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陵堰

戾陵堰

戾陵堰是三國時,在濕水(今永定河)上修築的引水工程。位於今北京石景山西麓,可灌溉農田百餘萬畝。堰體用石籠砌成,高1丈、長30丈、寬70餘步,取水口位於上游北岸。洪水時,堰頂可以溢流;平時可攔截河水入渠,設計合理,堰體又易於維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戾陵堰
  • 外文名:Arrangements to ling weir
  • 所在河流:永定河
  • 地理位置:北京石景山西麓
  • 灌溉範圍:農田百餘萬畝
  • 學科:水利工程
簡介,地理位置,修建歷史,

簡介

戾陵堰是三國時,在濕水(今永定河)上修築的引水工程。位於今北京石景山西麓,可灌溉農田百餘萬畝。堰體用石籠砌成,高1丈、長30丈、寬70餘步,取水口位於上游北岸。洪水時,堰頂可以溢流;平時可攔截河水入渠,設計合理,堰體又易於維修。

地理位置

位於今北京石景山西麓,可灌溉農田百餘萬畝。

修建歷史

三國魏嘉平二年(250)鎮北將軍劉靖鎮守薊城(今北京市),派軍工造戾陵堰,攔截濕水,經過人工開業鑿的車箱渠,下游利用古高梁河道,向東到潞縣(在今通縣境)入鮑丘河。
晉元康五年(295)堰被洪水沖毀3/4,引水閘也被沖壞。劉靖之子劉弘派一千多軍工修復日蛭北魏神龜二年(519)幽州刺史裴延派盧文偉主持修復督亢渠(位於今河北省)和戾陵堰,共灌田百餘萬畝。
北齊開統元年(519)幽州刺史斛律羨,又導高梁水北合易京水(今溫榆河支流)灌田,將灌區發展到溫榆河地區。
唐永徽年間(650-655)幽州都督裴行方引戶溝水(永定河),開稻田千頃,屬於戾陵堰灌區的修復。
金代於大定十二年(1172),在石景山以北的麻峪村引渾河(今永定河)水,開鑿金口河以通航運。引水路線上段大致與戾陵堰引水渠相近。
金口河因坡度過陡,河水含沙量太大而失敗。元初郭守敬曾重開金口河,成功地使用了30年。
元末至正二年(1342)又建金口新河,將取水口上移到三家店,結果工程以失敗告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