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從事教學論研究,主編《說課論》和《中國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從事課程論研究,主編《普通高中課程計畫問題研究》,專著《課程改革研究與實驗》;從事學科教育學研究,主編《新時期教學方法改革》和《現代國小識字教育科學化研究》;兼任《課程研究》雜誌和《教學研究報》主編並從事《課程實驗論》研究。
論文節選
如果說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數以千計的科技創造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人類的物質文化遺產;那么,漢字則是中華民族推動世界文明發展與進步的最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適逢千載難得的振興機遇,科學發展、和諧進步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宗旨;語言文化的沙文主義決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惟有弘揚漢字和漢字文化精華與傳統、開掘漢字與漢字文化固有的人文性精神和內涵、揭示漢字和漢字文化潛在的規律、探索序化高效的科學途徑與方法,成為人類有識之士語言文字的自主優選。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著名的法國漢學 家白樂桑 先生,在給我的來信中,坦言道“識字教學是漢語為母語教學及對外漢語教學極為關鍵的問題,所以貴方舉辦的識字教學研討會是我近年來最願意參加的一次研討會。”我想他代表了在座的和沒有機會到會的朋友的共同心聲!必將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理解和贊同。
為此,需要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客觀地進行歷史的揚棄,脫掉套在中文腳上的“洋靴” ,脫掉套在兒童腳上的“小鞋”。如果我們認識到漢字是中文之源、語文教育之本、民族振興之基、眼下還要走向世界,那么,提高識字教育效率就不是可以被忽視或輕視的問題。解決任何效率問題都離不開——科學的理念、科學的意識、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構成規律性學科體系;其核心是規律,規律是序化的,序化就是“因果關係鏈”;中國的語文和語文教育,及其識字、識字教育由於缺乏基本的序化屬性,因此,是唯一的一門尚未搞清楚“因果關係”的學科。
在借鑑、吸納和完善的基礎上,應致力於識字教育科學化的探索。所謂科學化並非特指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在現階段更重要的是指下列實踐意義——加強對兒童主體發展的語言需要的研究,而不是單純地根據兒童語言的發展研究識字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語言文字是人的生命的組成部分,依附於生命的成長是語文學科區別於其它任何學科的最基本特徵。脫離對兒童識字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而單純地從文字學、語言學、甚至文學鑑賞出發確定教學法是不行的。其中識字的興趣動機、記憶規律、聯想特點、思維品質、情感需求、用腦健康、個性特徵和成長需要都直接影響識字教學的效率。
漢字的表意性是它的最突出的本質特徵,漢字本身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它不需要像印歐文字那樣去賦予什麼“人文性”,我們的任務之一是引導兒童認識和開掘漢字固有的人文性。漢字人文性本身的掌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文水平和漢語水平。
識字教育的改進需要科學的方法論,“跳出語文之井、跨出文學之天”,吸納眾多相關學科的先進理念,為此需要課程多元化、內容序列化、方法綜合化、技術個性化。實踐證明,識字教育科學化是必需的和可行的。由於識字教育科學化理念日益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今天的識字教育較之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特別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顯現了對漢字的字形規律的關注;
著力解決識字教育的快速、高效;
具備了依據漢字頻度序化學習的意識;
加強了早期閱讀能力的開發;
有意識地吸納諸家之長;
貫徹識、讀、寫分步落實的策略;
探索兒童書面語學習關鍵期的最佳年齡段;
重視融合與弘揚優良的漢字文化;
正確定位拼音教學的內容與評價;
現代數位化技術和信息語言學與識字教育密切結合。
正是通過上述觀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進,從而直接影響和深化了新一輪語文課程教學的改革,證明了識字教育科學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社會效益。積累了一整套實證有效的經驗,豐富、完善了識字教育科學化理論。實現了在不同的經濟發達水平、不同程度的辦學條件、不同特點的方言地區的隨機實驗的成功:
一年級識字突破 2000 ,實現儘早閱讀;
二年級平均閱讀量達 18 - 300 萬字以上,掌握朗讀和複述、概括;
三年級語文能力遷移平行學科(數學、英語、科學等)水平驚人;
四年級作文內容、質量達到或超過六年級以上水平;
五年級閱讀綜合能力超過國中二年級的平均水平。
實驗事實證明,中國需要科學的語文教育,科學的語文教育始於識字教育科學化。正如 1999 年《人民教育》評價我們研究成果所言——“提高中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曙光”。
實踐檢驗真理。展望識字教育科學化,我們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共識。
(一) 21 世紀是一個追求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融合、統一的時代,沒有科學技術理念的文學藝術和沒有文學藝術修養的科學技術,都是不健康的。
(二)任何一門學問,實踐面臨的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基本的解決,必定出於基礎理論研究的嚴重滯後。任何一個領域如果長期推不出創新業績,必定期待基礎理論研究的突破。中國語文教育百年的困惑之癥結就在非科學理念的困擾!因此,非科學地“端正漢字的定位”不可。我們需要有真正屬於漢語漢字語言文字特點和規律的《漢語學》和《中文學》,屆時我們需要讓識字教育正式成為一門學問——《中文識字教育學》。告別識字教育無本、無序、無度、無章的歷史。
(三)漢語漢字的特點決定識字教育的教學策略。識字教育過程必須是“以短時間內集中精力入門換取高效”的過程。“高效”才是長久減輕過重負擔的最有效的途徑,“低效”是長期保持過重負擔居高不下的惡源。因此,識字教育要求在最初學習期間,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興趣、用最貼近學習者需要的內容、以最淺近適宜的形式迅速掌握基本學習模式、追求最廣泛最綜合效益的方法和途徑,儘可能輕鬆地獲取儘可能大的識字量—— “短投入、高產出、長收效”,成為語文教育的突破口、素質教育的生長點。總是用“負擔重”阻止“兒童書面語發展關鍵期實現儘早閱讀”,猶如“寧吃流食不肯咀嚼,因為咀嚼增加口腔與牙齒的負擔”
(四)以計算機技術為主導的教育技術大量進入了識字教育領域,無疑為改善教育教學過程提供了廣闊的美好前景。但是,我們在積極運用現代數位化技術的同時,需要冷靜地面對課堂教學過程,合理解決兩個致命的問題:一是教育者和學習者都不得不受制於計算機的程式性操作,而常常成為中斷思路的、被動思維的操作者;二是教學過程原本是教育者和學習者情感互動的過程,時常不得不被計算機所干擾,成為隔斷情感交流的插足的第三者。換言之,計算機挑戰課堂主體的思維和情感地位,挑戰主體人的社會化進程,必須恰到好處地運用方可實現教育科學化。以採用符合字形規律的漢字輸入法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