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華,於1917年10月出生在廣東大埔縣湖寮鎮碗窯村。抗日戰爭時期我黨的地下女交通員。
基本介紹
- 本名:戴麗華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廣東大埔縣湖寮鎮碗窯村
- 出生時間:1917年10月
- 去世時間:1998年8月18日
個人簡介,化裝挑鹽,運送電台,假扮夫妻,逃過一劫,虎口奪命,母子脫險,
個人簡介
戴麗華,於1917年10月出生在廣東大埔縣湖寮鎮碗窯村。因家庭貧困,當她剛滿兩周歲時,父母就忍痛把她送給本縣西河鎮黃堂村溪南埔張溪婆家當童養媳。戴麗華十一歲那年,未婚夫已十九歲,為了尋求生活出路,他跟隨鄉人遠離家鄉,“過番”去南洋謀生,走後一直杳無音信。家中留下家婆和年幼的麗華相依為命。麗華跟著家婆終日耕田種菜,上山打柴割草。她家離溪南國小很近,每天從學校傳出朗朗讀書聲,她渴望去讀書,求知識增才幹,可當她提出要去上學時,被家婆一口拒絕,說“妹仔人好好在家種田,讀什麼書”。讀書不成,她另有主意。
西河溪南埔是早年地下黨活動基地之一,1936年,饒彰風一批進步人士在溪南國小教書,饒八英家(攸寧堂)是我黨地下聯絡站,來往客人頻繁,後來才知道越南的李碧山、溫碧珍夫婦、方方、古關賢、劉永生、魏金水、黃維禮等一大批當時黨的領導人出入於此。
1937年,20歲的戴麗華對本村的革命活動有所察覺,也接觸了地下活動的一些人,受到教育。這一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國人民進入抗日戰爭,激發了戴麗華的愛國之情,她關心國家大事,她會跟在學校師生抗日示威遊行隊伍行列之後,手持小色旗,高呼口號。
戴麗華與李碧山(時任中共韓江工委書記)、張祥傑等人秘密接觸,在受到革命道理的教導下,她毅然秘密參加了黨的地下交通員工作,她對外改稱為華姐。她曾多次騙家婆出去“打工”,其實是與新姐(李碧山之妻)、炳姐、段妹等人冒著危險,不怕天寒地凍、颳風下雨,一次又一次按時將黨的檔案、情報、秘密“武器”送到福建的永定縣下洋中坑等地。有時戴麗華單槍匹馬一個人接受任務去送情報。在黑夜裡趕路,在深山密林中走,一次來回五十多公里,有時送信到福建長樂,接頭人是交通員張小鬼,後來才知道他是饒八英之子張少林,本村人。
戴麗華做黨的地下秘密交通員,有勇有謀,能應付出現的複雜環境,在生死關頭臨危不懼,機智斗敵,工作出色,每次都安全按時完成任務。1938年10月,由張祥傑、張祥烈介紹,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戴麗華離休後一直居住在汕頭,2010年已93歲高齡,她向記者講述了在閩粵贛邊區做地下交通員,驚心動魄的一宗宗革命故事:
化裝挑鹽,運送電台
1941年初春,戴麗華從大埔西河調到福建省平和縣長樂游擊區寨子村做地下秘密交通員工作。記得那時正是嚴冬,天氣寒冷,夜間降霜下雪,深山結冰,寒氣逼人。
戴麗華到長樂不久的一天,南委領導李碧山決定,在長樂下村烏旗山建起秘密電台之後,還要迅速在大埔百侯“見南軒”設立一個備用電台,以應緊急需要,平時又可抄收延安新華社新聞電訊,播發內部資料。運送電台這個光榮而又艱險的任務就落在戴麗華身上。戴麗華接受了任務後,領導同志與戴麗華共同分析了這條運送路線,路途較遠,沿途敵檢查站多,要把這個秘密“武器”送到目的地百侯,這是一個難題,要提高警惕,做到萬無一失。在領導的指教下,經過周密反覆考慮後,戴麗華決定化裝成挑鹽工,把電台護送出去。一天,天還未亮,我就把電台包裝好,塞進鹽擔里掩蓋好,我就跟在一支10多人的挑鹽工隊伍中,從長樂出發,跟著他們一步一步向前走,冒著嚴寒,腳踏冰霜,走山路,經大東,上高崗、穿密林,繞過清水宮,走完“豬嬤額崗”(今有人稱為大埔二郎山),休息片刻後,又下山坡,才到南山,要再走十多里才能到達大埔百侯見南軒。通過每一個敵檢查站都要停下來,接受敵檢查和詢問。此時,戴麗華心裡緊張,但表面鎮靜,對他們的所有提問,我都能對答如流,就這樣避過懷疑,衝過了敵人一個又一個檢查站,順利到達目的地。此後,電台發揮了重大作用,受到黨組織的表揚。
假扮夫妻,逃過一劫
戴麗華與王長勝同志是同一個時期從不同的地方調入福建長樂根據地工作的。據我所知,王長勝(原名王華生)於1910年出生在福建省上杭縣才溪村,1928年參加革命,他曾任紅十二軍副營長。紅軍長征後,他留在閩西進行游擊戰爭。1941年調入長樂根據地後,負責區委軍事工作和保衛南委電台,韓縱成立後,他先後任留守支隊長、第九支隊長。和戴麗華在一起戰鬥、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從中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情。1945年初春,我與王長勝隊長在長樂寨子村結婚。婚後不久,在長樂寨子村發生了遭敵突襲的一場惡戰。
