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登

才登

才 登 ,男,藏族,號雪域居士,才登是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旅遊局的一名公務員。“4·25”尼泊爾地震發生時,她正在旅遊局2樓的家裡休息。突然間,地板不停搖晃,桌子上的東西也七零八落往下掉。才登意識到地震來了,而已變形的房門也阻斷了她逃到一樓他永遠不會忘記“4·25尼泊爾地震”來臨時的情景,“當時我正準備去睡午覺,覺得房子搖晃得厲害,就從窗戶往外看,看到很多人都在跑,才知道是地震來了,起初我還以為是挖掘機的轟轟聲。”在自治區人民醫院骨科病房裡,才登輕描淡寫地向記者說著醫生對她的診斷,“只有在晚上的時候,才能感覺到傷口的疼痛。”才登身上的這些傷是在地震中救人導致的。“當時,我只有一個想法,能救一個算一個,早都忘了自己。“也許過了十幾秒吧,我醒了過來。被救的女孩也掙扎著快要從廢墟里爬出來,我的手還緊緊地抓住她。回想起這一幕,她才發現,自己被砸中的位置正好位於女孩的頭頂上方。這右肩上重重的一擊,既是不幸,又是萬幸。後來趕到的警務站官兵把才登和女孩扶到空曠的地方。剛才還用力救人的肩膀疼得讓她側躺在地上不能動彈。一些村民脫下衣服為她擦乾淨臉上的血,用圍巾幫她包裹住流血的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才登
  • 外文名:CaiDeng
  • 別名:拉牧山居
  • 國籍:中國
  • 民族:藏
  • 出生地:青海拉牧山
  • 出生日期:1962年02月
  • 職業:公務員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文學作品
  • 代表作品:《我從草原來》、《心在高原》和《牧人的祁連山》等。
  • 興趣愛好:文學創作、聲樂。
人物簡介,代表作品,創作簡歷,相關文學評論,

人物簡介

才 登 ,男,藏族,才登和人群一起向警務站跑去,剛才被石頭砸傷的手臂和頭開始流血,血水浸入眼睛裡,眼前一片朦朧的紅,耳邊不時傳來“轟隆隆”的落石聲。才登是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旅遊局的一名公務員。“4·25”尼泊爾地震發生時,她正在旅遊局2樓的家裡休息。突然間,地板不停搖晃,桌子上的東西也七零八落往下掉。才登意識到地震來了,而已變形的房門也阻斷了她逃到一樓的去路。號拉牧山居,才登是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旅遊局的一名公務員。“4·25”尼泊爾地震發生時,她正在旅遊局2樓的家裡休息。突然間,地板不停搖晃,桌子上的東西也七零八落往下掉。才登意識到地震來了,而已變形的房門也阻斷了她逃到一樓的去路。青海湟中人,才登說。剛一落地,飛石就如雨點般砸了下來,才登一邊用手儘量擋住石頭,一邊趕緊向大街方向跑去。當代作家。才登說。剛一落地,飛石就如雨點般砸了下來,才登一邊用手儘量擋住石頭,一邊趕緊向大街方向跑去。1962年2月出生於青海拉牧山,才登趕緊跑到女孩跟前,拉住她的手,用盡全身力氣將她往外拽。又是幾聲巨響,才登感到天搖地晃,回頭一暼,一塊滾落的巨石正好砸中了旅遊局的房子,就像踢足球般把房子“踢”出了幾米遠。幾乎同時,一塊石頭砸中了才登的右肩上,剎那間,她失去了意識。其父為漢族,才登和女孩扶到空曠的地方。剛才還用力救人的肩膀疼得讓她側躺在地上不能動彈。一些村民脫下衣服為她擦乾淨臉上的血,用圍巾幫她包裹住流血的頭。其母為藏族。才登受了兩次傷:一次是在逃生時,用手擋住從天而降的飛石;另一次是從廢墟里救人時,右肩被石頭砸成“鎖骨骨折”。地震後,才登轉了三次院,感受到了更多人對她的愛。1986年7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才登趕緊跑到女孩跟前,拉住她的手,用盡全身力氣將她往外拽。又是幾聲巨響,才登感到天搖地晃,回頭一暼,一塊滾落的巨石正好砸中了旅遊局的房子,就像踢足球般把房子“踢”出了幾米遠。幾乎同時,一塊石頭砸中了才登的右肩上,剎那間,她失去了意識。2010年6月至7月,參加了由魯迅文學院在浙江舉辦的高級研修班學習。才登說,雖然自己肩膀受了傷,但也感受到了更多人對自己的愛。“救人是一種本能,如果時間倒回到那一刻,我依然會作出同樣的選擇。”系青海省作家協會、青海省散文家學會、青海省花兒研究學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青海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才登趕緊跑到女孩跟前,拉住她的手,用盡全身力氣將她往外拽。又是幾聲巨響,才登感到天搖地晃,回頭一暼,一塊滾落的巨石正好砸中了旅遊局的房子,就像踢足球般把房子“踢”出了幾米遠。幾乎同時,一塊石頭砸中了才登的右肩上,剎那間,她失去了意識。《西海詩報》副主編,才登趕緊跑到女孩跟前,拉住她的手,用盡全身力氣將她往外拽。又是幾聲巨響,才登感到天搖地晃,回頭一暼,一塊滾落的巨石正好砸中了旅遊局的房子,就像踢足球般把房子“踢”出了幾米遠。