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琇,又曰惠庵,福建省漳浦縣東坂村(舊稱東安社)人,生於明永樂六年(1408年),卒於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中明成化甲午科(1474年)貢元,成化辛丑年(1481年)任松江通判兼署海防同知,後耀升松江府正堂,逝於松江府住所(今上海市)。任職期間,致力革除時弊,廉潔奉公,愛民如子,受民愛戴。
基本介紹
- 本名:戴琇
- 別稱:戴惠庵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東安社
- 出生時間:1408年
- 去世時間:1484年
- 主要成就:明松江府正堂
年少聰穎博學 年富方酬壯志,清廉為政 政績頗豐,文昭諄諭垂青史,武功英德范神州,古稀入宦話戴琇,勤政為民,抗災訓愚,
年少聰穎博學 年富方酬壯志
琇公年少聰穎,博覽群籍,十六歲考中秀才,因仕途坎坷,年富方酬壯志。任職期間,本著愛國忠君、造福人民的遠大抱負,積極開拓轄區。針對淞江倭寇騷擾日頻和百姓盛行嫖睹諸問題,遂制定“據外辱於崇明以東,革內弊振淞江全境”等戍疆治民計畫;推行“亦民亦兵,役囚為勞”新政策;於轄區沿海線置哨寮聯防倭患、清理僧道革除偽牒百餘人、撒棄淫祠十餘所,把嫖客睹棍惡徒集中於崇明島上,誨教以文學,感化囚徒,使之走上正道,效力於農耕,改造於建設,囚徒稱琇公為再生父母,進而摒除陋俗,發展生產。淞民親死葬於水火之中,琇公教諭埋葬疆地勿受濕燥;清理海上鹽課,發現亭灶空虛,追征無所,琇公授以福建先進曬鹽法,未及半年,鹽課皆登。淞江地處海濱江畔,鹽田農田常遭鱟、蟳為害,青面獠牙妖物橫行,無頭有尾海怪爬行銀白食鹽,黃澄五穀沒人敢收,淞民年年致祭,年年為害,琇公親恭實地,觀後,仰天大笑曰:“淞民愚矣!此海怪乃天賜之上等佳肴,遂派人抓捕並親教宰殺,取出鱟蛋(故有海怪偷吃高粱俗稱番洗),授之烹飪,分賜嘗食,市銷極暢,琇公之“抗災訓愚”事跡成為千古佳話(府縣鎮俱有志),從此農業、鹽業蒸蒸日上。
清廉為政 政績頗豐
琇公十年如一日,為官清廉,政績卓著,轄區政通人和,終積成疾,逝於任上。役人收拾遺物,積蓄僅吊錢,市民聞之,全市停業,哀號震天,如喪考妣,治喪者皆由郡縣募捐,方得扶柩還梓葬於下蘇前坑尾。淞民為報恩,乞留衣冠塑造神像,並建造報恩祠年年奉祀。憲宗皇帝賜匾“淞江別駕”,清康熙帝追祀漳州府漳浦縣鄉賢祠。
真是一代清官,萬代傳頌。
文昭諄諭垂青史,武功英德范神州
1996年5月3日至5月16日,東安裔孫捐資重修琇公陵墓,並撰寫楹聯一對曰“文昭諄諭垂青史,武功英德范神州”,立於碑兩側,以示悼念。
古稀入宦話戴琇
來源:閩南日報 楊建良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會雖已落幕,但那美輪美奐的建築呈現著藝術的風韻;雄渾端莊的雕塑沉澱著文明的厚重;古香古色的陶瓷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意境深遠的書畫蘊含著文化的底蘊;高雅脫俗的工藝品折射著民族的品格……還有紛繁的人群在交流,合作,共贏中體驗世界文明的燦爛與輝煌、充實與喜悅。這一切,使我進入時空隧道,追憶500年前曾為這塊土地——上海的開發、建設和發展而嘔心瀝血的漳浦縣佛曇鎮東坂村人——戴琇。
勤政為民
戴琇(1408-1484年),又名惠,字庵,號惠庵,明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貢科,年近古稀方游弋宦海的戴琇懷著忠君護民的抱負,忠於職守,銳意進取。據《漳浦縣誌》載:戴琇訓民以禮葬埋,撤淫祠,清僧寺,毋令民男婦感浮屠,以福建曬鹽法教上海灶戶,俾鹽課早登。
戴琇舉貢後,初授命為淞江府(今上海市)通判兼海防同知,上任伊始便著手描繪建設淞江,整飭防務。針對當時海盜猖獗,倭寇橫行,淞江沿海城鄉遭受騷擾、劫掠,沿海居民寢食難安,聞警失色。戴琇制訂“拒外侮於崇明島以東”的海防戎疆策略,在淞江府轄區沿海建立衛所,置截所、巡哨、瞭望。星羅棋布,步步設防,使倭寇寸步難行,“禦敵於國門之外”。又針對當時百姓盛行嫖賭的問題,制訂“革內弊振淞江全境”的治民方略,將大批嫖客、賭棍、惡徒繩之以法,拘捕上崇明島勞動教養,建立學館,延聘教師,以教育感化囚徒,使其走正道,生產自救。又開辦義學,培養人才,贏得時人嘖嘖稱讚,稱戴琇為再生父母。
並在沿海線逐段圍築,按墾區的特點,把灘涂開闢成養殖場或農田或鹽田,引進家鄉福建漳浦的先進曬鹽技術教於上海灶戶,使海鹽產量猛增,增加百姓的收入和鹽稅。歷經四載的艱辛,終於鞏固海防,整治民風,“戴琇善政”之譽不絕於耳,使年越古稀之年的他榮登淞江府正堂。
抗災訓愚
抗倭護民使百姓能安居,圍海造田使百姓能樂業。經濟剛起步又遇新的“自然災害”,時鹽田上,青面獠牙妖物橫行,白花花的食鹽無人敢收;無頭有尾海怪肆虐,金燦燦稻穀何人敢割?戴琇聞言,心急如焚,親躬觀後,大笑曰:“淞民愚矣!此怪物乃上蒼所賜佳肴也!”
原來,淞江地處長江口,此地盛產紅蟹、海鱟。紅蟹隨潮進入鹽田四處橫行,鑽洞,築巢,破壞鹽池。海鱟越過灘涂在農田裡蠕動壓毀稻穀高粱,百姓抓而烹之,殼硬如鐵,不能食,扔之,鱟蛋如高粱籽四濺,百姓更加驚駭,不敢勞作,故有“海怪吃番洗(高粱)”之掌故。
戴琇親自捕抓,親自教示宰法,授百姓煎烹法,分賜嘗食,味道鮮美,利市極暢,又增加百姓創匯之途。故其“抗災訓愚”的典故流傳至今。
“三年窮知府,十萬雪花銀”,但戴琇一生為官清廉,非義不取,十年為官,兩袖清風。逝終任止,役人收拾遺物,行囊烏有,淞民聞之,全市停業,哀聲震天,紛紛捐銀代為收殮,護送靈柩返梓,建廟祀之。
(東安戴仲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