1945年8月8日,福建省保二總隊一部與平和縣自衛隊共500餘人,由被抓去的“白皮紅心”的保長帶路,從寨子村西北的孫公坪跑步而來。敵人進村後,戴麗華方才發現。在緊急關頭,為了同志們的安全,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身患腳疾的王長勝隊長不顧自己的安危,指揮九支隊全體官兵,邊抵抗邊撤退,他命令由副隊長藍漢華帶一批人向山頂坪、秀寨撤退,到崗頂時又遭遇敵人截擊,遂退回大埔境內的大東山區;命令由政委張全福帶一批人沿山路向上西坑撤退。這兩支撤出的部隊都保留了下來。
九支隊在寨子村遭敵襲擊時,政治部主任杜藍川在戰鬥中犧牲,支隊長王長勝為掩護部隊撤退,與敵戰鬥到最後,因身患腳疾,走路十分困難,無法突圍出去,遭敵被捕。同時被捕的還有蔡仕仁夫婦等五位同志,他們被敵押回縣城後,8月13日,王長勝等6位革命同志在平和縣城英勇就義。寨子村近20戶民眾的房屋大部分被敵放火燒毀。寨子村這場遭敵襲擊的戰鬥失利,使九支隊和民眾損失慘重,教訓極其深刻。
在這場戰鬥中,戴麗華沒有突圍出去,跑回寨子村躲藏在木成之家,混在民眾中。敵人為了消滅革命的種子,又耍出新陰謀,把這個村的成年人以男女分開排成兩行認親人。在這生死關頭、千鈞一髮之際,在敵人追查面前,戴麗華機智地抱住本村青年木成為夫,這位青年點頭承認戴麗華是他的妻子,其母也指認戴麗華是他的媳婦。這一特技表演,迷惑了敵人,他們大隊人馬押著被捕的同志離村回平和縣去了。在敵人面前,以假夫妻這招,騙過敵人,“虎口脫險”。當時戴麗華已懷孕數月,一身兩命,好危險呀!
之後,戴麗華跟著部隊轉移到(大)埔豐(順)邊境山區打游擊,次年(即1946年)4月間在這游擊山區里我生下一個女孩,取名為王秀雲。為了踏著王長勝烈士的血跡繼續前進,戴麗華聽從組織安排,忍痛將剛滿月的女兒送給大埔洲瑞農民劉迪能家撫養,新中國成立之後,經過深入訪問找到了女兒。
虎口奪命,母子脫險
戴麗華在長樂工作時認識了在長勝支隊(原韓縱九支隊)任職的陳德念同志。據了解,他於1916年出生在大埔縣楓朗鎮大埔角村,1945年參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指戰員。前夫王長勝犧牲後,我們來往密切、互相幫助、互相關心,1948年他任梅埔豐獨立三大隊長時,在李碧山、張光等領導同志關懷下,戴麗華與陳德念同志結成夫妻。婚後三天各奔戰場,我在支隊後勤衛生部工作,同年11月15日,在梅縣西陽雁盪山坑子口小山村里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取名為陳英山。由於叛徒告密,敵人掌握了情報後,立即在當時梅縣出版的一張報紙刊出國民黨軍隊一則賞格:匪首陳光(即陳德念)的老婆在山上剛生孩子,沒有遠離,易擒。誰能擒獲,賞光洋二萬。國民黨還出動一個加強連200多人開進梅縣西陽雁盪山坑子口搜捕陳光和我。
當聽到敵人已進村的情報後,陳光早已率部離開此地,脫了險。戴麗華即把剛生下才兩天的嬰兒抱在懷裡,用衣服裹著,手握一支短槍和一枚手榴彈,快步往深山裡跑。我走不動了,便當機立斷,快速藏在半山腰水田坎背的草叢中。為了使嬰兒不哭出聲,把兒子的嘴按到自己的乳頭上,讓他吸著奶不哭,便於隱蔽脫險。這個辦法很靈,兒子果真一聲未哭。當搜捕之敵距我不到數米遠時,我緊張而又鎮靜下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為了黨的事業,不怕犧牲,也不怕砍頭,橫下一條心,準備著,如被敵人搜到了,我先甩出一枚手榴彈,炸死前來之敵,然後再用手槍,殺死頑敵,來一個魚死網破,同歸於盡……
夜幕降臨,敵人已精疲力竭,敵軍一長官下令撤兵,敵人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離開了西陽雁盪山村。
這場搜捕與反搜捕的戰鬥,我們取勝了,幾個小時藏在草堆里,兒子一聲不哭,母子脫險。
事後,為了革命事業,戴麗華聽從黨組織的安排,又把第二個兒子陳英山送給梅縣長沙竹頭圍下羅依田阿帶夫婦撫養。1952年,部隊派連長葉秀開車去長沙尋找到陳英山,找到後,給了撫養戶一些物資和現金,將他接回戴麗華家撫養,母子團聚。當年他已4歲了。
1950年1月,陳德念出任閩粵贛邊縱五團團長。1952年戴麗華跟他一同轉業到華南農墾局吳川農墾所工作,他任黨委書記。1958年以後他調任汕頭水產局局長、冶金局局長,1990年離休,1998年8月18日離世,享年82歲。戴麗華在吳川轉業後在廣州水產局、汕頭水產局分別任人事科長,1964年因病退休,現改辦為離休,享受副廳級幹部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