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糜村

戴糜村

戴糜村位於大嵐鎮西首,距鎮政府駐地4.5公里,行政區域面積3.55平方公里,東接丁家畈村,南臨黃家莊、陰地龍潭村,西至上虞市,北連大嵐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戴糜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地理位置大嵐鎮西首
  • 面積:3.55平方公里
  • 人口:716人
  • 人均收入:3394元
村情風貌,村史沿革,產業經濟,社會事業,村鎮建設,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發展目標,

村情風貌

耕地面積602畝、山林4240畝,其中竹山1250畝、茶園586畝。村黨支部一個,共有黨員30人,6個生產小組,村幹部6人,235戶,716個。2005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724.7萬元,集體經濟收入8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394元,村地入姚南山區,山地多,平地少,土壤質地鬆軟,多為紅泥土。主要河道長3公里,共有3條河流。

村史沿革

2001年4月,全鎮行政村撒並,戴王、糜山兩自然村合併,定名為戴糜村。戴王村、糜山村系原上虞縣下觀區陳溪公社,1966年原劃入餘姚,稱公社,1969年復村。
戴糜村歷來人才輩出,革命事跡多,烈士人物不少。1944年成立了村地下民兵組織,當時有20多位同志參加,有2條步槍,2顆手榴彈。該組織後在原邱莊村大面積剿匪時,收繳10多支土槍。
1945—1946年,當時上虞國民黨偽自衛隊在戴王、糜山抓去民兵20人,,其中民兵大隊長、副大隊長、文書3人受敵人恐嚇、刑罰,最後被槍斃,後被追為革命烈士。
當時由於大隊長等人嚴守秘密,沒有透露一點革命信息,不承認剩下的人是民兵,最後這17人被無故釋放,遺送到家。
革命期間,我村的民兵組織常周轉在大嵐、四明山一帶開展旅遊戰鬥,積極配合浙東三五支隊領導、人員開展地下革命鬥爭,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偉大的犧牲,像三五支隊何克希、朱志光、黃連、陳布衣等老同志也曾來該村秘密組織過地下黨工作。
至今每到清明時節,常有村中國小前去祭掃烈士,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7年,戴永堂民兵被土匪在浪幢山割頭殺害,也被追為革命烈士。

產業經濟

農業以水稻、茶葉為主,竹筍、板栗、花卉為輔,近年來,根據市場發展形勢,山區土地多、土壤質地好、氣候四季分明利於作物生長的特點,大力發展花卉、板栗等經濟作物,現有花卉150畝,年產值達20萬元,茶葉產量達200噸,年產值達73萬元。因山區農村,工業不發達,有2家茶廠,村集體經濟主要來源於電站,電站年發電產值達15餘萬元。

社會事業

戴糜村一直以來重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舊時就建有私熟、學堂等供學習上學。1972年,戴王村、糜山村合辦一所國小,名為團結國小,因原戴王與糜山為一個大隊,名為團結大隊,1981年改名為戴糜學校,2003年教育網點調整,全鎮國小合併為一所中心國小,原戴糜國小撒除,只留幼兒班,直到2006年,鎮中心幼稚園建造,幼兒班取消。

村鎮建設

解放前後,村多為土、木、石結構房子。目前,已多為磚瓦結構二樓至三樓的樓房,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村經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容村貌顯著改善,主要村道路已全面硬化,安裝了路燈,建造了10隻垃圾箱,落實日常衛生保潔員。 2006年對連線至集鎮丁家畈的水泥公路進行澆築。

一村一品

村盛產板栗、櫻桃。有板栗500多畝,顆大味甜。
戴糜村

發展特色

緊緊圍繞鎮發展要求,抓住旅遊發展契機,大力發展旅遊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並根據新農村建設要求,把村建設成為美麗、文明的山區小村。

發展目標

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經濟發展步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最佳化村容村貌,完善公共設施,通過三到四年的努力,爭取成為全面小康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