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房縣黃酒以房縣境內19個鄉鎮和1個國營林場範圍內種植生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特製曲和酒母為糖化發酵劑而釀成的發酵原酒,黃酒具有酒度低,口味獨特,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種兼飲料、食療、藥療及佐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特殊種酒,黃酒酒味醇和,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還含有多種有機酸、酯類物質及礦質元素,完全具備了含多種胺基酸,發熱量高,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這三項認定營養食品的必要條件,被形象地譽為液體蛋糕。
黃酒素有百藥之長之美稱,是醫藥上很重要的輔料或藥引子。中國古代著名醫典《
黃帝內經·素問》在湯液醪醴篇中說,以黍做原料的黃酒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因此用這種酒在邪氣來時,服之萬全。古代醫聖張仲景在《
金匱要略》雜症篇方劑中,用黃酒做藥引的約占1/3。明代醫藥學家
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說,黃酒有行藥勢,殺百邪毒氣,通血脈,厚腸胃……養脾氣等作用,飲用黃酒不僅可以增加食慾,使人心情愉悅,身體舒暢,而且可起到保健作用,適時常飲有助於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並有補血養顏,舒筋活血,健身強體,延年益壽之功效。
工藝特色
房縣具有獨特的自然氣候和微生物菌群,只有用房縣的野生蓼子秘制小曲,以及高山糯米、溪水或地層深處礦泉水(神農架北麓青峰斷裂帶),結合特殊手工釀造技藝,配製出的黃酒才具有獨特風格,這也恰恰是房縣黃酒不可替代、不可複製的重要原因。房縣黃酒發酵採用典型的邊糖化邊發酵的方法,使用自產米曲,發酵過程中不加麥曲,不加純酵母,採用糖化醪回淋工藝。2013年,該製作技藝入選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房縣黃酒按其屬性分屬北方半甜性黃酒,與紹興黃酒(屬半乾性、乾性黃酒)和省內孝感米酒(屬甜性和濃甜性黃酒)有所不同。
產地環境
房縣位於湖北省西北部,
十堰市南部,介於
大巴山和
武當山之間,北與十堰城區、鄖縣、丹江口市接壤,東界保康、谷城,南鄰
神農架林區,西與竹山毗鄰,總面積5110平方千米,素有千里房縣之稱。全年日照數1700小時—2000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03千卡/平方米—104千卡/平方米,平均氣溫10℃—15℃,無霜期170天—240天,降雨量560毫米—1150毫米。
房縣古稱“房陵”,因“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自古就有“秦陝咽喉,荊襄屏障”之稱。房縣受季風影響明顯,加之地形複雜,氣候垂直差異十分明顯,形成了“日照長,溫差大,乾濕交替”的氣候特徵,適宜多種作物生長。
一、氣候:房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明顯,加之地形複雜,高差懸殊,形成了日照長,溫差大,乾濕交替的氣候特徵。有利於各類農作物的成熟及有益菌的培養繁殖。
二、土壤:根據土壤普查結果,由於我縣沒有大型化工廠帶來污染的三廢排放,也沒有重金屬污染的歷史,土壤清潔肥沃,為各類農作物的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環境:房縣南接神農架林區,北與丹江口市、武當山接壤,遠離工業污染,被國家確定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好,空氣品質優,為房縣黃酒的生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多類型氣候帶,獨特的土壤自然氣候和微生物菌群,形成釀造房縣黃酒獨自風格特有的自然環境,是區別其他地方黃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歷史淵源
中國是酒的國度,酒文化源遠流長,而房陵(現湖北省房縣)的酒文化基本上和中華民族的酒文化同步。雖然有許多個性,但共性是主流。房陵的羊鼻嶺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是同一時期,發掘出了用於盛酒的
鬲、鼎罐和高杯盂形器。在羊鼻嶺生活的房陵人的祖先也開始了飲酒的歷史,彭方部落方國也就是最早飲酒的人群。
據史料記載,早在西周時(前1046—前771年),房縣民間已開始有釀製黃酒的技藝。當時用糯米釀造的“白茅”就是後來的房縣黃酒。
周宣王時,楚王派房陵人
尹吉甫(周朝太師《詩經》作者,房縣人)作為使者向周宣王進貢,尹吉甫帶了一罈房陵人自產的白茅(黃酒)獻給周宣王,寶物呈上殿開罈滿殿香,周宣王嘗了一口,大讚其美,遂封為封疆御酒。並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裝,依白茅封疆土,獎諸侯,並任尹吉甫作太師,扶朝政。後來,尹吉甫成為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一代賢臣。
