表公告,宣稱美國政府有責任信守條約,阻止本國公民侵犯友好國家的領土,他警告美國公民不得參與對古巴武裝遠證的非法活動。遠征隊的計畫遂告瓦解,胎死腹中。
泰勒就任總統後,由於他是一個既無外交經驗又剛愎自用的人。不懂外交事務和禮節,與法國人在兩起細小事件上的誤解,幾乎導致兩國政府關係的破裂。19 世紀40 年代後期,拉丁美洲北部弱小國家已處於英國影響之下。民主黨總統波爾克執政時,為遏止英國井使美國能在中美洲地區順利擴張勢力,同中美洲國家簽訂了若干協定。輝格黨的態度與民主黨不同,主張與英國妥協。
泰勒上台後,為避免發生可能的武裝衝突,命令國務卿約翰·米德爾頓·克萊頓與英國駐美公使布爾沃進行談判,以解決兩國在中美洲的分歧和商訂兩國處理中美洲事務的基本原則。1850 年4 月19 日,美國與英國締結了《克萊頓—布爾沃條約》,規定中美洲地區中立化,任何一國不得在那裡殖民或攫取領土。其中特別規定要保證北美和南美之間具有戰略地位的地峽的中立化,以後在地峽開鑿的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運河或通道也必須保持中立。該條約的最後一項條款,由於措辭模稜兩可,雙方政府的解釋各不相同,受到了民主黨的激烈抨擊。他們責難這個條款實際上承認了英國對宏都拉斯和其他已經建立的殖民地的所有權。
泰勒在總統任期內,還被蓋爾芬家族索賠案陷於嚴重窘境。佐冶亞州的蓋爾芬家族長期以來向台眾國提出的賠償要求的本金,早在泰勒就任總統之前就己付清。但這個家族堅持要追付19 萬美元的利息。經總統與內閣商定,同意追付。但由於陸軍部長喬治·克勞福德在處理過程中從中漁利,中飽私囊,引起了公眾對泰勒政府的強烈不滿。反對黨一度威脅要彈劾總統。泰勒被這件事弄得狼狽不堪,不得不決定改組內閣。但是,他還沒來得及著手選擇一些新的總統顧問時,便已經被政府事務搞得疲憊不堪,身體每況愈下。
泰勒遇到的另一大問題是對墨戰爭後美國新獲得的土地是否能推行奴隸制。美國南部種植園奴隸主與北部資產階級長期以來在蓄奴問題上進行著激烈的鬥爭。早在1790 年,聯邦政府為解決州際邊界糾紛,確認了在賓夕法尼亞與德拉瓦和馬里蘭之間劃定一道梅松——狄克遜線,這條線到1804 年以後成了美國東部自由州蓄奴州的分界線。這條線以北為自由州,不允許奴隸制存在;線南為蓄奴州,允許蓄奴。到1819 年,美國共有22 個州,其中蓄奴州和自由州數量各半,故它們在參議院內的席位也相等。但是這一年,早在法屬時期就已存在奴隸制的密蘇里特區申請加入聯邦。於是國會內發生了密蘇里是作為自由州還是蓄奴州加入聯邦的爭執。同年底,北部要求分出一個緬因地區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最後於1820 年達成了密蘇里妥協案,密蘇里作為蓄奴州,緬因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維持了參議院中的“權力均勢”,並且把劃分自由州和蓄奴州的界線定在北緯36 度30 分。
美墨戰爭剛開始不久,美國眾議院根據總統波爾克的特別咨文,於1846年6 月提出撥款200 萬美元以“償付”墨西哥地價的議案。賓夕法尼亞民主黨議員威爾莫特提出的一個議案附屬檔案,規定在新獲得的土地上,除經過正式判決的罪犯外,絕對禁止把其他人當作奴隸。這一附屬檔案引起南部奴隸主的反對,被國會否決。
