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帽長臂猿

戴帽長臂猿

戴帽長臂猿(學名:Hylobates pileatus):體重4-8千克,體長450-640毫米。雌性平均為5.4千克,雄性5.5千克。有修長的軀幹,身體纖細,胳膊長,腿短,肩寬而臀部窄;頭頂具一簇黑色的貌似頂冠的毛髮,故名。嬰兒具有粉紅色的皮膚,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太陽暴曬而變深,青春期轉向淺灰色,並最終達到性成熟時變成暗的木炭灰色。雌性通常4年後具有成人皮毛,而雄性必須通過6.5年才能長成成人皮毛。雄性和雌性面部是無毛區,非常密集的皮毛長在身體的其他部位。

主要棲於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常以各種熱帶漿果、核果和多種嫩樹葉、芽、花等為食。聽覺和嗅覺靈敏,性膽怯,怕冷。四季均可繁殖,年產1胎,懷孕期為7個月,每胎產1仔。分布於高棉、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泰國。屬於CITES附錄Ⅰ。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集群,習性,鳴叫,食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戴帽長臂猿體重4-8千克,體長450-640毫米。雌性平均為5.4千克,雄性5.5千克。有修長的軀幹,身體纖細,胳膊長,腿短,肩寬而臀部窄;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長;臀部有胼胝,無尾;有較長的犬齒;無頰囊;喉部有音囊,善鳴叫。體毛著色變化較單一,從灰色至褐色。頭頂部和胸部的毛髮比身體的其餘部分更暗。有臀墊,長犬齒。
兩性皮毛無差異,出生時粉紅色的皮膚上覆蓋淺黃色的皮毛,具光澤。頭部和胸部在出生10-12個月時出現黑點。這些黑點不斷增長,直到性成熟。成年女雌性具有從頭頂到腹股溝腹面上,形成的一個倒三角形的大型黑色斑塊。身體的其餘部分保持淺灰色或淺黃色。雌性在7歲以前耳朵的毛髮是白色的。亞成年和年輕的成年雌性有一個白色的眉帶,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成年雄性幾乎有一個完全黑色的面圈,白色的手也有類似戒指的黑環。腳和生殖器有全黑的簇毛。
雄性的手和腳也有毛髮,腰以上有毛髮在其兩側的邊緣下垂。有些雄性有花白頭髮,腿和下背部的毛銀白色。與該屬的大多數長臂猿類似,在前臂毛髮長在肘的方向,而在橈側的毛髮長在手腕的方向。嬰兒具有粉紅色的皮膚,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太陽暴曬變深,青春期轉向淺灰色,並最終通過達到性成熟時暗的木炭灰色。雌性通常4年後具有成人皮毛,而雄性必須通過6.5年才能長成成人皮毛。雄性和雌性面部是無毛區,非常密集的皮毛長在身體的其他部位。

棲息環境

主要棲於熱帶森林中。生存在海拔高度1500米以下。該物種在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生活,最常選擇的是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落葉季雨林。生活於常綠植物茂密,高大潮濕的山地森林。喜歡在高大的樹冠活動。

生活習性

集群

一般由4隻組成一個家族,其中有一隻成年雄猿和一隻成年雌猿,其餘是半成年和幼小的長臂猿,由成年雄猿擔任首領。長臂猿成熟期比較長,家庭關係不僅穩定,而且和諧友善,家族中的成員之間一般都很和睦,互相愛護,共同防衛。也常見3或4個彼此沒有關係的獨猿形成的群體,這些都是誰被迫離開家庭和尚未建立自己的領地的成年戴帽長臂猿。

習性

習性與其他長臂猿相似,過著雌雄配偶式的家庭生活,具有領域性,每個群體的領域範圍大約為34.2公頃。是晝行動物,每天有8至10小時活躍,白天在森林20-30米高的樹上用兩臂攀抓樹枝擺動、騰躍,前後肢並用,速快如飛。由於這種運動的高度特徵,經常轉換胸臂方向,長期的進化適應,使肩部兩側變平,而不像猴類那樣較為寬闊,肘部較長,臂肘可以全方位旋轉360度,既可以左右前進,又能夠急進急退,雙足只起到輔助蹬踏的作用。在地面可直立行走,行走時雙手抱在頭上保持平衡,這種時尚的行走不能保持長距離。不喜歡游泳,避免進入水域。聽覺和嗅覺靈敏,性膽怯,怕冷。

鳴叫

鳴叫是群體成員的主要聯絡方式,每天清晨,雄獸和雌獸合唱般地啼嗚,一般持續15分鐘,或抑揚頓挫,或悲悽低回,雄獸的叫聲夾在雌獸的聲音之中,並且在叫聲結束時,附加上一段尾音。觸覺交流也很重要,家長和它們的後代之間。觸覺交流涉及梳理毛髮、交配、玩、有時也具侵略的舉動。除了聲音和觸覺溝通的形式,這些動物也採用面部表情、手勢和身體姿勢與同種溝通。

食性

戴帽長臂猿消耗大量的水果。像其他長臂猿一樣,這些動物主要是食果。也吃各種各樣的其他食品,包括葉、花和昆蟲。由於它們的活動量大,有必要食用富含熱量的食物,水果具有較高的卡路里含量。

分布範圍

戴帽長臂猿沿湄公河流域分布,從泰國南部至高棉西部,但現在只能在泰國東南部、寮國西南端和高棉西北部發現。
戴帽長臂猿分布圖戴帽長臂猿分布圖

繁殖方式

戴帽長臂猿沒有嚴格的繁殖季節。雌性發情期27-30天。經期4-5天。雄性戴帽長臂猿的睪丸在少年時期後期下垂,陰莖在該屬中最短,是長臂猿中最常見的物種。雌性在約7.5歲時達到性成熟,雄性在5至8歲時性成熟。
雌獸平均妊娠期持續6至7.5個月。交配受孕後依然同群體一起活動,3-4個月後腹部微有隆起,隨著胎兒增長,腹部逐漸增大,日常行動也變得更謹慎小心,但直至分娩依然隨同群體在一起。分娩一般在秋季和初冬,每胎僅產一仔。幼仔1至2歲斷奶,雌性會照顧幼仔持續長達兩年,此後,幼獸會在家族群中繼續生活,並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接近性成熟時才慢慢脫離群體,獨立生活。該物種每2至3年繁殖一胎。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在高棉,主要生活的區域是豆蔻山脈,在南部和西部部分是相對比較完整,其中密度為1-2組/平方公里,約2萬隻 。在北方,那裡棲息地相似,但更加開放,生活在常綠闊葉林中有一個數量非常小的比例。高棉波哥國家公園西南部的估計1000組,也很可能是從原來分布的區域範圍內分離出來的。在高棉總數超過35000隻(2005年統計)。
寮國的數量顯著較小,主要是因為分布的範圍很少(1999)。
在泰國,在2004 - 2005年的人口普查中,估計約有12,000隻(3,000隻是繁殖體),分布在四個最大的林區,包括五大保護區(Khao Yai國家公園,塔省蘭國家公園,考昂儒奈保護區和金面島保護區)。再加上其他15個分散的和高度分散的小型保護區,數量在1000至2000隻。分布密度普遍偏低,平均接近一組(平均4隻)/平方公里,在一些偏遠的山區種群密度較高。早在1994年的考察中,認為在泰國的總數估計是30000隻。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