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腫瘤,中醫稱“千日瘡”,俗稱“刺瘊”、"魚銹銹“、“瘊子”等,具有一定的惡化癌變率。“瘊子”是人們對手疣(或跖疣)的俗稱,中醫稱“千日瘡”。本病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引起,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染,外傷對HPV感染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長瘊子是感染病毒引起的,不是自身血液有病。但是本病發生與機體免疫狀態有關,免疫缺陷狀態者,如腎移植、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紅斑狼瘡病人疣的發病率增高。
基本介紹
- 別稱:千日瘡”,俗稱“刺瘊”、"魚銹銹“、“瘊子”等
- 中醫病名:手疣
- 常見發病部位:手背、手指及足緣等處
- 常見病因:HPV-2.4型、7型引起,與機體免疫功能有關
臨床表現,病理生理,臨床特點,臨床診斷,治療原則,容易混淆的疾病,預防保健,疾病診斷,
臨床表現
1.初起為針尖大的丘疹,漸漸擴大到豌豆大或更大,呈圓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顯,質堅硬,呈灰黃、污黃或污褐色。
2.好發於手指、手背、足緣等處。
3.數目不等,初起多為一個,以後可發展為數個到數十個。一般無自覺症狀,偶有壓痛。
4.病程慢性,部分可自愈。
5.跖疣是發生於足底的手疣。由於局部壓迫、摩擦,表面形成黃色胼胝狀,如以小刀削去此層,即可見白色軟刺狀疣體,表面常有散在小黑點。
6.發生在甲緣者,可破壞指甲生長。
7.特殊類型:(1)絲狀疣:好發於眼瞼、頸、頦部等處,多為單個細軟的絲狀突出;(2)指狀疣:發生一簇參差不齊的多個指狀突起,尖端為角質樣棘刺,數目多少不等,常發於頭皮,也可發於面部、趾間。
病理生理
表皮棘層肥厚,乳頭瘤樣增生和角化過度,間有角化不全。表皮嵴延長,在疣周圍向內彎曲,呈放射狀向中心延伸,在棘層上部和顆粒層內有大的空泡化細胞,為圓形,核深染,嗜鹼性,核周圍有一透明帶圍繞。這些細胞有的僅含少量透明角質顆粒。相反在空泡化細胞之間的非空泡化的顆粒細胞內常含大量簇集的透明角質顆粒。增厚的角質層內間有角化不全,常位於乳頭體的正上方,排列成疊瓦狀。此種角化不全細胞的細胞核大,深嗜鹼性,呈圓形而不是長條形。組織學和電子顯微鏡對比研究證實,在棘層上部的空泡化細胞和角質層的角化不全細胞的深嗜鹼性的圓形核中,含有大量病毒顆粒。真皮乳頭層內可有炎性細胞浸潤,但無特異性。
臨床特點
一、病因:HPV-2.4型、7型引起,與機體免疫功能有關
二、好發年齡:兒童及青少年。
三、好發部位:手背、手指及足緣等處,
甲周疣 發生於甲周者,
甲下疣 在甲床者。
絲狀疣 皮一細長絲狀突起。
指狀疣 有時為一族集多個參差不齊的指狀突起。
四、皮疹特點:小丘疹,表面角化粗糙,堅硬。呈灰黃、污黃或污褐色。
五、自覺症狀:無,
六、病程:病程慢性,1-2年
七、預後:有自限性,可自行消退。
八、組織病理:呈乳頭瘤樣增生,角化過度間角化不全,棘層上部及顆粒層細胞有空泡化。表皮突處長,疣周圍向內彎曲呈抱球狀,真皮乳頭上延,血管擴張。
臨床診斷
1.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即可診斷。
2.跖疣應與雞眼鑑別。後者多見於足緣、足趾或足底壓迫處,有圓錐形角質栓,疣體中央呈輪狀角質中心核,壓痛較跖疣更明顯。
現代醫學治療常採用冷凍,雷射,外科切除,放射療法,免疫療法等。但容易反覆。發病機理是由風邪搏於肌肉而變化。也有認為肝主筋,肝失血養,肝氣外發,而生疣贅。或因肝失榮養,失其藏血之功,導致血枯升燥。筋氣外發於肌膚,復遭風毒之邪相乘,而致血瘀,肌膚不潤而生枯筋箭。
