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斑點病是由豆類葉點霉和扁豆葉點霉引起的、發生在扁豆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葉上病斑圓形或近圓形,斑點分散,大小2~15毫米,銹褐色,中央漸褪成淺褐色,邊緣紅褐色或暗褐色,色深,稍隆起。病部生黑色小粒點,排列成明顯或不明顯輪紋。
扁豆斑點病是扁豆的一種主要病害,在中國分布廣泛,發生較普遍。病原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上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多雨年份和季節易發病,缺肥田發病重。
扁豆斑點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適當稀植,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及時摘去老葉、病葉,收穫結束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並集中帶出田外銷毀;發現初期噴灑合適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扁豆斑點病
- 外文名:Hyacinth doliehos phyllosticta leaf spot
- 別名:白星病
- 病原:豆類葉點霉和扁豆葉點霉
- 為害作物:扁豆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
- 豆類葉點霉:分生孢子器散生於病葉表皮下,深紫褐色,球形或近球形,大小(34.18~105.6)微米×(24.3~40.4)微米,器孔口直徑6.84~9.32微米;分生孢子無色透明,單胞,長圓形或卵圓形,大小(4~7)微米×(2~4)微米。
為害症狀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 農業防治: 適當稀植,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及時摘去老葉、病葉,收穫結束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並集中帶出田外銷毀。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提高寄主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