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粉蚧

扁粉蚧(Chaetococcus bambusae Maskell, 1892)是同翅目、粉蚧科的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扁粉蚧
  • :動物界
  • :同翅目
  • :粉蚧科
  • 拉丁名:Chaetococcus bambusae
  • 命名者及年代: Maskell, 1892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雌成蟲:蟲體多為長橢圓形,但也常隨著寄生部位,也就是在葉鞘內的位置、葉鞘縫隙的寬狹和蟲口密度大小不同,而體型相應多有變化,使蟲體常有左右不對稱,或向一側彎曲,或頭和尾端逐漸變狹。有的個體上狹下寬。生活的蟲體之尾端和體緣因硬化而常呈黑褐色,蟲體中部乳黃色或白色,有的個體則全身黃褐色,只尾端體緣硬化。老熟成蟲之體末端縮成不規則的小長方形,且高度硬化成黑褐色,蟲體體緣也硬化成黑褐色。觸角很小,常不分節,多呈小瘤狀,其頂端生有約6根刺毛。前和後胸氣門發達,氣門口位於稍向內陷的硬化體壁凹穴內。在後氣門後方常有一群小腺孔群分布舉虹和。足已完全退化消失。蟲體背和腹兩面都具有數量很多的不規船腿屑烏則分散分槳糠慨布的小孔,每個小孔內都生有一個三孔腺或管腺。另外在腹部乃厚尾端還分布有多孔腺。較粗而短的體刺主要分布在蟲體尾端,在這些刺之間還分布一些細長的毛。肛環位於蟲體腹部末端節背面,常縮進肛筒內。肛環具數量很多的小孔和6根肛環刺毛。肛環刺常稍稍伸出體外。
若蟲之蟲體長卵形,兩側邊幾乎平行。體尾端略為圓形。觸角6節,其頂端節之長度約等於前3節長度之和。胸足正局照笑常發育,稍細弱。爪簡單,其爪冠毛頂端稍有膨大。喙短而粗,可見有分為2節有痕跡。三角形騙匪協之三孔腺分布在背和腹兩面,但數量很少,只在體緣和背中線及亞體緣分布。後背裂明顯存在,前背裂則不見存在。在腹部各節邊緣常生有刺形毛,此毛越向腹端分布越長。臀瓣雖不明顯,但臀瓣毛很長。肛環具孔和6根肛環刺。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內蒙古, 河北, 浙江, 台灣, 廣東, 四川, 雲南, 西藏
國外分布:日本, 斯里蘭卡, 印度, 紐西蘭, 大洋州, 歐洲, 非洲, 美洲, 巴西

生活習性

寄主:慈竹, 蘇麻竹, 碩竹和蘆葦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Trans. New. Zeal. Inst., 25:237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二十二卷 同槳剃熱諒翅目 蚧總科 粉蚧科~仁蚧科:38-3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