幾乎同時,一塊石頭砸中了才登的右肩上,剎那間,她失去了意識。海北州作協副主席。才登趕緊跑到女孩跟前,拉住她的手,用盡全身力氣將她往外拽。又是幾聲巨響,才登感到天搖地晃,回頭一暼,一塊滾落的巨石正好砸中了旅遊局的房子,就像踢足球般把房子“踢”出了幾米遠。幾乎同時,一塊石頭砸中了才登的右肩上,剎那間,她失去了意識。《文學與人生》雜誌簽約作家。才登趕緊跑到女孩跟前,拉住她的手,用盡全身力氣將她往外拽。又是幾聲巨響,才登感到天搖地晃,回頭一暼,一塊滾落的巨石正好砸中了旅遊局的房子,就像踢足球般把房子“踢”出了幾米遠。幾乎同時,一塊石頭砸中了才登的右肩上,剎那間,她失去了意識。現任門源縣政協副主席,才登趕緊跑到女孩跟前,拉住她的手,用盡全身力氣將她往外拽。又是幾聲巨響,才登感到天搖地晃,回頭一暼,一塊滾落的巨石正好砸中了旅遊局的房子,就像踢足球般把房子“踢”出了幾米遠。幾乎同時,一塊石頭砸中了才登的右肩上,剎那間,她失去了意識。負責主管文史資料委員會、法制委員會。27歲的才登是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旅遊局的一名公務員。“4·25”尼泊爾地震發生時,她正在旅遊局2樓的家裡休息。突然間,地板不停搖晃,桌子上的東西也七零八落往下掉。青海省政協委員。才登趕緊跑到女孩跟前,拉住她的手,用盡全身力氣將她往外拽。又是幾聲巨響,才登感到天搖地晃,回頭一暼,一塊滾落的巨石正好砸中了旅遊局的房子,就像踢足球般把房子“踢”出了幾米遠。幾乎同時,一塊石頭砸中了才登的右肩上,剎那間,她失去了意識。
才登

代表作品

長篇小說《江南雨巷》《海水青藍》《雪花飄舞》《心靈雞湯》詩文集《我從草原來》《江南雨巷》《海水青藍》《雪花飄舞》《心靈雞湯》、詩歌集《梅花》《心在高原》《心海》和散文集《藍色玫瑰》《路在腳下》《我在美國的日子》《牧人的祁連山》等。

創作簡歷

2010年發表作品:
1. 詩歌《玉樹,傾斜的天堂》(同時發表在2010年第5期《中國民族》藏漢譯文版、《民族文學》、《民族雜誌》、《群文天地》、《祁連山》和2010年第二期《淮風》上。被收入《廢墟上的花朵》和《我們和玉樹在一起》兩本書。)
2.小說《牧村的黃昏》(2010年第1期《西海文藝》)
3.組詩《夕照,被影子拉長》(2010年第2期《西部詩報》)
4.散文《頂禮扎西則寺》(2010年第1期《金銀灘》)
5.散文詩 《秋遊祁連》(2010年第1期《柴達木》)
6.散文《電影記憶》(2010年第二期《青海作家》)
7.評論《土地的歌者》(2010年第一期《金門源》)
8.散文《散文詩五章》(2010年第3期《金門源》)
9.散文詩《亂海子,或秋景》(2010年第四期《柴達木》)
10.散文詩組章《走過生命的四季》(2010《老爺山》冬季號 )
11.散文《友愛如歌》(2010年《祁連山》雜誌冬季號)
2011年發表作品:
1.散文詩《黑河以北的遊牧方式》(2011年1月1日《祁連山》報 )
2.散文《故鄉“花兒”紅》(2011年第1期《金門源》 )
3.詩歌五首(《金銀灘》2011年第1期 )
4.散文詩《夜過大阪山二章》(《黃河詩報》2011年1期 )
5.散文詩《照壁尋秋》(2011年第1期《青海作家》)
6.詩歌《玉樹,傾斜的天堂》(《中國民族》譯為蒙文 )
7.散文詩《夢幻仙女灣》、《聽雪的聲音》(《西部詩報》第二期)
8.散文詩《雪域三題》(2011年7月7日《西海都市報》)
9.散文詩《夢幻仙女灣(外一章)》(2011年6月5日《西部詩報》)
10.詩歌五首(2011年8月《青海詩人》雜誌)
11.詩歌六首(2011年秋季號《金門源》雜誌)
12.短文《崇尚純真與簡樸》(2011年9月《青海日報》)
13.散文詩《黃河在貴德拐了個彎》三章(2011年10月《貴德》第三期)
14.散文詩《走過生命的四季》四章(2011年9月《柴達木》)
15.散文詩《夢幻仙女灣》(2011年第四期《西海文藝》)
16.散文《夢幻仙女灣》在“美文天下”首屆全國旅遊散文大賽中獲一等獎
17.才登詩歌(《黃河詩報》詩刊第二卷)
18.詩歌四首、散文集《溢鄉的色彩》序(第四期《金門源》)
2012年發表作品:
1.詩歌《送你一程》(《彩虹》雜誌 )
2.詩歌《我是夜晚的一隻甲殼蟲》《一個人的夜晚》(《青海稅務報》)
3.散文詩《今夜,所有的雪花長滿耳朵》(《文學月刊》第五期)
4.散文詩組章5篇發表(《散文詩世界》3——4期 )
5.散文詩組章《金土地暢想》(2012年1期《金銀灘》)
6.散文詩五首(2012年第3期《青海湖》雜誌)
7.組章《風過丹噶爾》(2012年第五期《中國文學》雜誌)
8.詩歌六首(2012年3期《安多文學》 當代藏族詩人專刊)
9.詩歌五首(第二期《金門源》雜誌)
10.散文詩雪域五題(《河清海晏》創刊號)
11.《崇尚純真與簡樸》(2012年2期《貴德》雜誌)
12.散文《我的姨媽》(第3期《金銀灘》雜誌)
13.散文詩《和貴德的一次對話》(2012年3期《貴德》雜誌)
14.詩歌《給切陽什姐》(9月25日《祁連山報》)
15.散文詩五首(2012年3期《祁連山》雜誌)
2013年發表作品:
1.散文詩八章(《大詩歌·散文詩》)
