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植,字伯武,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故城縣)人,遵守禮法,有名當朝,時人贊曰:“天下規矩房伯武。”歷任朝右公、河南尹、少府,桓帝朝官至司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房植
- 別名:伯武
- 國籍:東漢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故城縣南部)
- 職業:司空
人物簡介,人物評價,歷史記載,
人物簡介
房植,字伯武,甘陵(後甘陵郡改為清河郡)人,生卒年不詳。以經學知名,東漢末年士人精神領袖。
漢順帝永和(136-141年)中,大司農李固給順帝上疏,強調治理國家以廣集賢人為道,要求順帝重用黃瓊、周舉、杜喬等人。與此同時,他還推薦啟用在野的陳留楊倫、河南尹存、東平王惲、陳國何臨、清河房植等為官。於是房植被徵辟為朝右公,大行其道,有名當朝。後出任河南尹。
永興元年(公元153年)冬十月,房植接替趙戒擔任司空。
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六月,洛水溢,壞鴻德苑,南陽發大水,房植被免,太常韓縯為司空。
後因詔捕黨人,賢豪逃遁,房植屢諫不聽,遂謝仕,游於江南九簫山,並開基傳業。
子熾康官至長沙太守,四世孫尚志,,博通經史,於三國魏時嘗“執教授生徒於吳山”。
當時,在房植的郡里,有著另外一名儒士名叫周福,沒有什麼好的本事和品行,卻有幸在漢桓帝還是蠡吾侯的時候擔任了他的老師。等到桓帝即位,立刻擢拜周福擔任尚書,周福在甘陵漸漸與房植齊名。甘陵的百姓為他們寫了句歌謠:“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
自此之後,房、周二人各自為派,兩家的賓客也開始互相譏諷、揣度,各自樹立朋徒,兩家關係越變越惡劣,因為他們的原因,甘陵郡從此分為南北兩部,“黨人”的稱呼和議論,從他們二人開始。
人物評價
房植為當世賢者,世有定論。史載魏王所旌表的二十四賢中,房植名列其中(二十四賢為:太尉河南杜喬、太常敦煌張奐、侍中河內向栩、太傅汝南陳蕃、太尉沛國施延、少府潁川李膺、司隸沛國朱寓、太僕潁川杜密、大鴻臚潁川韓融、司空潁川荀爽、司空清河房植、聘士彭城姜肱、太尉下邳陳球、司空山陽王暢、徵士陳留申屠蟠、衛尉山陽張儉、大司農北海鄭玄、徵士樂安冉繆、太尉漢中李固、有道太原郭泰、益州刺史南陽朱穆、尚書會稽魏朗、聘士豫章徐稺、度遼將軍安定皇甫規)。
2、蔡邕《司空房植碑》:
“公,言非法度,不出於口;行非至公,不萌於心。治身,則伯夷之潔也;儉嗇,則季文之約也;盡忠,則史魚之直也;剛平,則山甫之勵也。總茲四德,式是百辟,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枉絲髮,樹私恩,不為也。討無禮,當強暴,弗避也。是以功隆名顯,在世孤特,不獲愷悌寬厚之譽,享年垂老,至於積世,門無立車,堂無宴客,衣不變裁,食不兼味,雖《易》之貞厲,《詩》之羔羊,無以加也。明明在公,實惟房後。誕應正德,式作漢輔。邪慝是仇,直亮是與。剛則不吐,柔則不茹。媚茲天子,以靖土宇。”
3、范曄《後漢書黨錮列傳》:
鄉人為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
歷史記載
1、《後漢書孝桓帝紀》:
永壽元年六月,洛水溢,壞鴻德苑。南陽大水。司空房植免,太常韓縯為司空。
2、《後漢書荀韓鐘陳列傳》:
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荀卿十一世孫也。少有高行,博學而不好章句,多為俗儒所非,而州里稱其知人。安帝時,征拜郎中,後再遷當塗長。去職還鄉里。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皆師宗之。及梁太后臨朝,有日食地震之變,詔公卿舉賢良方正,光祿勛杜喬、少府房植舉淑對策,譏刺貴幸,為大將軍梁冀所忌,出補朗陵侯相。蒞事明理,稱為神君。頃之,棄官歸,閒居養志。產業每增,輒以贍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時為尚書,自表師喪。
3、《後漢書李杜列傳》:
固又薦陳留楊倫、河南尹存、東平王惲、陳國何臨、清河房植等。是日有詔徵用倫、厚等,而遷瓊、舉,以固為大司農。
4、《後漢書吳延史盧趙列傳》:
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人也。永興二年,辟司空房植掾。議二千石得去官為親行服,朝廷從之。
5、《後漢書黨錮列傳》:
初,桓帝為蠡吾侯,受學於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為尚書。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鄉人為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