泰勒出任總統時,北部各州正處在反對奴隸制的情緒高漲時期。美墨戰爭後獲得的大片新土地,究竟是作為蓄奴州還是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已成為北部與南部矛盾擴大的重要因素。泰勒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加利福尼亞與新墨西哥的地位問題。加利福尼亞要求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聯邦,新墨西哥也要求成為禁絕奴隸制的地域。這些要求立刻使北部和南部的鬥爭白熱化起來。國會在奴隸制問題上同樣爭吵不休,意見分歧很大,甚至推舉一名守門警衛都要調查其對奴隸制的態度如何。 1850 年1 至5 月,國會就新土地上是否推行奴隸制問題展開了大辯論,這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辯論之一。開會時有些議員帶著武器出席,他們有時在會上大打出手,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南部計畫要在六月間召開南方大會,南部若干州有脫離聯邦之勢。
泰勒表示自己要烙守大選中的諾言,保持政治上的獨立性,不作一黨的掛名總統。他雖是南方人,且擁有奴隸,但從全國利益出發,主張維護聯邦統一。他提出可以保持全國已有的奴隸制狀態,但是禁止把奴隸制擴展到新的地區。他建議儘快接納加利福尼亞等地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還誓言必要時“將親自率大軍”使用武力保持聯邦統一。泰勒的態度雖然堅決,但當時南部奴隸主勢力已經聯合起來,如果聯邦政府採取強硬的武力手段,美國內戰很有可能立即爆發。在這全國性危機特別嚴重的時刻, 1850年7月4日,1850年7月4日,泰勒出席了在華盛頓舉行的獨立紀念日慶祝活動。念活動在戶外舉行,他頂著烈日一直聽完了兩個多小時的各種愛國演講。集會活動過後,他又在陽光下散步,獨自走了好長一段路程。當回到白宮之後,他感到又渴又餓。據說,為了降溫,喝了一壺冰牛奶,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大盤櫻桃。當天晚些時候,他的肚子開始咕嚕嚕地亂響,接著是腹部的劇烈疼痛。總統的保健醫生亞歷山大·S·沃瑟斯龐診斷他的病為霍亂,便給總統服用了甘汞和鴉片。第二天,總統的病情不僅大為好轉,而且還能挺著處理一些重要事務。不過,總統的醫生們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他們無法解釋和止住總統不斷上升的體溫。7 月8 日,醫生們報告總統高燒不下,病情嚴重。泰勒雖然已經估計自己不可能康復了,但他還是以軍人特有的毅力挺過了一個夜晚。7 月9 日,泰勒意識到生命垂危,於當晚說出了自己的最後遺言:“我大概要死了,我期侍著上帝儘快召喚。我一直忠實地盡力履行我的全部職責——對此我問心無愧,我唯一的遺憾是,我將不得不離開我的朋友們了”。這位執政16 個月,年僅66 歲的美國第12 位總統,像9 年前的老英雄哈里森一樣,在任期內逝於病榻。5 日後,在白宮任所逝世。執政僅16 個月,享年65 歲。
泰勒去世後,國會終於通過了輝格黨亨利·克萊等人提出的妥協法案。主要內容為:加利福尼亞為自由州加入聯邦;成立新墨西哥和猶他兩個特區,暫不制定是否允許奴隸制的法律:在哥倫比亞特區內禁止奴隸交易;制定更有力的法律,幫助奴隸主緝獲逃亡奴隸。

