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制是坯料通過旋轉的扎輥受到壓縮,使其橫截面積減小,形狀改變,長度增加。扎制可以分為縱扎、橫扎、和斜扎。用扎制的方法可以生產板材、帶材、型材、管材及...
武漢花燈扎制技藝是湖北省武漢市的傳統手工技藝。漢陽自古就有張花燈、舞花燈、玩花燈的民俗,明末清初的漢陽花燈已享譽荊楚,成為漢陽文化的一大特色。“手藝精湛、...
高龍扎制技藝,湖北省級文化遺產。武漢高龍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屬切割式結構。從扎制框架開始就講求蔑竹工藝的完整性;在色彩的選擇上,高龍以紅色、金...
月湖燈彩扎制技藝簡介 編輯 月湖燈彩,又名月湖區花燈,是月湖區民間節日文化活動的一大特色文化產品。據地方史料記載,鬧花燈習俗,自宋朝開始,每逢春節、元宵佳節,...
佛山彩燈具有中國南方彩燈精巧秀麗的特色,扎制工藝水平在國內領先,以品種豐富、款式新穎、裝飾獨特、工藝精緻、富麗堂皇而深受民眾喜愛1。 追溯歷史 佛山彩燈 圖冊4張...
扎染可稱為蠟染的姊妹藝術,但它的特殊工藝性能,突出表現在手扎制作方面。用白色的線繩,在純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異的花紋圖案、飛鳥蟲魚等,置入已準備好的...
北京扎燕風箏每種都繪有骨架圖、彩繪圖,並配有扎糊訣和畫訣,圖文並茂,是最具北京特色的風箏流派。以費保齡為主要傳承人的北京扎燕風箏技藝,其扎制的燕子作品...
整個舞蹈以奇異浪漫的扎制塑型,新穎活潑的表演形式,粗獷毫放的舞蹈動作,展現出一幅氣勢磅礴、場面宏大、火爆熱烈的民俗畫面。2006年入選湖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
鳥籠從質地上分為竹木製和箭桿扎制兩種。過去,冀東民間最為普遍的是因陋就簡,用箭桿、桑條、柳條尖子、破竹帘子上的竹條扎制簡易的鳥籠。雀籠從功能上又分養...
清末民初,曹縣紙紮頗為盛行,大的集鎮均有專業扎紙藝人。主要扎制冥器,其次是匾額、燈籠等。每逢節日也常扎制彩門或過街牌坊。冥器種類繁多,多以高粱秸做骨架,...
王永訓,大型風箏展覽創始人,現代、傳統風箏代表人物。生於濰坊市高新區馬宿村,1989年畢業後到楊家埠風箏廠參加工作,從事風箏扎制、繪畫等工作,1991年5月離廠,從事...
▪ 6 編織扎制工藝 ▪ 7 陶瓷製作工藝 ▪ 8 金屬冶煅加工工藝 ▪ 9 髹漆工藝 ▪ 10 家具製作工藝 ▪ 11 文房用品製作工藝 ▪ 12 印...
“曹氏風箏工藝”是一門綜合藝術,它融民間文化、南北扎制技術的精華於一體,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製做流程為:扎、糊、繪、放,工藝具有獨到之處。其保存了21首扎...
榪槎,拼音mà chá,是指亦作“ 榪杈 ”。用來擋水的三腳木架。用桿件扎制成支架,內壓重物的河工構件。又稱閉水三腳、木馬。在四川地區使用較多,明嘉靖時(...
濰坊風箏具有濃郁的地方生活氣息和生動的氣韻,扎制博採眾家之長,過去說濰坊的風箏, 有“十個風箏九個蝶, 九個蝴蝶九個新”的說法,人們用“魯蝶”來概括濰坊...
其自幼跟祖父學習雕刻、繪畫、風箏扎制。 1995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風箏專家稱號。其扎制的風箏作品“金雞報曉”被國家郵政部選中並作為郵票使用。其部分作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