2.散文詩《給母親》(《中國文學》6月號)
3. 散文詩組章《總想忘記一些傷痛》(5月號《中國魂》雜誌)
4 .散文詩四首(第1、2期《金銀灘》雜誌)
5. 詩六首(第2期《青海湖·視野》雜誌)
6.詩歌《想去德令哈》被編入中國(青海·德令哈)首屆海子青年詩歌節特輯《今夜,我在德令哈》一書。
7. 散文詩《唐蕃古道》八首(《金銀灘》雜誌)
8. 詩歌三首(2013年第25期《青海湖》雜誌)
9. 散文詩《花海情緣》組章(《中國文學》雜誌第58期)
10.散文詩三首(《詩江南》雜誌第4期)
11.散文詩《唐蕃古道》八章(青島《大沽河》第3期)
12.散文詩《奈何天》四章(《中國魂》第3期)
13.散文詩《唐蕃古道》八章(《絲綢之路》10月號)
14.詩歌《給愛人》(2013年12月號《新大陸》)
2014年發表作品:
1.散文詩五章(《花城》雜誌)
2.散文詩《達玉部落》(《金銀灘》第1期)
3.散文詩《達玉部落》(《青海湖》第五期)
4.散文詩八章(《聖潔海南.意象》一書)
5.散文詩《七彩情》四章(《金銀灘》第四期)

相關文學評論

才登詩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管窺
文/王平
【內容摘要】才登的詩文是飽含婉情的藝術化結晶,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融文學、歷史、地理和人文為一體,關注民生,呼喚真情,善於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語言清麗,富有詩意,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美學價值、地理學價值和歷史學價值,是文學愛好者值得借鑑的典範。
【關鍵字】文化氣息 知識性 情感 修辭
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尤其用文字元號表情達意的語言藝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文學以頑強的生命力或粉飾太平,或針砭時弊,或抒寫胸臆,都是文人筆端真情流露的藝術化結晶,它在發揮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的同時,也造就了許多作家——活躍於當代文壇的才登就是其中之一。
才登筆耕不輟,作品豐厚,近年又創作了詩文集《我從草原來》,詩集《心在高原》,散文隨筆集《牧人的祁連山》等。她的詩文的思想內容深厚,藝術特色鮮明。
一、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
作為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藏族作家,她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她始終將飽蘸濃墨的筆觸伸向熟稔的地域文化,用真情抒寫富有特色的風土人情,字裡行間閃爍著民族純樸、率真的思想光華。她在竭力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熱情謳歌真善美,以女性獨特的敏銳眼力和感性的視角捕捉生活中的亮點,將細膩的情感寓於一個個鮮活的意象之中。
在她筆下,西部的自然與神秘的文化精神已構成了她的生命意識和心理現實,西部的山水風物就是她個人理想、道德和宗教信仰的載體。她筆下的西部是蔚藍而遼遠的天空和似羊群般浮動的白雲,是白雪皚皚的山峰和草肥水美的無垠草地,是純淨而富有靈性的流水,是一朵朵鮮艷奪目的格桑花,是一座座寄託心靈的瑪尼堆,是一面面鮮艷的獵獵風馬旗,是一頂頂充滿溫情的牛毛帳篷,是似珍珠般撒滿原野的氂牛,是騎馬放牧的剽悍漢子和唱著歌謠的豪爽的女子,“是一部感人的情史”(《向西行走》),是具有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底蘊豐厚的民族風情畫。
走進她的作品,你可目睹豪放的牧民們在草原上,在美麗的青海湖邊策馬揚鞭,展示強大和威武的壯觀景象;在金銀灘或托勒牧場,你可見達如玉部落的後裔策馬揚鞭的陣勢猶如祁連山在移動的景觀;你會領略到“對於騎手來說,草原就是世界。”“草原大,還是世界大?” (《牧場隨筆》)的真正內涵;你可悅讀草原上的男女們被紫外線照射得乍看似一團紅色火焰的紅銅色臉膛和潔白如雪的牙齒以及爽朗的笑聲。他們在馬背上邊歌唱,邊暢飲青稞美酒,追逐藍天白雲;“騎在馬背上的從不塗脂抹粉的牧女是人世間真正的美色,就連大紅大綠的服飾和鑲嵌在臉上的‘紅蝴蝶’,就連墨黑的眼睛、直棱的鼻樑都透著一股健美的灑脫。”(《牧場隨筆》)。隨處可見黑牛毛帳篷上飄起的縷縷炊煙,聆聽牧女們委婉悠揚的歌聲,目睹一馬雙跨的戀人。你可飽覽穿著華麗的藏袍的牧女們與“騎著馬背著槍的姿勢猶如一座山” (《西海魂》)的漢子們結為伉儷的風景,你還可欣賞在藍天下與白雲共舞的“鍋莊”。
