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科學

手外科學

本書是作者根據自己積累的大量臨床及科研資料編寫的專著。其內容全面,證據真實,指導性強,是全國各地手科醫生和骨科醫生學習和參考的主要專著。

基本介紹

版權資訊,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版權資訊

字 數: 1217000
版 次: 2
頁 數: 839
印刷時間: 2006/07/01紙 張: 銅版紙
手外科學
I S B N: 9787117032575
包 裝: 精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醫學 >> 臨床醫學 >> 外科學
定價:¥138.00

內容簡介

手部傷、病治療前後效果的對比,勞動保護對致殘程度的評估,都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功能評定標準和方法。但手的功能繁多,既有複雜靈敏的運動,又有精神敏銳的感覺,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手外觀方面的缺陷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社交活動和導致思想障礙。
手外科是在外科中比較年輕的學科,它所服務的對象絕大多數是在工農業戰線上負傷的勞動民眾。我院創傷骨科手外科專業組,是在一九五八年組建起來的。近二十年來,作者院手外科專業組在我院黨委的領導下。在培訓人員開展手外科技術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治療大量急診和門診病人,收住院治療的患者達八千人次,積累了一些臨床經驗。

作者簡介

王澍寰教授1924年12月出生於北京市。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1950年至1980年曆任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手外科主任、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副所長。1981年起,任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1982年至1989年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1989年起任名譽院長。1985年至1993年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主任委員;1994年至1997年任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1997年後任手外科學會名譽主任委員。1992年至今任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評審委員會委員。1981年任美國馬里蘭州手外科中心客座教授,1982年被接納為美國手外科學會國際會員。王澍寰教授是北京市第六、第七屆政協常委,第八屆政協副主席,北京市第十屆人大代表。1988被評為“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王澍寰教授是我國手外科專業的開拓者、奠基人,為我國手外科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1959年,王澍寰教授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手外科,使我國手外科從無到有,並逐漸發展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他創造性地設計和改進了多種手術方法。1963年,王澍寰教授在國內外最早開展了直徑在1.0 mm以內的顯微血管外科實驗研究,取得家兔斷耳再植成活,並獲得臨床斷指再植初步成功,此項成果於1965年分別在《北京醫學》和《中華外科雜誌》發表,是這一領域國際上最早的報導。經他精心設計並實施的“大網膜軸型皮瓣”為國內首創,於1979年獲國家發明獎三等獎。王澍寰教授主編了我國第一部手外科專著——《手外科學》,該書對於手外科理論知識和診療技術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並有許多創新,已成為手外科及骨科醫生的必讀專著。1996年他又主編了《手部損傷的修復》,系統論述了顯微外科新技術在手外科的套用。王澍寰教授還與他人合編、合譯了13部學術著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獲得科技成果獎14項,其中國家發明獎、全國科技大會獎、衛生部級獎5項。目前又完成了5部學術專著的主編及再版修訂。
王澍寰教授醫德高尚,醫術精湛,作風嚴謹,在培養醫學人才方面成績卓著。他先後培養了多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他培養的學生中,僅北京積水潭醫院就有4人獲得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1992年,王澍寰教授被北京市衛生局授予“伯樂獎”。
王澍寰院士是我國醫學界公認的有突出貢獻、學術上有很深造詣的骨科、手外科專家,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學術交流並講學,為我國手外科及顯微外科爭得了很多榮譽,被外國友人稱為“中國手外科之父”。

目錄

第一篇 手外科的基本知識與技術
第一章 手部手術的幾項基本技術
第二章 手外科的麻醉
第三章 電生理檢查
第四章 手外科常用的皮膚移植術
第五章 截肢
第二篇 手部損傷
第六章 手部開放性損傷
第七章 骨與關節損傷
第八章 周圍神經損傷
第九章 肌腱損傷
第十章 繼肢與斷指再植
第十一章 手部燒傷
第十二章 手部複習損傷的晚期處理原則
第十三章 拇指及手指缺損功能重建
第十四章 瘢痕
第十五章 長期不癒合傷口
第十六章 骨-筋膜室綜合徵及肌肉攣縮
第三篇 手部疾患
第十七章 手部感染
第十八章 掌腱膜攣縮症
第十九章 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
第二十章 手部先天性畸形
第二十一章 腫瘤
第二十二章 手康復
第二十三章 手功能評定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