個人生活

婚戀

1810年6月21日,25歲的扎卡里・泰勒與21歲的瑪格麗特·麥考爾·史密斯·泰勒結婚,生有一子五女。

性格特點

扎卡里·泰勒熱誠、開朗、坦率,在生人面前有些害羞,不過很快就會親熱起來。他偶爾有點兒口吃,說話前要經過仔細考慮。儘管他長年穿著軍服和邋遢衣服,但他遠不是很多人所想像的那種鄉巴佬。根據傳記家霍爾曼·漢密爾頓的說法,他“是一個紳士,是一個天生的具有優雅,令女士們感興趣的騎士風度的、和藹可親、令人愉快的主人,維吉尼亞肯塔基傳說的灑脫大方的紳士風度。”
扎卡里·泰勒騎在愛馬上的英姿扎卡里·泰勒騎在愛馬上的英姿
泰勒將軍與人不擺架子、例行公事不講排場是有口皆碑的。一位軍官說,“他態度和藹,性情溫柔,舉止有禮。在他的社交圈中你很快就會感到舒適自在。一次,他來看我,當時我正坐在一隻木箱上寫東西。我起身讓座,說我只有這么一個蹩腳的地方可坐。他說:‘噢,沒關係。我擔心的是會把箱子壓壞。’他坐下來,非常友善親近地和我交談。”1847 年11 月,泰勒上船到紐奧良休假前,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傷病員安頓在特等艙里,讓人好好照料他們。然後,他另找一塊地方睡午覺。吃晚飯時,他沒有露面,水手們到處找了好久,最後一位水手發現他在鍋爐前的舊墊上睡得正香。還有一個更有趣的故事說,一天早上兩個剛從西點軍校畢業、著裝整齊的陸軍少尉,來到阿肯色州的史密斯要塞,遇見一位身材矮胖、貌似農夫的人。“早上好,老頭!”他們大聲呼道。“早上好。”“莊稼長勢咋樣?”他們又問。“挺不錯。”“走,跟我們一塊兒來喝一盅。”那老頭什麼也沒喝只和他們聊了一會兒。當他起身離開時,一個年輕人說:“代我們向你老伴和女兒問好。”當天晚些時候,這兩個少尉又著裝整齊地到司令部來拜見他們的指揮官。他們非常懊悔,原來指揮官就是他們早晨戲弄過的“老農”。泰勒莊重地向他們回禮,然後向他們介紹說:“這就是我的妻子和女兒。”當人們懷念這位只做了16 個月的總統即去世的將軍時,總是談起他為人與處事的佳話。
這位從軍40年,身經百戰的老將軍,中等身材,中等體重,體貌顯得格外平常。但仔細看來,身材長得不大勻稱:胳膊細長,軀於消瘦,兩腿較短,成羅圈腿形。泰勒壯年時身高1.76米,體重約77公斤,當總統時體重約90公斤。他的臉孔瘦長,高前額和長鼻子顯得格外突出。長著棕色的頭髮和淡褐色的眼睛。他眼睛遠視,且有散開性斜視症,總要帶著放大鏡,而且看人時總要斜著眼。他衣著隨便,什麼衣服最舒服就穿什麼。當兵時,扎卡里·泰勒甚至把軍服和便服混合在一起穿。他站立或走路時,總愛習慣地把手背在後面。一般來說,他的身體是很健康的,頭腦是很清醒的。
扎卡里·泰勒是一個不求享樂的利己主義者,他不參加任何兄弟會組織,但卻又有很多不拘禮節的朋友。他既不吸菸也不喝酒,但咀嚼菸葉,據說他能準確地把嚼碎的菸葉吐進痰盂,是一個不尋常的“神槍手”,如果以痰盂為靶子的話,可以斷定,泰勒先生肯定槍槍十環。
扎卡里·泰勒是個勇敢和堅強的人。這與他小時的生長環境和曾成為軍人參加過戰鬥的經歷有關。1784年11月24日,他出生在維吉尼亞州奧蘭治縣,8個月後,他家遷人路易斯維爾正東方貝爾格拉斯河邊的斯普林菲爾德,在這西部邊疆的邊界上,泰勒在苦難的環境中一天天地長大,性格在日漸鍛鍊中堅強起來。泰勒在17歲時,就曾在早春的寒風中,勇敢地橫渡俄亥俄河游到印地安那,然後又悠然地遊了回來。