你也可飽嘗難逃焙炒煎熬的青稞“在歲月來往的寒暄中/端成的一碗香甜的‘糌粑’”(《走近青稞地》)和用“世界上最好的工藝品”(《母親的手》)——留有母親五個清晰指印的圓圓的糞餅燒煮的可滋潤乾癟的遊子之心的一鍋相思奶水,以及“姑娘們的笑聲/泡進阿媽的奶桶”(《草原放歌》)結成的醇香奶皮。你還會感受到草原母親用長滿老繭的手將黑刺塞入“塔垮”,然後點燃,接著炸色香味俱全的麵食,煮茶蛋和鹹牛肉的執著,以及臨別時,還用手擦客人皮鞋上的灰塵,站在小山丘上擺動雙手,目送卷著風雪漸行漸遠的車的深情。你抑或發現了族人們“在佛的面前/磕著等身的長頭/心聲在經輪中外延”(《一股涼風從背面吹來》),用虔誠的心靈譜寫著民族文化史詩的亮麗風景。
在現代性的語境下,民族文化保護的價值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在面對強烈的現代性文化價值趨動下,捍衛民族文化價值已經上升到了發展戰略的高度,重新認識民族文化中具有核心價值的元素成為必然。因此,才登的作品在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融文學、歷史、地理和人文為一體,是一部經典的百科全書。
她的遊記類散文以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換為線索,通過引經據典和引用民間神話傳說,用文學的筆觸繪聲繪色地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展示了一個民族久遠的歷史文化。”。
作為民間文藝家和作家,她不辭辛勞地筆走祖國的秀美河山和人們的心靈,極力挖掘自然和人文知識,熱情謳歌生命的意義。在她的作品中,動植物是大地的精靈,礦藏是彌足珍貴的財富,雪山是純淨的靈魂,水是生命的乳汁。她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她的生態思想對於當今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
《薩耶卓瑪》以時間為線索記敘了作者外婆記憶猶新的那唱遍大江南北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的作者王洛賓和達如玉美女薩耶卓瑪的悽美的愛情故事。作者對薩耶卓瑪的肖像描寫十分成功——薩耶卓瑪“在朝經的人群中亭亭玉立,身著黑色藏袍,袍子的邊上鑲著一尺寬的水獺皮和紅藍相間的彩條,皮膚白皙,黑溜溜的眼睛在毛茸茸的睫毛下閃露著青春少女的羞澀。”——突出了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徵,生動感人。讀者可以想像,如此絕美的女子,怎能不讓一個隨導演來這裡拍攝影片《民族萬歲》的演員一見鐘情?同樣,一個熱愛大草原的男子,怎能不讓一個開朗奔放,美麗中透著野性的女子動情?《華熱,雲朵上的部落》採用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等手法,介紹了門源縣華熱部落的地域特徵、歷史變遷和風土民情。文中引用史料確鑿,如用“白牛食雪山肥草,飲雪山清水,其糞微細,可合旃檀”(《涼州府志備考》)描寫了白氂牛的習性和“其糞”的價值,又通過“男子衣邊鑲有一寸寬金邊,衣領有花紋,袖口是黑邊,袖短,穿著輕便,非常適合農業生產;婦女們穿著有四顆紐扣的多層領襯衫和用毛嘩嘰或黑嘩嘰面料縫製的華貴藏袍,系多種顏色腰帶,腰間綴有金銀、珠寶和玉器等飾品,她們以長發為美,在裝著將滿頭的烏髮梳織成的辮子的精心繡制的辮筒上面綴有眾多飾物,如銀牌、珊瑚、瑪瑙、珍珠、海貝、象牙、松耳石等,行走時丁冬有聲,顯得雍容華貴,美麗大方。”的外貌描寫,充分表現了華熱藏族的服飾特徵。在《家在黑河源頭》中寫道:在去往黑河的路上“藍天似蓋,大地如盤”“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生活在托勒牧場上的藏族、漢族、蒙古族,以及托茂人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變遷,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都順應時代潮流,變得更加文明。這裡盛產的祁連玉呈各種綠色,結構縝密,色澤鮮麗和柔和,價值連城。唐朝詩人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中的夜光杯就是用祁連玉雕琢而成的。扎麻什有罕見的“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胡楊。在河西走廊,西漢時,樓蘭人就用胡楊蓋房子、搭羊棚和取暖,清代時,這裡“胡桐遍野,而成深林”。作者“迷戀西海,是因為她孕育了兩彈。”(《西海魂》),作者眼中“托勒河從雪山下面潺潺流出,如一紈玉帶將草原攔腰截開,一路歡唱著、跳躍著、講述著源頭上那片草原的故事,越過鏡鐵山,經過嘉峪關,飽覽河西走廊的風光之後匯入黃河。”(《我從草原來》),在兒時嬉戲的河岸邊的水晶晶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風搖曳,若走近她,聆聽,似乎能聽到花兒綻放的聲音,它們有著翠綠的葉子,粉嫩的花瓣,雖然很纖細,卻頑強地在雪山腳下綻放,舉目四望,一團團,一簇簇,在草地上眨著眼、搖著頭,用生命點綴著草原。