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木質大藤本,莖扁壓,深褐色。小枝圓柱形或微扁,有縱棱紋,無毛。卷鬚不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掌狀5小葉,小葉長圓披針形、披針形、卵披針形,長(6)9-16厘米,寬(2.5)3-6(7)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每側有5-9個鋸齒,鋸齒不明顯或細小,稀較粗,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無毛;
側脈5-6對,網脈突出;
葉柄長3-11厘米,無毛,小葉柄長0.5-3厘米,中央小葉柄比側生小葉柄長2-4倍,無毛。
花序腋生,長15-17厘米,比葉柄長1-1.5倍,下部有節,節上有褐色苞片,稀與葉對生而基部無節和苞片,二級和三級分枝4(3),集生成傘形;
花序梗長3-4厘米,無毛;花梗長3-10毫米,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花蕾卵圓形,高2.5-3毫米,頂端圓鈍;萼淺碟形,齒不明顯,外面被乳突狀毛;花瓣4,卵狀三角形,高2-2.5毫米,頂端呈風帽狀,外面頂部疏被乳突狀毛;雄蕊4,花絲絲狀,花葯黃色,卵圓形,長寬近相等或長甚於寬,在雌花內雄蕊顯著短,花葯呈龜頭形,敗育;花盤明顯,4淺裂,在雌花內不明顯且呈環狀,子房闊圓錐形,基部被扁平乳突狀毛,花柱不明顯,柱頭4裂,裂片外折。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多肉質,有種子1-2(3)顆;種子長橢圓形,頂端圓形,基部急尖,種臍在背面中部呈帶形,達種子頂端,腹部中棱脊扁平,兩側窪穴呈溝狀,從基部向上接近中部時斜向外伸展達種子頂端。花期4-6月,果期8-12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
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東南部。寮國、越南、印度和斯里蘭卡也有分布。扁擔藤生長在海拔100-2100米的谷林中或山坡岩石縫中。在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多生長在低山溝谷雨林或石灰岩山季雨林內。
繁殖方法
扁擔藤的繁殖方法有播種、根莖分株、壓條、扦插。以扦插繁殖為主、春天為宜。繁殖時選擇健壯、飽滿、木質化的新生莖幹,每2-3節剪成一段芽朝上,扦插於苗床上,苗床基質以沙壤土為宜,扦插深度以插條長度的1/2扦入土壤即可。
栽培技術
扦插後加強水分管理,地表土壤乾時宜在早上或晚上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幼株注意誘導攀爬,老株注意肥水管理和冬、春季修剪整形、植株長勢旺盛,管理粗放。
主要價值
藥用:藤莖供藥用,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備用;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可用於風濕骨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半身不遂等症。
觀賞:扁擔藤花、果、莖皆美觀,頗有觀賞性和趣味性,四季常綠、喜光耐陰、喜濕耐旱、抗逆性較強、攀爬能力強、覆蓋面積大,是園林造景中垂直綠化的理想選材,非常適合套用於城市立體空間綠化諸如廊架、牆體、屋面、橋樑及邊坡等處。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各地城市大力擴張,高樓林立,綠地偏少,且平面綠化形式較常見,景觀效果單一。與此同時,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最佳化,人們對生存環境的美化要求越來越高,扁擔藤占地面積較少、空間綠色量大,可掩蓋和遮擋不雅觀的建築物,美化城市空間環境,拓展城市綠化空間,愉悅人們心情,對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我國交通事業近年來飛速發展,各地都修建了不少高速公路,在此過程中,出現了大量邊坡荒地,甚至裸露坡地。扁擔藤在這些地方的綠化、水土保持等工作中也可有效地廣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