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扎么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州縣紅河縣三村鄉
- 面積:27平方公里
- 年平均氣溫:21.3℃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東鄰補乾村委會,南鄰依期洛村委會,西鄰墨江縣龍壩鄉龍賓村委會,北鄰三村村委會。轄扎么、扒龍、宗貢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88戶,有鄉村人口2160人,其中農業人口2153人,勞動力127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95人。全村國土面積27平方公里,海拔920-1950米,年降水量1509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498.21畝,人均耕地0.71畝,林地1576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 %。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2.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7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498.21畝(其中:田451.98畝,地 1046.23畝),人均耕地0.71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5760畝;荒山荒地23121.79畝,其他面積12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6.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0.0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56萬元,占總收入的65%;畜牧業收入25.2萬元,占總收入的13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810頭,肉牛42 頭,肉羊 31頭);漁業收入0.8 萬元,占總收入的0.4 %;林業收入5.1 萬元,占總收入的2.7 %;第二、三產業收入30 萬元,占總收入的 15.7%;工資性收入5.37 萬元,占總收入的 2.8%。農民人均純收入903.6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養殖業收入等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木薯、芭蕉芋等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正在發展茶葉產業、計畫發展芭蕉芋產業。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 、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電,村村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2戶(占農戶總數的 2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戶(分別占總數的13.3%和7.8%)。該村到鄉的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未完全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 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29畝,有效灌溉率為48.6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29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5畝。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4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6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5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99戶,共鄉村人口2304人,其中男性1276人,女性1028人。其中農業人口2299人,勞動力135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2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361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扎么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三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0.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14人,中學生5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8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0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3000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9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49人,黨員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7人。 團員54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落後,交通經常中斷,旱節飲水困難,飲水水質不達標;3、醫療衛生條件差,人均住房面積少,住房簡陋,室內強面、地面等都是裸露的土面,人蓄混居突出,衛生公廁缺乏,人居環境差,有待改善。4、山高坡陡,經濟發展條件薄弱,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5、教育落後,人口素質低,缺乏依靠科技致富的知識。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軟硬體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化素質;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 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發展茶葉產業、泡核桃產業;5、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居環境;趕上新農村建設的快車,為農民增加收入,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零四六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