當作者發現蘇吉灘草原上修建於清雍正三年的永安古城廢址時,眼前似乎重現出春花秋月、歌舞昇平、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在作者心目中,仙米金色的麥茬地的空曠、寂寥猶如肖洛霍夫筆下頓河邊上秋後的裸野,更像俄羅斯古典風格的一幅風情油畫,這裡是華銳藏族“放牧白氂牛的淨土,是藏傳佛教點燃青燈的聖地,是華銳歌舞飄飛的樂土,以其山雄,林幽、茶美、水秀、雲媚、石奇、禽珍,獸異、藏情九絕而占盡了風流。”(《晨野三悟》)龍浪日出景觀不亞於泰山日出。她的作品中的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豐富生動、神奇有趣,耐人咀嚼。如《華熱,雲朵上的部落》中的關於華熱部落變遷的神話和五色神湖的傳說,《嘛呢磨和一對老人》中關於那扎溝的感人故事,《格薩爾的足跡》中關於格薩爾王和他的愛妃珠姆的愛情故事,《走筆皇城草原》中關於花海鴛鴦的美麗傳說,《三進尕牧龍村》中關於乾骨龍馬的神奇傳說,《初麻兒村的圓樹》中關於圓樹的神話傳說,《觀崗隆石窟有感》中關於崗隆石窟的傳說,《夏遊冷龍灣海》中關於冷龍灣海的傳說。在《崗什卡及其它》中敘述周穆王西遊遇西王母的神話時,作者還引用詩句“瑤池阿姆倚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李商隱《瑤池》)和崗什卡山巔上的西王母祠來加以佐證。
總之,她的遊記類散文猶如具有知識性、文學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的導遊詞,又如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和記錄東方國家旅途見聞的《馬可·波羅遊記》。具有很高的地理學價值、歷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是一部經典的百科全書,可作為大專院校選修課教材。
三、關注民生,呼喚真情,抒情表意婉約。
回溯文學史,無論是先秦散文,還是唐代詩歌,關注民生的作品富有頑強的生命力。不管是孟子的散文,還是杜甫的“三吏”“三別”都表現了民本思想。才登在繼承這種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揮毫潑墨,譜寫真情。她的詩文“無處不在歌吟山河故里、親情和友情。”。
她時常回憶美好的往事,熱情謳歌“天當被,地當床,黎明發覺被上霜” (《有一種精神》)的吃苦耐勞、甘為人梯、開拓進取的托勒精神。有一個秋天永遠飄忽在她的記憶里,和“記憶緊緊連在一起的是一個靠乞討生活的女孩。”“她的臉色有點蒼白,頭髮有點凌亂,一種深深的憂傷久居在她美麗的額頭。”她“躊躇著,為了不傷她的自尊心一直微笑著,小心翼翼地拿出二十元錢放到她面前的籃子裡。”(《女孩》)。如此敏感的反映和細膩的情感無不令人驚嘆,無不讓人感動得潸然淚下。她以女性的直覺捕捉現實中的閃光點,站在新時代高度審視和反思農民“沉沉的腳步/為什麼總是走不出大山的懷抱/莫非你的思想/已變得像頭骨一樣堅硬”(《農民》)的落後思想根源。當罪惡的大手“搖碎了家園/搖碎了夢想/搖碎了校園/搖碎了母親的心臟”(《汶川:我在祈禱你(組詩)》)時,作者的心在滴血,她欲喚醒人類行將泯滅的良知。作者發揚老一輩優秀文學家的光榮傳統,走出書齋,走出自我,關注社會變革歷程,體察民生百味千態,創作了強烈關注現實,真誠反映生活的優秀詩文作品,與社會同行,與讀者共鳴。
親情是一種微妙的感覺,一絲不經意間的牽掛、惦記,一種讓只有生命的動物都會擁有的本能反應和原始能力。詩文的藝術生命是情感。才登的詩文情從肺腑湧出。在她的筆下,阿媽始終站在“門前的山坡上捻毛線,腳下是成群的牛羊,頭頂是藍天白雲,勤勞使母親最先沐浴燦爛的晨光,多情的彩霞總是把阿媽染成一道美麗的亮點。”(《捻毛線的阿媽》),母親的手上布滿了勞作的痕跡,在寒冷的冬天,母親的手像一把透著無限溫暖的火爐,把陣陣暖意傳遞給子女們;“在炎熱的夏天,母親的手像一把遮陽傘,”(《母親的手》)精心呵護著兒女們。她感激“在困境中,阿媽用捻成的毛線給子女們鋪就了一條求學之路,改變了我們的命運。”“再回首,阿媽已不是從前那個高挑美麗的少婦了,前額上的密密麻麻的皺紋一如她捻出的千條毛線。”(《捻毛線的阿媽》),在新家幽暗燈光之下,她盼望阿媽像從前一樣喚她回家吃飯,“像從前一樣嘮叨。”(《想家的感覺真好》),她對阿媽的思念,就像阿媽那粗糙的雙手捻出的毛線一樣綿長……母親在給了她生命的同時,也給了她做人的品格。在她的《兒子和足球》中,兒子成為足球迷後,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當她干涉時,他卻產生了逆反心理,成績更加退步了,她不想奪人所愛,後來,她便成了他的球迷,他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她想親人的感覺真好,“ 斟一杯青稞佳釀”,“思念成河。”(《中秋望月》)。這些與朱自清懷念親人、抒寫家庭生活經歷的親情散文《背影》《冬天》和《兒女》等有異曲同工之妙,令人柔腸百結,掩卷沉思。真情是才登親情詩文的靈魂所在。
