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戴翔,藝術家、中國當代“
觀念攝影”的代表人物之一。1978年生於天津 , 2001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東方文化藝術系
中國畫專業,2004年學習於中央美術學院攝影與數碼媒體工作室。藝術家現生活工作於天津、北京。創作媒介涉及繪畫、影像等。其作品曾在中國 、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地展出並被法國多家機構及私人收藏。主要代表作品《
新清明上河圖》、《
新雷鋒故事》。前者在2014年連州國際攝影節首次展覽,該作品經媒體報導後,一夜之間爆紅網路,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討論。
該作品也獲得該大展最高榮譽 “新攝影年度大獎”。戴翔也憑此作品產生的轟動效應入榜《
南方都市報》評出的2014年文化年鑑之權力榜《文化江湖100人》,進入該榜單的還包括了如
莫言、
韓寒 、
崔健、
徐冰等100位文藝界知名人士。
代表作品
新清明上河圖
2014年創作完成的藝術項目《
新清明上河圖》,又名《清明上河圖·2013》,是其花費近三年時間“自拍自導群演”的影像作品,該作品長達25米,於2014年11月21日首次亮相於廣東的第十屆連州國際攝影節上,一經展出便爆紅網際網路,從而引發攝影圈、文化評論界乃至社會公眾層面強烈關注。社會輿論爭議較大,在頒獎典禮上,戴翔最終憑此作品獲得了壓軸大獎“新攝影年度大獎”殊榮。該作品產生的傳播效應成為2014年度備受媒體關注的文化事件之一。
新雷鋒故事
2008年《
新雷鋒故事》系列作品曾發表於美國《aperture》《photograph》、英國《The Sunday Times》、法國《le Monde2》《art actuel》等雜誌, 該系列作品入編著名影像評論家
顧錚主編的大型畫冊《
中國當代攝影藝術》,2014年入編荷蘭萊頓大學高中選修課教材。
作品展覽
2010 中國當代攝影一覽 北京 中國
2010 洛杉磯國際攝影博覽會(LA PHOTO) 洛杉磯 美國
2009 “藝術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 北京 中國
2008 第四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連州 中國
2008 “全景”四人影像展 北京 中國
2008 當代中國攝影學術展 北京 中國
2008 第三屆“798買的起藝術節” 北京 中國
2007 “偶 & 偶 Ou and Doll”當代藝術展 天津 中國
2006 2006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平遙 中國
2005 2005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平遙 中國
2004 上古城“藝術PARTY”三人影像展 天津 中國
作品獲獎
2010 獲2010
色影無忌“十大年度新銳攝影師”
2010 獲法國“才華攝影基金”中國區提名
2008 獲2008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中國優秀攝影師“評審推薦獎”
2005 獲BASF創意攝影大賽青年藝術家佳作獎
作品評論
“該作品之所以獲獎,有幾方面的考慮:首先是從體量上說,該長卷體量巨大;從作品語言上說,
擺拍與導演式的作品語言形式獨特,幾乎做到了極致。作為當代攝影的一個重要表現方式,藝術家根據現實生活場景營造故事,擺拍場景,更能發揮藝術家的主觀創造性,與普通意義上的寫實類的作品大為不同。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的藝術活動,其收藏的當代藝術作品都會面對現實問題,都具有批判的精神。攝影作為當代藝術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媒介,一定要面對現實生活問題,這是無法迴避的,藝術並不只有歌舞昇平,一片美好。”
1963年,毛主席揮毫為一名解放軍普通士兵題詞:“
向雷鋒同志學習”。此後,周總理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指出要學習雷鋒的“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
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
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
無產階級鬥志”。更有趣的是,戴翔這個出生於後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為什麼在今天對學雷鋒或
雷鋒這個題材發生了興趣?
在《新雷鋒故事》中,他通過數位技術,“偽造”了“新聞現場”,把雷鋒置身於“新聞現場”的中心,展開他的“新雷鋒故事”。在照片中,當有人墮樓,雷鋒衝上前去承接,而邊上則有人冷靜地舉起有拍照功能的手機拍攝;在火場裡,雷鋒奮不顧身救出行動不便的老者;身著苯重棉軍衣的雷鋒跳入水中救起落水兒童,而周圍的人則在圍觀;在雷鋒制服歹徒時,周圍的人仍然袖手旁觀;這個雷鋒也出現在街頭小巷,耐心颳去電線桿上的小廣告……總之,這個雷鋒的所有行為與他的軍人職業無關,所有行為也不脫我們通常所說的“做好事”範疇。但他卻在今日中國現實中顯得非常孤獨。
在戴翔的《
新雷鋒故事》中,雷鋒所做的所有“好事”其實並不“新”,其性質與形式都沒有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但他確確實實面臨一個全“新”的情況,那就是他得不到真正的支持與喝采,他在做“好事”的現場獲得的是普遍的冷漠。雖然戴翔也在《新雷鋒故事》中給他安排了接受採訪、出席先進代表大會、領導看望慰問等畫面,甚至他構想出了雷鋒的見義勇為被商家所利用,成為廣告宣傳內容的畫面。但這部分內容,恰恰更強烈地反證了雷鋒的“懷才不遇”。在所有他“做好事”的畫面中,雷鋒總是孤軍奮戰。他的孤獨成為他的日常情景。也許,這樣的描繪更符合今天的社會情況。也許,戴翔是借這個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來展開對於現實的反思、批評與諷刺。
借用包括政治偶像在內的種種偶像展開對於當下現實的審視與反思,已經成為一種現當代藝術的常用手法。人們已經習慣於通過解構偶像的方法來展開對社會、文化與傳統的評論與批判,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把自己從偶像的重壓下解放出來。而他們通常採取的手法是以“去魅”的方式來打破對於偶像的盲從,重建對於偶像的理解。數位技術的迅猛發展,更使得這種“去魅”意願成為可能。戴翔的《
新雷鋒故事》,從獨特的視角提供了反思我們的時代與社會的視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