治療原則
瘊子雖不是什麼大病,卻會影響美觀,並給工作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患者多希望尋求簡便而迅速的治療方法。目前最受醫生和患者青睞的要屬冷凍和雷射治療,因其治療迅速、徹底、簡便易行而且副作用少。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對於單發或數目較少者可作首選。如果是多發或融合的面積較大的疣體,還是應採取綜合療法為宜,即內服中藥配合外洗中藥或細胞毒性藥物外塗以促使疣體脫落。
一、液氮冷凍治療最常用,疼痛大、復發率高適用於皮損較小、數目少
二、雷射,疼痛大(打麻醉藥比較疼)、復發率高(去掉根部就不會復發)
三、中醫治療方法。
四、對於基底部較小的疣如絲狀疣,可用刮匙直接刮除後止血。
五、局部藥物治療可用10%~20%水楊酸或三氯醋酸、冰醋酸溶於等量的彈性火棉膠外塗疣體,或用5% 5-氟脲嘧啶軟膏外塗,可使疣體壞死、脫落。但可致局部刺激,出現紅腫、皸裂、疼痛、過敏反應、色素沉著等副作用。還有用0.1%爭光黴素生理鹽水溶液0.1ml注射於手疣或跖疣基底部,隔日1次,共2~3次即可脫落,此法副作用少。跖疣可用3%福馬林溶液作局部濕敷或浸泡,每天1次,每次15分鐘,連續4~8周,常有效。
六、左旋咪唑50mg, 口服3/日,服3天停11天,連用3個月。
七、板藍根注射液2ml肌肉注射,1/日,10~20次為一療程。
八、中醫中藥治療,5%碘酒連續塗抹半年。
患者好發於手背、手指及足緣等處。首先要避免與手疣的患者有親密的接觸,如共享洗浴用品等,避免抓搔患處,否則會發生自身接種導致身體其它部位也長出手疣。
【方藥】
1.主方治疣方(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加減
處方:靈磁石、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先煎),板藍根、浙貝母、白芍、地骨皮各15克,黃柏12克,桃仁、紅花各9克,山慈姑6克。水煎服,每日l劑。
2.單方驗方治瘊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
處方:熟地黃25克,何首烏15克,白芍、赤芍、杜仲、牛膝、赤小豆各12克,桃仁、川紅花、牡丹皮、穿山甲、白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手疣的外治法
用鴉膽子搗爛如泥
外敷疣體(外敷前最好先用熱水浸泡患部,並用刀片颳去表面的角質層),用玻璃紙及膠布固定,3日換藥1次。用木賊、香附、板藍根各30克,大青葉15克,煎水浸泡患部,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用艾柱著疣體上灸之,每日1次,至脫落為止。碘酒注射法常規消毒患部後,取2%~3%碘酒0.2-1.0毫升,用皮試注射器注射在疣的根部,每次注射總量不宜超過1毫升。注射後約3~5日自行脫落。此法適用於數量不多的手疣。 推疣法適用於頭大蒂較小並明顯高出皮面的疣。在疣的根部用棉枝或刮匙(刮匙頭部用棉花包裹),與皮膚成30度角度向前推之。用力不可過猛,即可將疣推除。推除後創面壓迫止血,再摻上桃花散或生石灰少許,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容易混淆的疾病
1.疣狀痣始自幼年,常排列成線狀,與神經走行一致,表面光滑或粗糙,呈刺狀隆起,色淡褐或灰黃,無自覺症。
2.疣狀結核 為不規則的疣狀斑塊,四周有暗紅色浸潤,組織病理有特異性結核性肉芽腫。
3.獲得性脂纖維角化瘤發生於指(趾)關節附近,表面光滑可有短蒂。
4.雞眼
雞眼為腳部受物理性擠壓引起的,所以雞眼不會傳染,而且只出現在受力部位,刨開後也不會流血。但手疣不同,手疣是病毒性感染,可出現在腳部任何部位,會傳染,刨開後可流血不止,造成大規模傳染。