她在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不善言辭,但時常思念同學和朋友,儘管我的熱情時常被冷漠打斷,但我依然真誠地對待親情、友情和愛情,情是一種養分,它能滋潤生命的綠葉——常青。由此可見,她的作品的情感源於生活,源於她對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物慾橫流、人情淡漠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在才登作品中找到了早已久違了的友情和感動,這種友情源於生命個體淡泊、寧靜的人生態度,這種感動來自歷經滄桑的生命深層更深刻的人生意義。
在《仙米筆會散記》中之門源仙米舉辦的文學筆會上,作家們狂歌豪飲,酒灑桌面,晶瑩剔透,三分釀成豪情,七分釀成友誼,再加幾曲“花兒”,便是半個天地。此文寫盡了文人墨客的風流倜儻和飲酒賦詩的雅興,這種純粹的友情使人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在《認識梅卓女士》中,作者有幸認識了著名作家梅卓,並拜讀了她的名作《太陽部落》《月亮營地》《唐卡》和《青青家園:門源走遍》等,留給作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梅卓女士是藝術的女人,脫俗而高雅,戴在左手腕上的那一串念珠和那頂象牙白的禮帽給人一種親切感。當你欣賞本文時,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善待每一個人的具有善良本性和敏感細膩心理的作者形象便會躍然紙上。即使在夢中,才登也時常歌唱更嘎才旦的歌曲《青海人》;在相聚時,才登深切地感覺到“微風中飄出的‘花兒’/把歲月揉成語言/穿胸膛而過/撞在詩人的心上”(《農曆“四月八”》),友人“張老的手指/在琴弦上跳動的時候/山丹丹的花瓣紛紛落下/流淌成一條動人的河——/寶塔山 紅五星 山丹丹”(《聽板胡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假如山水有知》將現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年在托勒牧場搞地質勘察工作時和作者的姨夫更正交往的友情敘述和描寫得詳盡而生動感人。她的友情超越時空,隨那些描繪翱翔在一種藉以文字傳播的境界裡,語言情思渺渺。
才登的詩文是一種承載著思想質量和內容重量並傳達出自己審美意向的情律化的詩文,表達了“對生命誕生地大草原的無法抹去的眷戀深情,對故園生活的回望。”,善於運用借景抒情的表達技巧,表情達意婉約。她用“春天來了/卻把您留在了寒冷的冬天”(《央隆·父親》)這樣富有哲理的詩句表達了對父親的悼念。她的“脈群中/有一條尕海的支流”(《鄉愁》),所以,她多愁善感,“抓一把雪花 便有/一捧的失望從指縫流走”(《一直下雪的星期天》),“雪地里丟失的腳印”(《三月一日的那場雪》)是她今生的傷口,在她視線里“雨腳快而長,密而涼。”(《七點半的長途車》),“掬一捧池水/孤獨成河”(《等你在晨霧中》),她走近草原,便產生走近了天堂,走近了自由,“蹬掉腳上的兩隻鞋,在草原上曬著太陽,天空是那么晴朗,那么豪邁,那么恬靜。”(《走近草原》)靜靜地坐在草地上聽風聲、水聲和鳥鳴,常常忘記自己的存在,就連草地上跳動的螞蚱也成了最美的舞者,細微的、浮動的雲也是極其優雅地徘徊在天空的走廊里的愉悅之感。她是用心去看草原的,所以,她的目光會觸痛每一根草。在她的靈魂深處,“陽光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芬芳了一樹相思/此時 花瓣飛落如雨/秋天醉了”(《葉落,一種憂傷的美麗》)。
作為一位端莊其品,清麗其詩的才女,她具備詩人的基本條件,一是寫詩的才華,二是多愁善感的心理素質——“為賦新詞強說愁”。她對自己的命運以及自身的生命狀態和感情世界投以無微不至的關注,並經常產生自憐自閉的怨情和心態,即“多愁”;對身邊人物、景物和事物的變化表現出格外的關心和敏感,即“善感”。她表達情思絲絲入扣,細膩婉約,特別是她那幽幽的女性情懷,更令人無限感慨。如:“深夜/一碗淡茶/一杯薄酒/一彎瘦月”“兩個愛詩的女人/在彼此的心窩裡散步”(《深夜與友人談詩》),“掉進你的詩詞”“同樣的閒愁舊恨/同樣的清淚溢滿/枕上袖邊/點點斑斑”(《致易安居士》),“一掊黃土,怎能填平我深入骨髓的遺憾/一掬清淚,又怎能表達我空曠的思念”(《想念婆婆》),“因為你們/我寧願自己是/路旁的一塊石頭/向陽的一片草坡/河上的一座小橋/雨中的一把折傘/甚至啊 甚至是空地的一把椅子/讓你們在疲憊的時候停靠/喘息”(《給尖措和卓瑪》)等等。如果沒有詩人思想情感上的深度和廣度以及他在詩歌藝術上深湛的造詣,是不可能達到這種境界的。
