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遇仙橋

戶縣遇仙橋

在陝西戶縣北距重陽官15華里的甘河鎮,有一處始建於元初的石拱橋,相傳為王重陽早年遇鐘呂二仙並受點化而得道之地。遇仙橋是我省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石拱橋,歷史的滄桑幾乎讓遇仙橋湮沒於地下,只有供石上精美的龍頭浮雕還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輝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戶縣遇仙橋
  • 地區:陝西戶縣北距重陽官
  • 時間:元初
  • 類型:石拱橋
遇仙橋由來,遇仙橋歷史,文物今昔,

遇仙橋由來

陝西戶縣北距重陽官15華里的甘河鎮,有一處始建於元初的石拱橋,相傳為王重陽早年遇鐘呂二仙並受點化而得道之地。遇仙橋是我省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石拱橋,歷史的滄桑幾乎讓遇仙橋湮沒於地下,只有供石上精美的龍頭浮雕還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輝煌。令人欣慰的是,1987年在遏仙橋旁重藉挖掘出土的王重陽明代石雕像,村民供奉在橋畔的小廟中。石雕像栩栩如生,重陽祖師端坐正中,氣宇軒昂,頗有大家風範:兩個書童站立兩旁,形象逼真,妙趣油然而生。
戶縣遇仙橋

遇仙橋歷史

甘河鎮――――遇仙橋
甘河鎮可稱得上是關中名鎮,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三個母系氏族村落 —— 甘河遺址,坳宇遺址,東侯遺址,創造了燦爛的原始氏族公社文化,公元前2069年,夏啟伐有扈大戰於甘,便在甘河流域。到了周代,西周王朝修了一條東達灃鎬,西通收眉的周驛道,把東通洛陽的車馬大道連線起來,成為通往全國的軸心幹道。到了漢唐時代,又有西漢察蜀驛道,東漢眉塢峙高台官道,漢唐絲路南道就從這裡通過,甘河建鎮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宋仁宗天聖六年(中書門下蹀)碑石有 “ 永興戶縣甘河鎮 ” 的記載。宋神宗元豐年問,官修志書(元豐九域志)記載甘河為周至兩大古鎮之一,(戶縣誌)有 “ 歷史上,宋以前設甘河鎮 ” 的記載。據《周至縣誌)載: “ 北周武帝時,周至縣塌移於戶縣甘河一帶。 ” 這可能是甘河建鎮的起源。甘河是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京蕺近地,歷代地方政府也多設於此。甘河鎮曾有一度改鎮為鄉,到2001年省,市、縣三級人民政府又批准甘河重新建鎮。

文物今昔

甘河鎮地區在古代以名勝、古蹟文物、風景兼備於一地,現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河重陽遇仙橋、重陽祖師及侍童三圓雕石像;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處:甘河東嶽廟古建群及石碑,甘河氏族村落文物遺址,圍棋寨天主教堂內石獅、石羊、石馬、石香案等圓雕石雕群,運渠店鷹兔橋,宋村燕氏宗祠前石旗桿。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遺產,為甘河鎮的旅遊事業的開發,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