預防保健
1.預防應注意避免搔抓、摩擦疣體,以防自身接種傳染。
2.應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避免接觸病毒。
3.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
4.避免外傷、摩擦等表皮的損傷,減少病毒入侵的機會。
5.家庭內有人患了疣病,其毛巾、臉盆、拖鞋應隔離分開使用,並定期消毒,以免互相傳染。
6.同時也應避免各種物理、機械、化學因素導致皮損而引發疣體的擴展和蔓延
由上,我們了解了手疣的預防方面的知識,就要到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要根據自己的病因進行用藥,注意勞逸結合,這樣也能有利於更好的祛除病痛。
疾病診斷
一、疣目相當於西醫的尋常疣,多發於兒童及青年。 初起為一個針尖至綠豆大的疣狀贅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黃,表面蓬鬆枯稿,狀如花蕊,粗糙而堅硬。以後體積漸次增大,發展成乳頭狀贅生物,此為原發性損害,稱母疣。此後由於自身接種,數目增多。一般為二三個,多則十餘個至數十個不等,有時可呈群集狀。好發於手指、手背,也可見於頭面部。生於指甲邊緣者,可向甲下蔓延,增本時可將指甲頂起,引起疼痛或染毒成沿爪疔;生於頭皮,手指或足趾間的疣如指狀突起,稱指狀疣。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無自覺症狀,常因搔抓、碰撞、摩擦破傷而易出血。
二、扁瘊相當於西醫的扁平疣。多發於青年婦女,故又稱青年扁平疣。
皮損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芝麻至黃豆大小,淡紅色、褐色或正常皮膚顏色,數目較多,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亦可互相融合,可因搔抓使皮損呈線狀排列。好發於顏面、手背、前臂及肩胛等部,一般無自覺症狀,偶有瘙癢感,病程慢性,可持續數年,有時可自行消退,愈後仍可復發。
三、鼠乳相當於西醫的傳染性軟疣。多見於兒童和青年。
皮損初起為米粒大的半球狀丘疹,漸增至綠豆大,中央呈臍窩狀凹陷,表面有蠟樣光澤。早期質地堅韌,後漸變軟。呈灰色或珍珠色。頂端挑破後,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數目不定,數個至數十個不等.常呈散在分布,也可簇集成群,但不融合。好發於顏面、軀幹、四肢、陰囊、肩胛及眼瞼等處。自覺微癢,經過徐緩,可自行消失。
四、跖疣皮損初起為小的發亮丘疹,漸增大,表面粗糙角化,灰黃或污灰色,圓形,中央稍凹,周圍繞以增厚的角質環。因足底受壓,皮損常不高出皮面,除去角質層後可見疏鬆的白色乳狀角質物,邊緣可見散在小的、紫黑色出血點,數目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有明顯的壓痛,用手擠壓則疼痛加劇。好發於足跖前後受壓處及趾部,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五、絲狀疣中年婦女較多見。
皮損為單個細軟的絲狀突起,呈褐色或淡紅色,可自行脫落,不久又可長出新的皮損。
一般無自覺症狀。好發於頸項、眼瞼等處。
注意:
扁平疣有一個特有的“同型反應”,既在受到外傷、不當醫治 等不良刺激後,疣體會在受刺激的部位迅速增多,且在疣體的周圍,會出現一個黃豆至銅錢大小的黑色圓斑,極其難以消退。所以,一定要禁忌使用可以導致“同型反應”的醫治 方法。“同型反應”主要發生在手術醫治 上和一些化學產品水如三氯醋酸、生石灰加純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