一個作家的經歷和素養決定了她作品的思想性。“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不幸,吟就了富有多愁善感、淒清孤寂情懷的《一剪梅》《聲聲慢》《南歌子》《臨江仙》《多麗》《浣溪沙》《訴衷情》和《玉樓春》等;才登經歷了悲歡離合,賦就了曠世詩文。文如其人。作為一個文化淑女,才登除了具有一般女性的陰柔和善良的特性外,又有文化女性的特質,比如喜歡寄情山水、愛好文學藝術、關注國事等。她的詩文流露出文化女性矜才尚藝的人生意趣和淡淡的哀愁。她之所以受到當世文人,尤其男性文人的讚譽,一個頗為重要的原因在於:她以她特有的女性視角和女性筆觸去感知人生和書寫情感。作為一位才華橫溢而又多愁善感的女作家,才登被天注定要與淒清孤寂的情懷相伴一生,正像白居易形容楊玉環是“天生麗質難自棄”那樣,她的淒清孤寂的情懷同樣是“天生”和“難棄”的。並且她詩文中的情感既有個性,也有共性,其個性源於本民族長期積澱的善良、勤勞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共性源自人類的本性和不斷修養的品性。從這個角度而言,她的作品是屬於民族的,也是屬於世界的。她創作了具有很高美學價值的經典美文,堪稱當世美神。
四、善於運用修辭手法,語言優美,富有詩意。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她的作品通過運用比喻、比擬、移用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譬如:“馬呵——/草原的男人……草原的精靈/今夜隨著草原的暖風/一起回到我的夢鄉/重新棲息在/我無比思念的胸口上/長鳴一聲”(《一匹老去的馬》)。作者將本體“馬”和喻體“草原的男人”在外形和內質上的相似點聯繫起來,賦予馬以人的情感,表現了馬堅強而奔放的個性以及作者對馬的魂牽夢繞。“綠色的草原/草綠色的童年/是春天的樂師/奏響秋天的果實”(《蘇吉鄉抒懷》),這個比喻和擬人句,將草原的生機和活力,以及靈性和優美充分地展示於讀者眼前。流水“一如父親骨管里的碧血/一如母親垂肩的青絲”(《同寶山崗》),作者賦予“流水”以生命,表達了對草原流水的真情和愛意。“母親,您是滾滾黑河中/最大的一朵浪花”(《母親·草原》),此句歌頌了母愛的純潔、神聖和偉大。胡楊“活著 你是一千年的真情/死了 你是一千年的精靈/倒了 你是一千年的精神”((《致胡楊》),這句運用比喻兼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謳歌了胡楊頑強的生命力和堅貞不屈的精神。在作者內心深處,華熱藏族的白氂牛是“白珍珠”“雪山精靈”,尕海像逗號,像眼睛,是“一枚遺落在草原上的珍珠,藍瑩瑩地發著迷人的光”。如此鮮活而亮麗的語句俯拾即是。
比擬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把甲物擬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躍性,能使讀者展開想像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體味它的深意。正確地運用比擬,可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運用比擬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例如擬人句:“吻著草原的額頭/企圖化解千年的冰雪”(《回望草原》)通過人格化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的一腔摯愛萬般情。氂牛“猶如一顆顆雄性的種子/在遲疑不決的春天/為了天邊的一把草/在黑暗中/向黎明出發”(《記憶中的野牛溝》),這句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使氂牛如雄性的種子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草原早春具有人的特徵。“你的風骨/傾倒了無數脆弱的詩魂”(《致胡楊》)》,此句盛讚胡楊的傲骨和無窮的魅力。“夜露打濕的饅頭花、鞭麻花都露著嬌羞的面容。”(《牧場隨筆》)中的花似人般嬌羞,富有內涵。又如:“老家的土房/溫暖著歸人的眼睛”(《老家日記》),“暮春的傍晚/黑河 留下一河搖碎的太陽/無法打撈”(《又一春》),等等,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了愛憎分明的感情。擬物把人當物來寫,給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會收到生動的富有情趣的表達效果。譬如:“我把你別在我的胸口/從此 我不再寂寞/我全部的愛/沐浴在你最初的目光里”(《女兒·我的貼身小棉襖》)一句中作者視女兒如珍寶,表達了刻骨銘心的親情。
移用是以慣用描寫甲事物的詞語來說明或形容乙事物,從而創造一種巧妙的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的修辭手法。比如:“一口碩大的鐵鍋/煮沸我們童年的希望”(《我的兄弟妹妹》),“鐵鍋”本來是描寫具體事物的,這裡卻用來描寫抽象的“希望”,想像奇特,反映了天真爛漫的美好童年生活。“穿越了你/是否就穿越了幸福”(《騎手》),這裡用“穿越”一詞來寫“幸福”,表達了對騎手的讚美之情。“我們踏著雪/踩響浪漫的孤寂”(《古城踏雪》),此句用“踩響”來寫“孤寂”,表現了作者當時浪漫的踏雪情景和憂鬱的心境。
