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稈早熟禾(學名:Poa anceps G.Forst.)是禾本科、早熟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的根狀莖。稈扁平,具2-3節。葉片扁平,葉舌膜質,截平或稍鈍圓。圓錐花序開展,金字塔形或矩圓狀卵圓形,小穗草黃色,含3-5小花;穎寬披針形。
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在歐洲也有分布。扁稈早熟禾對海拔適應範圍廣,從海拔800-3300米的範圍內均可生長,喜生長於溝谷河邊及低平地,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對土壤水分不很敏感。
扁稈早熟禾各個生育期均質地柔軟,枝葉茂盛;開花期以前適口性最好,馬、牛、羊最喜食;開花後期稈下部稍硬,適口性稍差,但馬、牛、羊仍喜食。扁稈早熟禾可以調製乾草,也可以青貯。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育植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的根狀莖。稈扁平,高60-100厘米,具2-3節。葉片扁平,長7.5-15厘米,寬2-3毫米,分櫱葉長4.5厘米,上面及邊緣微糙澀,下面平滑,葉舌膜質,截平或稍鈍圓,長0.5-1.5毫米。
圓錐花序開展,金字塔形或矩圓狀卵圓形,長10-13厘米,小穗草黃色,長4-6毫米,含3-5小花;穎寬披針形,長2.5-3毫米,第一穎具1脈,第二穎具3脈;外稃具明顯的5脈,基盤密生較長的綿毛,內稃與外稃等長或頂生小花者。
近種區別
扁稈早熟禾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兩者的形態特徵相似,差別是扁稈早熟禾稈扁平,光滑無毛,野生種株高50-60厘米,栽培馴化後株高65-95厘米;具2-3節;葉鞘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0.5-2 毫米;葉片扁平;花序圓錐狀且開展;基盤密生較長的棉毛。
生長環境
扁稈早熟禾對海拔適應範圍廣,從海拔800-3300米的範圍內均可生長,喜生長於溝谷河邊及低平地,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能適應pH7.2-8.5的土壤,對土壤水分不很敏感。扁稈早熟禾具有廣泛的抗逆性。抗寒力強,能在-36~-37.5℃的低溫下越冬,越冬率可達94%左右。當春季高寒的青藏高原上氣溫突然下降到-3~-5℃時,不受凍害,即使受些凍害,也能儘快生長發育;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耐鹽鹼,耐土壤瘠薄。
扁稈早熟禾單播可以建立單種人工草地,也可混播建立刈割、放牧兼用人工草地;在適宜的生境能形成茂密的植叢,並形成群落。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在歐洲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天然草地生長的扁稈早熟禾,一般4月中旬返青,6月開花,8月初種子成熟。在中國陝西5月開花。栽培馴化的扁稈早熟禾,在青藏高原海拔3200-3500米處,播種當年只能進入孕穗期,個別抽穗開花;栽培第2年至第6年的扁稈熟禾一般4月中旬返青,5月底至6月初孕穗,7月上旬開花,8月底種子成熟,全生育期116-128 天。
扁稈早熟禾在天然草場上前期生長緩慢,5月底後生長迅速,再生力強。栽培的扁稈早熟禾播種當年生長緩慢,第2年至第5年孕穗期前生長緩慢,後期生長加快,發育迅速,乾物質積累多;開花期收穫乾草後,再生速度快,經60-80天生長至10月中旬再生草株高又可達30厘米左右。
扁稈早熟禾的根系發達,具根莖,繁殖快,分櫱力強,在春旱嚴重的情況下能正常返青生長。
育植技術
扁稈早熟禾播種地塊選擇地勢平坦,降水量稍多的地區。最好要夏秋翻耕土地,春翻也可。整地要細緻,要求重耙輕耙並鎮壓,使地塊平整,土塊細碎。扁稈早熟禾種子千粒重一般為0.4-0.43克,每公斤種子約為233-250萬粒,畝播種量為0.5千克,種子田為0.4千克;條播深度2-3厘米,行距30厘米,覆土深度2-3厘米。可混播也可單播。
扁稈早熟禾苗期生長緩慢,播種當年及第2至第5年的苗期生長階段要求及時人工或用除莠劑鋤雜草。
扁稈早熟禾在分櫱期、孕穗期灌水可以提高畝產量;灌水結合施肥也可大幅度提高畝產量。據測定,在中國青海同德地區早作條件下,分櫱期灌水一次,當年可提高畝產43-57%;灌水結合施磷肥每畝7.5千克,當年可提高產量80-110%。當扁稈早熟禾生長至第6年後開始退化,可採用灌水,施肥提高產量,延長使用年限。
主要價值
扁稈早熟禾各個生育期均質地柔軟,枝葉茂盛;開花期以前適口性最好,馬、牛、羊最喜食;開花後期稈下部稍硬,適口性稍差,但馬、牛、羊仍喜食;各類家畜食後易於增膘長肉,是青藏高原的優等牧草。扁稈早熟禾最適收穫乾草時期是開花期,此時粗蛋白質含量最高,營養價值最好。扁稈早熟禾可以調製乾草,也可以青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