《
詩經·野有死麕》:“白茅純米,有女如玉”。白茅屬於南方貢品,所以白茅就是房縣黃酒最早的稱謂。再後來,又有黃酒、皇酒、白馬尿等稱謂。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房陵成為歷代帝王將相的流放地,到房陵後都養成了喝黃酒的習慣。
漢朝時,房陵黃酒廣為普及,成為達官貴人的隨葬品。1974年,房縣七里河出土的漢墓中發現大量的裝黃酒的酒具,其中一個大罈子仍保留有當時的黃酒。
唐代,黃酒更為盛行。光宅元年(684年),唐中宗之子李顯,被其母武則天貶到房州為廬陵王時,他最喜歡飲用這種酒,被人稱為品酒郎君,曾作詩此酒只應天上有,瑤池天宮量也無,他日龍駕回長安,每年送聯三萬斛。廬陵王將房陵黃酒作為貢品,獻給武則天,因此房縣黃酒又有了皇酒之說,名揚天下,使房縣黃酒沾上了皇家的氣息。神龍元年(705年),廬陵王官復皇位,將房縣黃酒定為貢酒年年進貢,歲歲來朝。中宗用黃酒宴請文武百官,飲後神清目朗,滿口異香,眾官連聲稱奇,有一文官即席賦詩曰:房州神泉水,皇家桌上珍,托得天子福,喜得百官醉。從此,房縣黃酒正式被命名廬陵王黃酒。
生產情況
2014年,房縣有10餘家初具規模黃酒生產廠家,龍頭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突破3萬噸。全縣年生產能力在4萬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10個多億。
產品榮譽
2014年04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房縣黃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房縣黃酒產地範圍為湖北省房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1.糯米:採用產地範圍內的糯米。
2.釀造用水:採用產地範圍內泉水、地下水。
3.糖化發酵劑:採用產地範圍內的稻米、蓼子花生產的小曲。
二、制曲工藝
1.工藝流程:制坯→培菌→成曲。
2.工藝要點:
(1)制坯:將稻米粉、蓼子花粉、曲母粉按比例17:5:1混合。加水製成直徑2.8厘米至3.2厘米圓球形。
(2)培菌:控制室溫28℃至32℃,培養24小時後;控制室溫在30℃至35℃,培養48小時;室溫控制在24℃至26℃,酒麴在室內停留24小時。
3.成曲:將室溫升至38℃至41℃烘乾排潮。控制酒麴含水量11%。
三、釀酒工藝
1.工藝流程:浸米→蒸飯→涼飯→前發酵→後發酵→壓榨→澄清→殺菌→灌裝。
2.工藝要點:
(1)浸米:常溫下浸米10小時至12小時。
(2)前發酵:冷卻後的米飯放入發酵缸中,加米曲(原料米量的7‰),混合均勻,品溫控制在23℃至25℃。入缸24小時後,控制發酵溫度在23℃至25℃,發酵7天。
(3)後發酵:常溫下發酵25天至30天。
(4)壓榨、澄清、殺菌、灌裝:把黃液體和酒糟分離開來,將酒液在常溫下澄清3天以上,取上層清液再經過濾機過濾,瞬時滅菌灌裝。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澤微黃,清亮透明有光澤。具有黃酒特有的濃郁醇香和清雅醇香,無異味。口味醇厚、柔和,鮮甜爽口。酒體協調,具有黃酒的典型風格。
2.理化指標:
(1)傳統型半甜黃酒:
項目
| 優級
| 一級
|
總糖(以葡萄糖汁)/(克/升)
| 40.0—100
|
非糖固形物/(克/升) ≥
| 18.0
| 16.0
|
酒精度(20℃)/(%vol)
| 8.0—24.0
|
總酸(以乳酸汁)/(克/升)
| 4.0—8.0
|
胺基酸態氮(以N計)/(克/升) ≥
| 0.35
| 0.30
|
pH
| 3.5—4.6
|
β-苯乙醇/(毫克/升) ≥
| 40.0
|
(2)傳統型甜黃酒:
項目
| 優級
| 一級
| 二級
|
總糖(以葡萄糖汁)/(克/升) ≥
| 100
|
非糖固形物/(克/升) ≥
| 23.0
| 20.0
| 16.0
|
酒精度(20℃)/(%vol)
| 8.0—16.0
|
總酸(以乳酸汁)/(克/升)
| 3.8—8.0
|
胺基酸態氮(以N計)/(克/升) ≥
| 0.30
| 0.25
| 0.20
|
pH
| 3.5—4.6
|
β-苯乙醇/(毫克/升) ≥
| 30.0
|
(3)清爽型半甜黃酒:
項目
| 一級
| 二級
|
總糖(以葡萄糖汁)/(克/升)
| 15.0—80
|
非糖固形物/(克/升) ≥
| 10.0
| 8.0
|
酒精度(20℃)/(%vol)
| 8.0—16.0
|
pH
| 3.5—4.6
|
總酸(以乳酸汁)/(克/升)
| 3.8—8.0
|
胺基酸態氮(以N計)/(克/升) ≥
| 0.25
| 0.20
|
β-苯乙醇/(毫克/升) ≥
| 30.0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房縣黃酒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房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房縣黃酒的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