散文不能像小說那樣,依靠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去吸引讀者,也不能像戲劇那樣依靠人物語言行動和激烈的矛盾衝突去打動讀者,散文要靠優美的語言和濃郁的詩意去感染讀者,真正的散文就是一首詩。歷代散文名篇,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楊朔的《蓬萊仙境》和劉白羽的《日出》等,雖久經歲月,但至今仍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因它們的語言優美,都具有濃郁的詩意。同樣,才登的“散文是用詩句串連起來的。”,她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著當詩一樣寫。”“總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譬如:“阿媽的毛線像一條無形的網,連起了天南地北的兒女們。”(《捻毛線的阿媽》),“想家的感覺像阿媽擠在奶桶里的牛奶,泛起陣陣綿軟的漣漪,縈繞在心頭的是甜甜的思緒。”(《想家的感覺真好》),“小時候,家是阿媽溫暖的懷抱,是阿爸寬大的胸膛,是外婆甜蜜的吻,是兄弟姐妹們泡在一起捉迷藏、打雪仗的美好時光。”(《想家的感覺真好》),“小時候,我最喜歡蹲在母親身邊看她擠牛奶,牛奶在她的兩指間交替噴出,發出的聲音是世界上最好聽的音樂,那沒有詞的旋律讓人陶醉,泛起的漣漪就像母親額頭的皺紋,讓我常常產生想扶平它的欲望。”(《母親的手》),在照壁山上看到的“一彎下弦月如藏女腰間精美的奶鉤一樣,懸在深邃的天空。”晨霧“宛如輕柔的薄紗,繚繞於群山之間,更像藏女抽動的長袖,在林間曼舞。”(《晨野三悟》)等,這些句子以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或景物為意象,運用修辭手法表情達意,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具有很強的藝術效果。這些都是文學愛好者值得借鑑的典範。
一言以蔽之。你如果讀懂了她的抒情詩文,那么便讀懂了文學,讀懂了女人;你如果讀懂了她的敘事詩文,那么便讀懂了西部,讀懂了男人。
魯迅曾說過:同是“一部紅樓夢,道學家看到了淫,經學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纏綿,革命家看到了排滿,流言家看到了宮闈秘事。”對文學作品的解構因人而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個作家的最成功之處,往往也是他的不足之處,再優秀的作家,寫出的作品也不可能篇篇都是傳世佳作。猶如朱自清作品過於精雕細琢,追求典雅,把一些辭格運用到了極致,在典雅精巧中卻少了點自然天成的妙處一樣,巴金把寫作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從不考慮創作方法和表達技巧等問題,作品不講究文法,結構不夠嚴謹,顯得有點鬆散,在自然質樸和淺顯平實中卻少了些凝練和含蓄,即像他自己所形容的“拿起筆就像扭開了龍頭,水荷荷地流個不停,等到我把龍頭關上,水已流了一大攤”一樣,才登的作品也未能例外,但瑕不掩瑜,不然,為何洛陽紙貴呢?
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①牧子《在純粹的情感里奔放生命》,才登詩集《心在高原》,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225頁。
②原上草《總序》,才登散文隨筆集《牧人的祁連山》,華夏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第3頁。
③葛建中《高原女性的詩意表情——序才登詩集〈心在高原〉》,才登詩集《心在高原》,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2頁。
④牧野《傾注真情的荒原第一犁——寫在才登詩文集〈我從草原來〉出版之際》,才登詩文集《我從草原來》,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8月第1版,第186頁。
⑤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⑥司馬遷《史記·報任安書》。
⑦白居易《長恨歌》。
⑧井石《掛在草尖上的露珠——序才登詩歌散文集〈我從草原來〉》,才登詩文集《我從草原來》,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8月第1版,第1頁。
⑨楊朔《〈東風第一枝〉小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