死因調查

在《貨幣戰爭》一書中,對於泰勒總統的死因有不同的描述。該書認為,在國際銀行家迫切希望建立一個私有的美國中央銀行以謀取利益時,泰勒總統對建立中央銀行的消極態度,使得他被謀殺,原文如下:
到1849年,另一位輝格黨總統扎卡里·泰勒當選後,恢復中央銀行的希望似乎近在咫尺。建立一個完全比照英格蘭銀行模式的私有中央銀行是所有銀行家最高的夢想,它意味著銀行家最終決定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鑒於哈里森總統的前車之鑑,泰勒在重大的中央銀行問題上保持著相當大的模糊性,但他同時也不甘心成為亨利.克雷的傀儡。他曾私下裡明確表示:“建立中央銀行的主意是死定了,在我的任內是不會考慮它的。” 結果死定的不是中央銀行的主意而恰恰是泰勒總統自己。
1850年7月4日,泰勒總統參加了在華盛頓紀念碑前舉行的國慶活動。當天的天氣非常炎熱,泰勒喝了些冰鎮牛奶,又吃了幾個櫻桃,結果有些鬧肚子,到7月9日這位健康魁梧的總統又神秘的死去了。
如此區區小病害得兩位軍人出身的總統(另一位是威廉·亨利·哈里森總統,泰勒之前兩任的美國總統,於1841年4月4日死於風寒引起的急性肺炎-----引者注)死得不明不白,當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史學界為此爭論達百年之久,1991年,在徵得泰勒總統後人的同意後,他的遺體被挖掘出來,總統的指甲和頭髮被化驗,結果果然發現了砒霜,但當局很快下了少量的砒霜不足以致命的結論,然後匆匆結案。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總統的體內會有這些砒霜。

人物評價

扎卡里·泰勒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沒有任何政治經歷的總統,也是第二位死於任內的總統(任職僅16個月),同時還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遲任一天的總統(因為原定就職的3月4日是星期天)。依賴軍功當選的他,做事的方式是果斷又武斷,但在處理奴隸制問題上,他的主張是合乎社會發展的。在第二次美英戰爭美墨戰爭中憑藉傑出的指揮才幹成為美國的英雄。擁有很高的聲譽,被人稱為“最大的英雄”,“頂用的大老粗”。他非常珍視聯邦的統一,絕不允許奴隸主鬧分裂,他有一句名言:“半個多世紀以來,王國和帝國一個接一個的崩潰,這個合眾國卻巍然不動。創立合眾國的愛國者們早已作古,但合眾國依然存在,成了紀念他們的最光榮的豐碑”。
扎卡里·泰勒生活過的斯普林菲爾德扎卡里·泰勒生活過的斯普林菲爾德

逸聞軼事

在美國,宗教是社會和政黨政治的一部分。特別是19 世紀30—40 年代,隨著反奴隸制運動的興起,宗教社團組織日益急增,崇尚教義成為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時就任美國總統,自然要遵守宗教的規矩。泰勒是一個虔誠的聖公會教徒,他雖沒有正式入教,但一直堅持參加聖公會的禮拜儀式。按照憲法,泰勒應在1849 年3 月4 日宣誓就職。但是,這一天正是禮拜天,他又必須到聖公會教堂去作禮拜,所以他提出將宣誓就職的日期改在下星期一(3月5 日)舉行。這一改變,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推後一天就職的總統。
戴維·賴斯·艾奇遜戴維·賴斯·艾奇遜
然而,泰勒的這一決定,同樣創下了參議院議長艾奇遜為一天總統的奇聞。因為,按照憲法規定,美國第11 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任期的最後一天是1849 年3 月3 日。這一天的午夜12 點鐘聲敲響,標誌著3 月4 日開始,波爾克就當卸任。新當選的第12 位總統扎卡里·泰勒應在3 月4 日宣誓就職。但是,泰勒為了履行教儀,表示只能在3 月5 日星期一正式就職。根據1789年的總統繼任法,總統和副總統均缺位時,應由參議院議長臨時代行職權。
當時密蘇里州艾奇遜參議員是參議院臨時議長。這樣,艾奇遜就在1849年3月4日自動當了一天的臨時總統。據說,在艾奇遜擔任總統的24 小時中,除有好幾位參議院同僚開玩笑地向他建議一些政策或請求內閣職務外,美國內外沒有出現危機打擾他。在這個短短任期中,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艾奇遜究竟是否算總統,對此美國歷史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886 年艾奇遜逝世後,密蘇里州議會通過一項特別決議,為他建立一座紀念碑,上面刻著:戴維·賴斯·艾奇遜為任期一天的美國總統、律師、政治家和法學家。1928年,密蘇里州州長和該州其他顯要人物前往普拉茨堡為艾奇遜雕像舉行落成典禮,紀念這位曾擔任過一天的美國總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